• 中医外治专辑征文通知
  • 热烈祝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陈维养编审 出任我刊编辑顾问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23卷第10期
      专家论坛
    • 张登本

      2024,23(10):1-5

      Abstract:

      道家学术思想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底色之一。道家所论之道、德、气、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及辩证思维,都深刻地影响着《黄帝内经》医药学理论的形成,渗透于其所建构的医药学理论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也赋予道家相关学术思想以鲜活的生命科学知识内涵。

    • 经典研究
    • 王付

      2024,23(10):6-9

      Abstract:

      间质性肺疾病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于临床时间当中,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文中通过对近年来临证运用经方合方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认为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辨治间质性肺疾病,与临床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 名医传承
    • 周姝, 连方

      2024,23(10):10-12

      Abstract:

      连方教授根据女性生理特点提出“八期理论”(月经期、经后早期、经后中期、经后晚期、排卵期、经前初期、经前中期、经前末期),分期用药,辨证论治,配合活血祛瘀解毒治法,引申应用滋肾祛瘀解毒方、少腹逐淤汤、桃红四物汤等组方,以益天癸而和气血,调和月经周期,治疗经行腹痛(或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文中论述连方教授分期用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佐证。

    • 杜裕明, 程宛钧

      2024,23(10):13-16

      Abstract:

      血精症是男科常见病种,因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亦属于男科疑难杂症之一。程宛钧老师以“三因制宜学说”为指导思想,结合古今时代生活之不同,采用中西医辨病辨证思维,提出运用疏肝化瘀凉血法遣方用药治疗血精症,同时指导预后调摄固护,以达到药尽病愈,病少复发的效果,并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 赵昆, 颜勤, 徐学义

      2024,23(10):17-20

      Abstract:

      颜勤教授结合多年辨治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以“脾胃”为致病之本,“六郁”为其发病之机,治疗强调“脾胃为本,分辨六郁”,通过运用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思考中医
    • 陈吉全, 陈瑞祺

      2024,23(10):21-23

      Abstract:

      十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人体之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身之气;第二层次是为一身之气组成成分的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第三层次是由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所构成的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其分类的逻辑矛盾在于:既然诸气均属人体的一身之气,则均应为先、后天之合气,为何书中对气进行分类时,言宗气、营气、卫气无先天之气?若无先天之气,其气即为外在之气,不能固摄后天,则宗气、营气、卫气就不能成为一身之气,与其属于一身之气相矛盾,不符合概念的自洽性。文中提出新的“气”分类方法及改进建议,认为人身无论何种气皆是先、后天之合气,皆由元气及后天谷气、清气组成,元气化生营卫,营卫合成宗气;建议以“神气”概念代替“经络之气”,以“大气”代替“一身之气”。

    • 理论探讨
    • 黄永福, 黄飞翔

      2024,23(10):24-26

      Abstract:

      “阳明为阖”是对阳明经阖闭卫外、阖降代谢、阖聚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受《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的启发与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经理论的影响,通过剖析“阳明为阖”的理论内涵,发现阳明失阖,风寒直中;阳明失阖,肝气亢盛;阳明失阖,湿热内蕴皆是餐后低血压的中医病机。故在治疗上当以“阖阳明”为立足点,并将其贯穿于治疗始终,采取温胃阳,阖阳明,散风寒;降胃气,阖阳明,疏肝气;清胃热,阖阳明,泄湿热的治法以恢复“阳明为阖”的生理功能,进而升高餐后血压。

    • 王娇容, 王艳昕

      2024,23(10):27-32

      Abstract:

      目的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先天禀赋特征及其发病与出生日期五运六气各属性分布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1368例脑梗死患者的出生日期,并对每例脑梗死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属性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先天禀赋特征。结果 脑梗死患者出生时的天干、地支、主运、主气及运气相合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生时天干为甲年者最多,乙年者最少;地支为卯年者最多,子年者最少;出生日期所在岁运为水运年最多,金运年最少;主运为土运太过(太宫)最多,火运太过(太徵)最少;主气在五之气阳明燥金者最多,二之气少阴君火者最少;运气相合为顺化年间最多,岁会年间最少。结论 易患脑梗死的患者先天禀赋特征为:天干为甲,地支为卯,岁运为水运,主运为土运太过(太宫),客运为火运不及(少徵),主气为五之气阳明燥金,客气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司天为少阳相火,在泉为厥阴风木。脑梗死的发病与出生时天干、地支、主运、主气及运气相合等运气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志明, 黎京昱, 姜家旺, 何凌, 邱健行

      2024,23(10):33-37

      Abstract:

      王道与霸道是中国文化中两种相反相成的治国之道,王道以德行仁来服众,霸道以力假仁来服众,霸道与王道要相兼相使,力政与仁政需相辅相成,由此确立了一套“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治病如治国,治病亦有王道与霸道之法。文中探讨了王道、霸道与中医药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王道、霸道在肿瘤治疗中的体现及应用。王道之法多选用性味平和、久服不伤之品,或少佐峻烈猛药而剂量亦轻,旨在因势利导、和其不和;霸道之法包括引经药、效方达药、重剂或提纯/合成药,且不限于攻逐之法,旨在快速见效、持续稳定。非“王道”无以平稳长久,非“霸道”不足以峻猛立效,两者不可偏废。王道、霸道结合与互补,是提高肿瘤疗效的重要思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索!

    • 中医教育
    • 周丽敏, 高一丹, 钱凌燕

      2024,23(10):38-41

      Abstract: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MDT)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在助理全科医生中医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基层实践基地中医科培训的40名助理全科医生,随机分成对照组20名和试验组20名。对照组采用老师讲授为主、助理全科医生提问及老师答疑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多学科协作(MDT)联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持续时间2年。比较两组助理全科医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临床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总体满意度及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临床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总体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 MDT联合CBL教学模式可促进助理全科医生树立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观念,提升临床思辨能力,为助理全科医生走向临床实践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 刘宏波, 王庆, 安志鹏, 吴冬妹, 李小清, 郑雪婷, 魏旭威

      2024,23(10):42-47

      Abstract: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气道内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状况,并对MUC5AC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感染相关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评估MUC5AC对于诊断该病症的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64位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重症肺炎痰热壅肺组(n=32)、风热犯肺组(n=32),另选取支气管异物患者作为对照组(n=16)。收集各组临床资料、评分量表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痰热壅肺组MUC5AC、APACHEⅡ、SOFA评分、CPIS评分、感染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风热犯肺组相比,痰热壅肺组MUC5AC、APACHEⅡ、SOFA评分、CPIS评分、白细胞、中医证候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RP、PCT两项感染指标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UC5AC与痰热壅肺组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SOFA评分、CPIS评分、感染指标均呈正相关((r>0.5,P<0.01);ROC曲线显示,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SOFA评分、CPIS评分四项联合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诊断价值高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单项诊断(AUC=0.988,P<0.05);以MUC5A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cutoff值为1.531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953,预测痰热壅肺发生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7.5%。结论 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气道内存在MUC5AC高表达,MUC5AC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病情严重性具有一定预测性,可作为判断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辅助依据。

    • 章烨欣, 苗润泽, 王逸轩, 洪洋, 马健雄

      2024,23(10):48-53

      Abstract: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负压吸引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84例E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口服“他达拉非”联合“中药雾化负压吸引”作为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以单纯口服达拉非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本试验共进行4 w的治疗,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 w、8 w分别进行IIEF-5评分、mSLQQ-Qol评分,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泌乳素),并于治疗后评估“中药雾化负压吸引设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IEF-5评分、mSLQQ-Qol评分、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 w、8 w的随访期中,IIEF-5评分、mSLQQ-Qol 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疗效更加显著;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雾化负压吸引联合他达拉非可有效改善ED患者性功能,与单纯他达拉非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范文东, 刘启华, 游福年, 李丽, 熊晓芳, 章浩军

      2024,23(10):54-56

      Abstract:

      目的 评价大柴胡汤联合点刺放血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阳明少阳热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阳明少阳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大柴胡汤联合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 (1)治疗4 w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胃镜下食管黏膜情况,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 大柴胡汤联合点刺放血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阳明少阳热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未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实验研究
    • 吴进, 李晓倩, 李伟, 郑艳辉

      2024,23(10):57-63

      Abstract:

      目的 基于钙蛋白酶10(calpain 10)的表达研究固肾泄浊和络方(GSXZ)对高糖损伤的足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用30 mmol·L-1葡萄糖建立高糖损伤的足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组、高糖组、固肾泄浊和络方低剂量组、固肾泄浊和络方中剂量组、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运用CCK-8法检测高糖和GSXZ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足细胞的迁移闭合能力;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法流式检测细胞凋亡;PCR法检测calpain 10、nephrin、podocin、CD2A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lpain 10、nephrin、podocin、CD2AP的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导致足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抑制、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加速,足细胞内calpain 10明显上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不同浓度的GSXZ干预后,足细胞的增殖活性上升、迁移能力升高、细胞凋亡下降,足细胞内calpain 10下降明显,nephrin mRNA表达上升,nephrin、podocin、CD2AP的蛋白表达上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GSXZ可改善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足细胞内calpain 10的表达有关。

    • 综述
    • 林达淮, 叶向丽, 陈思仪, 王河山, 李煌

      2024,23(10):64-70

      Abstra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与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是CD4+T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特异性分化产生的细胞,二者在正常情况下的比例Th1/Th2处于稳定状态。COP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免疫失衡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并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失衡,Th1细胞在COPD稳定期优势表达,Th2细胞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优势表达。众多研究表明众多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都对COPD不同阶段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Th1/Th2免疫失衡的机制分析及该平衡在COPD中的机制以及不同成分,不同中药及复方对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为中医药防治COPD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全选
    显示模式:: |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23卷第10期
      专家论坛
    • 冯世纶

      2016,15(5):5-9

      Abstract:

      胡希恕先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重新认识《伤寒论》,因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注解,其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最具代表性。本文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 经典研究
    • 汪瑶, 关庆亚, 王付

      2020,19(5):19-22

      Abstract:

      附子粳米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寒湿腹痛的经方。揆度经典,从条文解读、药症分析、组方配伍研究发现,其方证病机是中虚寒湿,脾胃失治,具有温阳化饮,益气止逆之功;提高辨识包括仲景应用、配伍规律、随症加减,从证机高度全面认识附子粳米汤,扩大临床应用,合理加减化裁;以二则急危重症医案为例,表明在西医重症监护下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 名医精华
    • 针灸经络
    • 姚志芳, 陈良华

      2009(3):58-62

      Abstract:

      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可靠疗效,如何充分运用针灸治疗焦虑症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领域。通过对近十余年针灸治疗焦虑症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治疗方法及机理方面作一回顾性综述,为今后针灸治疗焦虑症提供参考。

    • 理论探讨
    • 名医精华
    • 孙其新

      2007(6):11-16

      Abstract:

      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 王琦讲堂
    • 王停, 郑燕飞, 王济, 李英帅, 张惠敏, 李玲孺, 白明华, 俞若熙, 张曾亮, 姚海强, 朱丽冰, 陈禹, 赵时鹏, 孙冉冉, 沈昆, 杨菲, 李长明, 李品, 梁雪, 包蕾, 王琦

      2015(3):7-11

      Abstract: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临床治疗焦虑症医案,从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主病主方及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教授分析了焦虑症“肝胆郁热,心神失养”的主导病机;阐述了疏肝安神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焦虑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教授论治焦虑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 海外中医
    • 李磊, 尤传香

      2012,2(1):37-38

      Abstract: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 综  述
    • 徐国山, 陈进春

      2015(3):69-72

      Abstract: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WHO规定的现代难治病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RA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RA的状况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熊云, 张旖晴, 刘涛

      2015(3):50-52, 63

      Abstract: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以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胃镜总有效率均无差异(P>0.05)。但对临床症状有效的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镜痊愈率+显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当,但在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中,治疗组痊愈+显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并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验案探析
    • 针灸经络
    • 杨煜乾, 王小乐, 方婷, 邓彪, 朱金超, 刘福水

      2024,23(6):49-56

      Abstract:

      目的 对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由4名研究员分别采用AMSTAR-2、ROBIS量表、PRISMA声明及GRADE证据质量系统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偏倚风险、质量报告和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结果显示多数系统评价证据等级较低,少数为低偏倚风险;证据评级显示,在纳入的41个证据中,中等、低级、极低级质量证据分别为2个、8个、31个。结论 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但相关系统评价证据可靠程度较低,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临床研究。

    • 综述
    • 肖地金, 程柳, 杨超, 胡兵

      2024,23(6):69-72

      Abstract: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明显、方法多样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文章通过搜集近五年来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从针刺疗法和联合疗法两大方面系统概述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 方药研究
    • 蔡志胜, 蔡华钰, 吴志平, 郭为汀

      2024,23(6):42-48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茯苓-半夏”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茯苓-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Uniprot获取药对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PharmGKB、GeneCards、OMIM及DurgBank数据库获取OSAHS疾病靶点并筛选出与“茯苓-半夏”药对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药对-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药对-主要活性成分-OSAHS-治疗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茯苓-半夏”药对与OSAHS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通过Pymol 2.5可视化。结果 筛选得到“茯苓-半夏”药对主要活性成分27个,作用靶点561个,药对靶点与OSAHS的5419个疾病靶点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24个;治疗OSAHS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治疗OSAHS的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TP53等;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途径通路、PI3K-AKT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有效结合。结论 “茯苓-半夏”药对中的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作用于AKT1、IL6、TP53等核心靶点,调控癌症相关途径通路、PI3K-AKT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OSAHS的疗效。

    • 针灸经络
    • 钱婷婷, 孙培养

      2024,23(6):57-59

      Abstract:

      近年来学术界就“四关”争论诸多,最主要争议点在于“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开四关”到底如何定义。通过古与今文献的梳理,可认为此两问本质上的答案相同,此三者皆应当是广义的存在,不可被定义为某一种狭义的解释,故可认为所有争论定当属于其狭义之说。

    • 理论探讨
    • 王荷颖, 闵莉

      2024,23(6):16-20

      Abstract:

      基于“三因制宜”理论从天、地、人角度对中医药防治胆石症进行探析,同病而异治。旨在从四时寒暑、昼夜交替、地理环境、饮食情志、体质差异等多维角度探讨胆石症发病的潜在诱因,以期为胆石症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未病先防。

    • 章浩军, 罗秀清, 郑祎

      2024,23(6):21-23

      Abstract:

      六经“三枢”理论,系源于六经“开、阖、枢”,再结合阳明、太阴“阴阳枢”,整合而成。六经“三枢”,在生理上各枢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气机流通联动的作用,在疾病辨治上,若阳枢不利治以小柴胡汤调之;若阴枢不利方用四逆散以调之;若阴阳枢不利方选半夏泻心汤以调之。同时,必须考虑到“三枢”间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可采用“二枢”或“三枢”同调的方式进行治疗。

    • 名医精华
    • 高燕玲, 洪江从, 刘燕平, 蔡素芳

      2024,23(6):9-11

      Abstract:

      陈立典教授将现代康复理念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优化轻度认知障碍筛查路径,提高筛查覆盖率;构建“脏腑为用,督脉为枢”的中医认知功能理论;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制订个体化康复方案,中西医“杂合而治”。针刺疗法、八段锦作为中医适宜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慧慧, 胡国恒, 刘建和, 张稳, 王行宽

      2024,23(6):5-8

      Abstract:

      王行宽教授认为,冠心病可从“胸痹”论治;心之气营亏虚为胸痹病证之本,痰瘀互结为病证之标,肝木失疏、气机失调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应以“肝心同治”思想辨治胸痹;治疗上予以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佐以疏肝解郁,运用经方或创制的经验方心痛灵方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文章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 李苗苗, 谢荣芳, 黄春燕, 兰智慧

      2024,23(6):1-4

      Abstract: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骼肌功能障碍以宗气虚损为关键病机,提倡肺脾当同治,故以脾主肌肉为基,补益宗气为则,以补元汤化裁治疗,常可取效,可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骼肌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新思路。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主管单位: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承办单位: 厦门市中医院

    主编:耿学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749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50/R

    国内邮发代号:34-95

    创刊时间:2002

    发行周期:月刊

    地址: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

    邮编:361009

    电话:0592-5579661

    E-mail:zyyt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