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1,20(4):1-2
Abstract:
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应用“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结合《黄帝内经》相关原文,探求其如何应用这一思维模式,服务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
2021,20(4):3-5
Abstract: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等有关文件,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结合全国其他城市病例发病症候特点以及厦门市地土方宜,制定本方案。
-
2021,20(4):6-9
Abstract:
“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论虽一直被视作中医治病用药之法宝,但细究起来,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因此,临床当中大可不必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本文列举了数则泌尿系疾病的验案,这些验案在处方用药时均涉及到了“十八反”配伍,非但未出现毒副作用,反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进一步佐证了“十八反”配伍用药的可行性。
-
2021,20(4):10-12
Abstract:
“二肠同治法”出自吴瑭《温病条辨》。二便为一身之门户,二肠又是二便产生和排泄的重要场所。临床中常见二便异常的病症及大、小肠病变,而历代医家多习惯性关注大肠、小肠与各脏腑之间的影响,却鲜有探讨二肠之间的病理联系。文中基于大肠与小肠在津液代谢中的相互关系,从二肠生理、方证遣药及临床验案三方面论述大小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肠同治法”的运用。
-
2021,20(4):13-15
Abstract:
大部分肿瘤多属于慢性难治病,西医多采用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法,而在肿瘤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西医疗法可减毒增效。其中,膏方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期的调治,但膏方应用于肿瘤时又不同于一般养生保健的膏方用药思路。文中回顾了膏方防治肿瘤的渊源与优势,介绍了周仲瑛教授对恶性肿瘤病机的认识及其遣方用药特色,并通过两则验案以示例。
-
2021,20(4):16-19
Abstract:
金志春教授以中医脏腑、气血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生殖免疫学原理,认为肾脾是生殖免疫的基础,气血是生殖免疫的关键,强调补肾调和气血在保胎中的关键作用,临床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疗效显著。
-
2021,20(4):20-23
Abstract:
探析门成福教授运用消癥煎治疗男科病的临床经验。门成福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致脾胃损伤,酿生湿热,郁久成痈成毒,又或外感湿热邪毒,淫毒流窜,注于下焦,以致精室脉络瘀阻,瘀热交结,形成一系列男科疾病。门成福教授以“异病同治”为指导思想,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运用消癥煎加减治疗。
-
2021,20(4):24-26
Abstract:
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故以泻肝调气血法进行治疗。本文举隅其应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辨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以飨同道。
-
2021,20(4):27-29
Abstract:
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章浩军教授针对早醒型失眠患者,总结其病机为营阴不足,阴不抱阳,主张从太阳经论治,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滋阴和阳,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2021,20(4):30-32
Abstract: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2021,20(4):36-38
Abstract:
探究明代医家岳甫嘉从气论治月经病经验特色,主从“气虚证治”和“气实证治”两个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医家论述、岳氏论述及其选方用药等,进行总结探析。
-
2021,20(4):42-44
Abstract:
桑叶具有止汗作用的论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著述也有记载,但桑叶这一作用并未被医家共识,现代医药用工具书及教科书也无记载,更未见桑叶止汗作用相关药理研究的报道。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中华医典数据库,从历代本草典籍、医家临床实践等方面探求桑叶止汗实效,分析其方法及原理,为现代临床医生运用桑叶止汗提供参考。
-
●高燕玲, 程熙, 戴清月, 卢金华, 苏清岩, 孙情, 陈晓枫
2021,20(4):45-47
Abstract:
目的 观察坐式八段锦治疗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坐式八段锦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4 w后分别行竖脊肌、多裂肌及腹直肌表面肌电图检测以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表面肌电信号、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治疗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有效。
-
●周以皓, 代安洪, 罗树华, 张雪莲, 尹剑文, 冯斯峰, 施静
2021,20(4):48-52
Abstract: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分析针刺治疗该病的用穴频次、经脉分布、特定穴种类、部位选择、聚类群集,运用Apriori算法分析穴位关联规则。结果 纳入的124条处方中,天枢及募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为主,穴位主要分布在腹部,天枢、足三里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针对性,关联规则显示天枢-足三里的支持度最高。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确切,显示了传统疗法在此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2021,20(4):53-57
Abstract:
目的 系统评价完带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NKI、Sinomed、WanFang、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完带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RVVC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病例10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完带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RVVC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且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阴道微生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完带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RVVC具有良好效果。
-
2021,20(4):58-60
Abstract:
阴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本文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辨治阴虚证六例,总结了其灵活辨治阴虚证的经验特色——分清脏腑选方用药,注重湿热伤阴的病机权衡用药,重视顾护胃气。
-
2021,20(4):61-63
Abstract: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病机多为因寒致瘀、因虚致瘀、因热致瘀。三因均可致气血郁滞脉络之中,最终导致血流不畅,血瘀脉中。故此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凝滞。脉道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出现下肢的麻、凉、肿、疼等症状。本文主要从因虚致瘀出发,以吴鞠通的增水行舟治法为启发,在临床中辨证论治,使脉中瘀血疏通、脉道通利,下肢瘀血如水中行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
2021,20(4):64-66
Abstract:
朱惠英主任认为不孕症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在肾,标实为肝郁,擅长从补肾疏肝为核心出发,以育卵、促排、助孕三法调经促孕,遣方用药。现介绍朱惠英主任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高泌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症医案一则。
-
2021,20(4):67-69
Abstract:
作为一种以“主症+脉诊”为主的辨证方法,平脉辨证法应用于内科、妇科等杂病的临床诊治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医临床误诊、误治。本文举隅4则案例,以期进一步探讨平脉辨证法在诊治杂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1,20(4):70-73
Abstract:
目的 探讨赞育丹防治帕罗西汀诱导大鼠性功能障碍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5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帕罗西汀灌胃,赞育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低、中、高剂量)的赞育丹联合帕罗西汀灌胃。连续灌胃4 w后观察各组大鼠性行为参数,并检测血清睾酮、阴茎鸟苷单磷酸(cGMP)、一氧化氮(NO)水平及eNOS、PDE5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赞育丹各给药组的骑跨潜伏期、插入潜伏期及射精潜伏期均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0.05),骑跨次数、血清睾酮和阴茎NO、cGMP水平、eNOS含量均随赞育丹剂量的升高而增加(P<0.05);赞育丹中、高剂量组的插入次数增加,大鼠阴茎PDE5含量降低(P<0.05)。结论 赞育丹可通过提高血清睾酮,提高阴茎eNOS、NO、cGMP水平,抑制PDE5来缓解帕罗西汀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
2021,20(4):74-76
Abstract: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针灸作为指南所推荐的疗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其中廉泉穴是临床针灸处方的常用穴。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对该穴施以不同的刺激方法及配伍不同穴位均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起到利咽通窍的作用。同时机制性研究也表明针刺廉泉穴具有对吞咽中枢及外周肌肉的良性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从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理论依据、常用刺灸法及机制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2021年第20卷第4期
专家论坛
新冠肺炎专栏
经典研究
名医精华
理论探讨
古籍研究
方药研究
临床研究
验案探析
实验研究
综述
-
2016,15(5):5-9
Abstract:
胡希恕先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重新认识《伤寒论》,因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注解,其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最具代表性。本文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
2009(3):58-62
Abstract:
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可靠疗效,如何充分运用针灸治疗焦虑症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领域。通过对近十余年针灸治疗焦虑症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治疗方法及机理方面作一回顾性综述,为今后针灸治疗焦虑症提供参考。
-
2007(6):11-16
Abstract:
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
2012,2(1):37-38
Abstract: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
2015(3):69-72
Abstract: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WHO规定的现代难治病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RA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RA的状况作一综述。
-
2015(3):50-52, 63
Abstract: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以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胃镜总有效率均无差异(P>0.05)。但对临床症状有效的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镜痊愈率+显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当,但在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中,治疗组痊愈+显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并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2006(3):21-23
Abstract:
检索统计了近十五年来龙胆泻肝汤在临床运用的疾病种类,发现龙胆泻肝汤所治病症大多为感染性疾病,或为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疾病,其可能是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治疗这些疾病,进而从调节免疫机制方面对本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
2008(2):46-47
Abstract:
-
2012,2(1):39-41
Abstract:
中国与越南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本文通过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简要回顾古代中越传统医药交流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的主要特点,为新时期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历史经验。
-
2015(6):18-21
Abstract:
总结周文泉临床应用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阴阳失和的几类病症,有多汗症、失眠、心悸、恐惧、易感冒、绝经前后诸多不适者症等,列举出每种病症的临床实例,并进行一一分析,最后对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调和阴阳法进行处方解析。
-
2017,16(4):9-12
Abstract: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
2017,16(4):69-72
Abstract: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明显的优势和前景,本文根据2013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对其病因病机、中药内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心理干预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并指出亟待改进之处。
-
2017,16(4):13-15
Abstract:
本文通过运用十枣汤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无积液性胸痛等肺系疾病的疑难病案,浅谈笔者对十枣汤的使用价值、作用机理、安全性能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一些体会。
-
2017,16(4):19-21
Abstract: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有关“急”字的16条条文进行归纳分类和探讨,认为其对中医急证的处理是后世的中医医家治疗急证的典范。
-
2016,15(6):70-72
Abstract:
通过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11-2015年中医对血脂异常理论、治疗经验、临床报道,剔除继发性血脂异常及联合西药治疗等干扰相关文献,对剩余574篇文献再行筛选、分析、归类和总结,全面探讨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治疗的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