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3,22(6):1-5
Abstract:
在中医研究对象、方法、医学体系、概念属性、防治观比较的基础上,从临床诊断的角度对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作一些初步的比较。这是当代中医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需要讨论和厘正的问题。
-
2023,22(6):6-10
Abstract:
“六适”即适人、适症、适病、适机、适时、适药,是阮诗玮教授着力于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总结出的有效治疗疾病的辨治诊法。适者,识之、辨之、顺之,该诊法的提出是对中医诊疗辨证论治体系的总结归纳,细化诊病的临床要点,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立体化。文中立足于阮诗玮教授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对“六适”的内涵与运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2023,22(6):11-14
Abstract: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易反复,治疗过程亦较为复杂。该病属于中医“经行腹痛”范畴。郭为汀主任认为该病血虚血瘀并见者居多,临床治疗应以养血祛瘀为大法。本文旨在总结郭为汀主任应用自拟方四物二金一虎汤治疗痛经的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
2023,22(6):15-17
Abstract:
黄亦琦教授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证候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本病应从风论治,临证常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收效颇佳。文中总结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并附1则典型医案予以验证说明。
-
2023,22(6):22-24
Abstract: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产生与五脏生理及病理产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衰竭以湿浊瘀毒为发病基础,脾肾为发病关键,且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上,重视脾肾两脏的关系,同时不忘心、肝、肺的综合调治。
-
2023,22(6):25-27
Abstract:
“大健康”时代下,“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治未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导引的作用不可小觑。文中基于“治未病”理论,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运用导引防治颈椎病,为临床预防、治疗和防止颈椎病复发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
2023,22(6):28-30
Abstract:
基于中医整体思维,分别从机体本身的先天因素、五运六气、人与社会统一的角度,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疾病风险因素,从而对疾病风险进行预警,是中医“治未病”的关键一步,以期维护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
2023,22(6):31-34
Abstract:
目的 提取小细胞肺癌中医证素,初步探索建立小细胞肺癌中医智能辨证模型。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因子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建立MLP神经网络智能辨证模型。结果 ①共收集到43个症状条目,KMO检验统计量为0.64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332.572(P<0.05)。因子分析提取到7个公因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相应的证素,总结为7个核心单证,分别为肺血瘀、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②建立的小细胞肺癌智能辨证模型训练集正确率为92.63%,测试集正确率为62.79%。结论 因子分析可较为准确地提取小细胞肺癌中医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智能辨证模型能够提升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效率和精度。
-
2023,22(6):35-37
Abstract: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揉捏牵转法的效果及对局部肿块、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1例采用揉捏牵转法推拿,观察组51例增加中药熏蒸。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局部肿块。结果 观察组患儿面部畸形度、超声检查结果、肌肉紧张度、头部倾斜度、颈部活动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患侧旋转角度、健侧侧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肿块厚度、肿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应用揉捏牵转法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小局部肿块,改善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康复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郭燕芬, 柯南添, 赵钟文, 林晓蓉, 齐张旸, 宋榕斌, 赵宇杉, 吴宽裕
2023,22(6):38-41
Abstract:
目的 研究雷公藤合剂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效果及对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64例pSS患者随机分为用雷公藤合剂治疗的治疗组及用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的对照组,治疗12 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ALB、LY、PNI、ESR、CRP、IgG、IL-1β、TNF-α、ESSPRI。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ALB、PNI较治疗前无差异,两组的LY及治疗组的ALB、PN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ESR、CRP、IgG、IL-1β、TNF-α、ESSPR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的ESSPRI与ALB、LY、PNI呈负相关(P<0.05)。结论 雷公藤合剂能降低急性炎症指标,提升营养状况,调节免疫,降低ESSPRI,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2023,22(6):42-46
Abstract: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0年—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共纳入1540篇文献,相关研究作者1838人,相关机构651个,涉及关键词855个;研究热点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中药复方及成药、心室重构、作用机制、系统评价等;共形成13个聚类;20个关键词爆破点;最新前沿集中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心室逆重构研究、分子机制探讨。结论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团队间合作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可分为3类:临床研究方面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中药复方及成药为主;实验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心室重构、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其他方面以理论探讨、名医经验及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为主。
-
2023,22(6):47-53
Abstract:
目的 探索三七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TCMSP、TCMID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出三七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在DisGeNET、OMIM数据库筛选出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运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Auto Dock vina 4.2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 获得三七的7个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以及174个相关靶点;获得疾病靶点789个,共同靶点20个。GO分析获得189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获得170个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治疗糖尿病足;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作用;并确定了AKT1、CHUK、MYC等治疗靶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2023,22(6):54-56
Abstract:
依据《本草图经》米部卷收录的内容,从鉴定翔实、引经据典、本草博物、注重服食禁忌、民生农事的编撰特色阐释守正为民精神。守正为民精神体现在守道德之正、守文化之正、守正创新、爱民为民及以民为本中。米部卷的收录与编撰特点反映出苏颂守正为民的精神,继承发扬苏颂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
2023,22(6):57-59
Abstract: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之证。牛云飞主任医师结合临床经验,巧用一贯煎化裁,治疗盗汗、绝经前后诸证等疾病,收效显著。今选验案二则,为一贯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2023,22(6):60-62
Abstract:
文中报道1例幼童颅脑外伤累及外展神经所致眼外直肌麻痹的病例,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理、法、方、药、穴从因而治。运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既疏通了患儿眼周局部的气血瘀滞,恢复眼部神经肌肉的营养供给,又能激发经气,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神经控制眼外肌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明显缩短外展神经损伤修复的病程。
-
李益军, 梁兴森, 方细霞, 肖文良, 陈璟昆, 谢美玲, 王华军, 高彦平, 李嘉, 李玲
2023,22(6):63-67
Abstract:
目的 探究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行为学、关节骨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温针灸组各10只。两组大鼠均采用手术造模法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予处理,温针灸组予膝前穴温针灸治疗。根据Lequesne MG评分标准,对大鼠分别于模型制备前、模型制备后2 w和治疗20 d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并通过micro-CT观察两组大鼠治疗20 d后软骨下骨的退变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关节液中IL-1β、ADAMTS-7、MMP-3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ADAMTS-7、MMP-3的含量;采用RT-qPCR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IL-1β、ADAMTS-7、MMP-3的mRNA表达。结果 治疗20 d后,行为学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温灸针组Lequesne MG评分明显降低(P<0.05);micro-CT结果发现,温针灸组的BV/TV、Tb.Th、Tb.N上升,Tb.Sp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的关节软骨下骨损伤程度明显较低,温针灸组关节液、软骨组织中IL-1β、ADAMTS-7、MMP-3含量均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IL-1β、ADAMTS-7、MMP-3的mRNA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 温针灸能有效改善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关节软骨下骨的损伤,并降低关节软骨组织IL-1β、ADAMTS-7、MMP-3等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
2023,22(6):68-72
Abstract:
津液代谢失调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中药治疗津液代谢失常类疾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通道蛋白是细胞水液进出的重要通道,参与机体水液代谢。研究表明中药调控水通道蛋白表达进而调节机体水液代谢是中医治疗津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文中综述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控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2023年第22卷第6期
专家论坛
名医精华
理论探讨
思路与方法
临床研究
方药研究
古籍研究
验案探析
实验研究
综述
-
2016,15(5):5-9
Abstract:
胡希恕先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重新认识《伤寒论》,因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注解,其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最具代表性。本文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
2009(3):58-62
Abstract:
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可靠疗效,如何充分运用针灸治疗焦虑症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领域。通过对近十余年针灸治疗焦虑症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治疗方法及机理方面作一回顾性综述,为今后针灸治疗焦虑症提供参考。
-
2007(6):11-16
Abstract:
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
2012,2(1):37-38
Abstract: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
2015(3):69-72
Abstract: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WHO规定的现代难治病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RA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RA的状况作一综述。
-
2015(3):50-52, 63
Abstract: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以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胃镜总有效率均无差异(P>0.05)。但对临床症状有效的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镜痊愈率+显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当,但在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中,治疗组痊愈+显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并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2006(3):21-23
Abstract:
检索统计了近十五年来龙胆泻肝汤在临床运用的疾病种类,发现龙胆泻肝汤所治病症大多为感染性疾病,或为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疾病,其可能是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治疗这些疾病,进而从调节免疫机制方面对本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
2015(6):18-21
Abstract:
总结周文泉临床应用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阴阳失和的几类病症,有多汗症、失眠、心悸、恐惧、易感冒、绝经前后诸多不适者症等,列举出每种病症的临床实例,并进行一一分析,最后对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调和阴阳法进行处方解析。
-
2012,2(1):39-41
Abstract:
中国与越南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本文通过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简要回顾古代中越传统医药交流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的主要特点,为新时期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历史经验。
-
2008(2):46-47
Abstract:
-
2017,16(4):9-12
Abstract: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
2017,16(4):69-72
Abstract: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明显的优势和前景,本文根据2013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对其病因病机、中药内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心理干预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并指出亟待改进之处。
-
2017,16(4):19-21
Abstract: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有关“急”字的16条条文进行归纳分类和探讨,认为其对中医急证的处理是后世的中医医家治疗急证的典范。
-
2017,16(4):13-15
Abstract:
本文通过运用十枣汤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无积液性胸痛等肺系疾病的疑难病案,浅谈笔者对十枣汤的使用价值、作用机理、安全性能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一些体会。
-
2016,15(6):70-72
Abstract:
通过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11-2015年中医对血脂异常理论、治疗经验、临床报道,剔除继发性血脂异常及联合西药治疗等干扰相关文献,对剩余574篇文献再行筛选、分析、归类和总结,全面探讨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治疗的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