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论文查重自检
投稿须知
联系我们
点击排行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客观化研究综述
马民
,
陈利国
2002(3):45-51.
[摘要]
(
7270
)
[HTML]
(
0
)
[PDF 536.04 K]
(
1310
)
摘要:
瘀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形成机理非常复杂。近年关于血瘀证的 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开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I网络)以及基因水平方面探 索血瘀证的形成机理。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基因表达研究等十个方面综述了 近20年来国内外对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以求进一步探索血瘀证的微观实质。
导出
收藏
2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研究
柴瑞震
2011(4):9-11.
[摘要]
(
7202
)
[HTML]
(
0
)
[PDF 425.17 K]
(
1261
)
摘要:
导出
收藏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体会
杨军
,
张小莉
2015(6):55-57.
[摘要]
(
7130
)
[HTML]
(
0
)
[PDF 2.95 M]
(
1321
)
摘要:
导出
收藏
4
苦酸通调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FAS 蛋白表达的影响
米佳 高胜男 朱浩宇等
2016, 15(2):53-55.
[摘要]
(
7102
)
[HTML]
(
0
)
[PDF 730.88 K]
(
1244
)
摘要:
目的:观察苦酸通调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中脂肪酸生成酶(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DF(Zucker Diabetic Fatt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酸通调组、吡格列酮组,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L(Zucker Lean)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苦酸通调组按照3.29g•kg-1灌胃给药,吡格列酮组按照1.07mg•kg-1灌胃给药,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A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苦酸通调方组及吡格列酮组可明显降低FAS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苦酸通调方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
导出
收藏
5
曹式丽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之随证化裁经验
韩君英
,
李翀
,
窦一田
,
白洁净
2015(2):27-27.
[摘要]
(
7097
)
[HTML]
(
0
)
[PDF 1.18 M]
(
1410
)
摘要:
导出
收藏
6
周文泉从“络脉失利”辨治身痛经验
张兰凤
2017, 16(6):14-17.
[摘要]
(
6817
)
[HTML]
(
0
)
[PDF 836.57 K]
(
1061
)
摘要:
总结周文泉从“络脉失利”辨治身痛的临床经验,列举了湿邪阻滞、寒痰凝结、瘀血阻络、肝肾不足、水湿内停等多种情况所致络脉失利的中老年人病案,并进行一一分析,体现周文泉治疗身痛的临床用药经验。
导出
收藏
7
田旭东从“痰气相关”分期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陈振东 田旭东
2019, 18(4):21-22.
[摘要]
(
6743
)
[HTML]
(
0
)
[PDF 579.60 K]
(
1141
)
摘要:
总结田旭东从"痰气相关"分期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早期为邪实气逆,中期属痰气互结,后期为气虚而逆。采用疏肝和胃、痰气并治、健脾益胃等方法,同时应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痰气相关"理论进行分期论治。并举验案二则佐证。
导出
收藏
8
孙自学辨治精液不液化经验
何 鑫 孙自学 张云山等
2019, 18(4):15-17.
[摘要]
(
6739
)
[HTML]
(
0
)
[PDF 792.90 K]
(
1182
)
摘要: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常见病因,本文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结合孙自学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从肾虚、湿热、痰浊、血瘀等方面探讨精液不液化的病因病机,论述滋阴降火、温肾壮阳、清利湿热、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等治法的治疗思路,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方法参考。
导出
收藏
9
石冠卿治疗眩晕病经验拾粹
王丹丹 崔应麟
2019, 18(4):18-20.
[摘要]
(
6736
)
[HTML]
(
0
)
[PDF 566.58 K]
(
1181
)
摘要: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大多认为风、火、痰、瘀、虚为眩晕的致病因素。石冠卿教授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脾、肾相关,其中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强调风、痰、虚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并从肝论治。笔者研读石冠卿教授医案,从中精选两则进行分析。
导出
收藏
10
论中医临床的思维模式———中医辨治六步程式解析
孙光荣
2017, 16(4):1-5.
[摘要]
(
1737
)
[HTML]
(
0
)
[PDF 963.91 K]
(
5415
)
摘要:
导出
收藏
11
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
王 付
2017, 16(4):9-12.
[摘要]
(
1677
)
[HTML]
(
0
)
[PDF 617.85 K]
(
2908
)
摘要: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导出
收藏
12
胡希恕研究柴桂干姜汤方证30年解读
冯世纶
2016, 15(5):5-9.
[摘要]
(
1411
)
[HTML]
(
0
)
[PDF 769.91 K]
(
25148
)
摘要:
胡希恕先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重新认识《伤寒论》,因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注解,其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最具代表性。本文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导出
收藏
13
十枣汤治疗肺系病体悟
王燕青
2017, 16(4):13-15.
[摘要]
(
1279
)
[HTML]
(
0
)
[PDF 813.40 K]
(
2748
)
摘要:
本文通过运用十枣汤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无积液性胸痛等肺系疾病的疑难病案,浅谈笔者对十枣汤的使用价值、作用机理、安全性能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一些体会。
导出
收藏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赖虔青 林平
2017, 16(4):69-72.
[摘要]
(
1250
)
[HTML]
(
0
)
[PDF 819.52 K]
(
2811
)
摘要: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明显的优势和前景,本文根据2013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对其病因病机、中药内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心理干预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并指出亟待改进之处。
导出
收藏
15
浅析《伤寒论》中“急”字的意义
吴献毅 李盛华 叶丙霖等
2017, 16(4):19-21.
[摘要]
(
1129
)
[HTML]
(
0
)
[PDF 503.48 K]
(
2827
)
摘要: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有关“急”字的16条条文进行归纳分类和探讨,认为其对中医急证的处理是后世的中医医家治疗急证的典范。
导出
收藏
16
刘英锋湿热杂病辨治经验例析
李富贵 刘英锋
2017, 16(4):25-26.
[摘要]
(
1089
)
[HTML]
(
0
)
[PDF 417.02 K]
(
1529
)
摘要:
导师刘英锋教授临证善从湿热辨治杂病,认为其湿热不仅要有轻重之别、上下之异,更要有在气在血之分。因而选方用药各有侧重,如湿重热轻,温燥为宜;热重湿轻,苦寒则妙;病位偏上,贵取芳香;病位偏下,渗利堪当;病初多在气分,汤剂易效;病久易入血分,丸散易达。
导出
收藏
17
张仲景哕病证治规律初探与临证心得
章浩军 刘启华 曾 萍
2017, 16(4):16-18.
[摘要]
(
1076
)
[HTML]
(
0
)
[PDF 731.24 K]
(
1509
)
摘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9条条文论及“哕”,而其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治》更是专门论及哕。笔者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临证实践,通过对张仲景所论“哕”之相关条文加以归类、分析,以期整理出张仲景治“哕”之辨证规律,并将其简化分为阳明热结实证、阳明虚寒证、太阴胃气虚败证等三大证型,用诸临证辨治。
导出
收藏
18
《临证指南医案》胸痹浅析
张丽雯
2017, 16(4):33-35.
[摘要]
(
1070
)
[HTML]
(
0
)
[PDF 583.78 K]
(
1572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叶氏胸痹医案所载症状及评按的分析、医案间用药的对比,并结合诸家经验,总结出叶氏诊疗胸痹以胸阳不振为关键病机,其传承仲景之法,注重温通,药多选辛苦、甘温之品,并兼顾肺胃、关注病程、情志变化。
导出
收藏
19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82例观察
卢致鹏
,
顾武军
2007(2):42-44.
[摘要]
(
1068
)
[HTML]
(
0
)
[PDF 2.89 M]
(
1161
)
摘要:
导出
收藏
20
明师齐聚 传承经典———第六届国际经方班(广州站)暨第十六期 全国经方高级研修班述要
李赛美 方剑锋 刘超男等
2017, 16(4):6-8.
[摘要]
(
1027
)
[HTML]
(
0
)
[PDF 612.62 K]
(
1583
)
摘要:
本文对第六届国际经方班广州站暨第十六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的专家授课内容、学术见解与临床经验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享。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January 25, 2025
2025
年第
24
卷第
1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2026年第25卷
2025年第24卷
2024年第23卷
2023年第22卷
2022年第21卷
2021年第20卷
2020年第19卷
2019年第18卷
2018年
2017年第16卷
2016年第15卷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第2卷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刊期
请选择...
undefined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