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3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论《黄帝内经》中的胚胎发育及天癸的阴阳属性划分

      2024, 23(11):1-2.

      摘要 (29) HTML (2) PDF 425.20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帝内经》率先论述了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阐述了男女两性的生殖生理,明确表达“天癸”是影响男女生殖生理的关键因素。结合经文内涵推论,“天癸”形成于胚胎发生之初,并有阴阳属性之划分。

    • >经典研究
    • 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膝骨关节炎

      2024, 23(11):3-7.

      摘要 (13) HTML (2) PDF 484.08 K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深入揭示了阴阳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基于这一理论,膝骨关节炎的核心病机可归结为“阳化气”功能不足与“阴成形”现象过度,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当人体阳气亏虚时,脏腑阴阳平衡被打破,气血运行失衡,水液代谢亦出现障碍。此外,若人体受到“风寒湿”等阴邪的侵袭,会导致病理性有形物质在膝部经脉筋骨处聚积。这种内外邪气合并的情况,属于本虚标实的证候范畴。因此,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以“温阳化阴”为总原则,并特别关注黄芪、桂枝等药物的合理配伍,以期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气血平衡的目的。

    • 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血压验案举隅

      2024, 23(11):8-11.

      摘要 (10) HTML (3) PDF 465.78 K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列举数则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血压的病案,结合患者所反馈的疗效信息,进一步得出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 >名医精华
    • 孙丽平运用药对治疗小儿鼻鼽经验

      2024, 23(11):12-15.

      摘要 (14) HTML (3) PDF 488.14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分析孙丽平教授运用药对治疗小儿鼻鼽的学术经验。孙丽平教授深研络病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鼻鼽乃内外合邪,侵犯鼻窍,鼻部血络受损,络道挛急,津液停聚,气血凝滞,日久化痰生瘀,鼻窍壅塞不利,互为因果,导致迁延难愈。该病病性属本虚标实,且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孙丽平教授注重禀赋遗传、环境等因素对该病的影响,提出及早干预,防治并重,临证常用7组药对,即五味子与乌梅、通草与路路通、细辛与鹅不食草、蔓荆子与白芷、蒺藜与蝉蜕、川芎与赤芍、黄芪与白术,辨证配伍用药取得较好疗效。

    • 陈宝贵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纵膈脓肿并发上腔静脉血栓1例

      2024, 23(11):16-18.

      摘要 (8) HTML (1) PDF 391.63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1例由外伤所致的纵隔脓肿、肺部感染、上腔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陈宝贵教授中西医结合,运用水蛭联合千金苇茎汤加味取得显著疗效。其辨证及用药思路可为纵隔脓肿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与方药经验指导。

    • >理论探讨
    •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析达原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

      2024, 23(11):19-22.

      摘要 (12) HTML (1) PDF 421.84 K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深入探讨“邪伏膜原”理论源流,以及达原饮、糖尿病肾病与“邪伏膜原”理论的联系,从“邪伏膜原”角度阐释运用达原饮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梳理文献并结合相关病理学、药理学研究,阐述达原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揭示达原饮配伍具有降低蛋白尿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肾功能等多方面作用。

    • 腧穴表象浅谈

      2024, 23(11):23-25.

      摘要 (8) HTML (2) PDF 367.26 K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腧穴起源于早期劳动人民的长期医疗实践与探索,是古代医家同疾病长期斗争而逐步发现的经验成果,是当前经络腧穴理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腧穴作为经络系统与外界交通的关键部分,是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输注的部位。文中通过研读相关古籍文献,结合现代理论研究,从腧穴之命名、分布、揣摸、针感及疗效等方面浅析对腧穴表象的认识,以期为腧穴理论研究及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思考。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析“三位一体”针法在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2024, 23(11):26-30.

      摘要 (9) HTML (1) PDF 481.36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理论进行分析后认为,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始于药毒损气、气形互损,成于神位失守、神机失用,乃形气神同病所致,治应形气神三位同调,可采用“三位一体”针法,以足三里(双)、四关穴(双)与内关穴(双)为处方主穴。

    • >临床研究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疗效的关系

      2024, 23(11):31-35.

      摘要 (9) HTML (2) PDF 508.84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b,Peg-IFNα-2b)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等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32例HBeAg阴性CHB患者,记录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的中医证型、ALT、HBsAg、HBV DNA、肝组织病理,并进行为期48 w的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sAg阴转率及HBV DNA阴转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基线西医相关指标对Peg-IFNα-2b抗病毒疗效的影响。结果 相较于其他证型,肝郁气滞证患者年龄最小,瘀血阻络证患者病程最长,湿热蕴结证患者ALT、AST水平较高,肝郁脾虚证患者HBsAg水平较低,瘀血阻络证患者HBV DNA载量较低、肝硬度值较高,湿热蕴结证患者肝组织G2级占比最高,瘀血阻络证患者肝组织S2期占比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炎症(G2级)时,患者采用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后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G≤2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患者ALT复常率最低,湿热蕴结证患者HBV DNA阴转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中医证型、ALT水平、HBsAg水平、HBV DNA载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为HBV DNA阴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的HBeAg阴性CHB患者在使用Peg-IFNα-2b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征和疗效差异。其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肝脏炎症程度较重,但其HBV DNA阴转率较高,是进行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证型。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膏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风寒犯表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2024, 23(11):36-39.

      摘要 (8) HTML (2) PDF 626.61 K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膏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风寒犯表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到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儿科门诊、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诊治的80例辨证属风寒犯表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联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膏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咳嗽症状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在减轻咳嗽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膏摩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风寒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优于应用布地奈德吸入的对照组。

    • >实验研究
    • 三黄汤对钩吻毒性及其生物碱溶出的影响

      2024, 23(11):40-45.

      摘要 (8) HTML (2) PDF 1.18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前期“方证相关”解毒研究基础,进一步从“热证”角度研究三黄汤对钩吻的解毒作用,为临床在使用钩吻时对其进行减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三黄汤及其萃取部位对钩吻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采用UPLC-MS分析三黄汤以及三黄汤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丁醇萃取部位及萃余水对钩吻中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胡蔓藤碱丙几种生物碱成分溶出的影响。结果 三黄汤、三黄汤萃取部位可延长钩吻中毒后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动物死亡率,并且对钩吻生物碱的溶出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毒性主要成分钩吻素己的溶出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活性成分钩吻素子等降低作用较弱或无明显降低作用。结论 三黄汤配伍钩吻具有减毒存效作用,可为临床钩吻中毒解救提供一定思路,亦可促进钩吻临床安全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针灸经络
    • 五行针灸与中医学间治神之道比较

      2024, 23(11):46-49.

      摘要 (7) HTML (1) PDF 466.48 K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行针灸流派有别于其他针灸流派,其核心要素在于诊断和治疗患者根本的致病因素。其中五行中的一行失衡,就是其致病的根源。文中意在对比五行针灸与传统中医的不同之处,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同时阐述了传统中医与五行针灸的临证思维和治神理念,以期与同道交流。

    • 浮针疗法在术后慢性腹痛中的应用举隅

      2024, 23(11):50-52.

      摘要 (7) HTML (3) PDF 365.42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浮针疗法是在病变肌肉周围或相邻肌肉进行的皮下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文中分享1则应用浮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痛的病案,旨在通过详细描述患者病史、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分析浮针疗法治疗术后慢性腹痛的作用机制,为浮针疗法的应用发展与术后慢性腹痛的治疗提供方法与思路。

    • >古籍研究
    • 《针灸大成》治郁经验探析

      2024, 23(11):53-55.

      摘要 (6) HTML (1) PDF 433.63 K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虽未对郁证进行专篇阐述,但在《心邪癫狂门》《治症总要》《医案(杨氏)》等篇中有诸多与郁证相关的症候描述以及治疗方法。文中从发病机理、取穴特色、治疗方法、行针手法等方面探析杨氏治郁经验。

    • >中医教育
    • 融入BOPPPS教学法的《内经选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 23(11):56-60.

      摘要 (8) HTML (2) PDF 721.02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融入BOPPPS教学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经选读》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及实践效果。方法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将《内经选读》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借助BOPPPS教学法,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2022级5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2020级5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星学习通+BOPPPS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超星学习通+传统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观察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基于超星学习通,融入了BOPPPS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 该法保证了《内经选读》的教学效果,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该模式可为其他类似课程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 0+1
    • >综述
    •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标准激素疗程中的治疗概况

      2024, 23(11):61-64.

      摘要 (8) HTML (3) PDF 462.95 K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虽然有效,但长期大量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却难以避免。许多学者发现在激素分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能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强激素敏感性,弥补单纯激素治疗的缺陷,使肾病综合征的整体治疗效果得到较大提升。文中归纳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病机演变规律、分阶段辨证论治、中药增效减毒研究、中医证素相关研究等方面对肾病综合征标准激素疗程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024, 23(11):65-68.

      摘要 (12) HTML (1) PDF 432.38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外治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疗效肯定,目前主要的中医外治方法包括针刺、灸法、针刀、推拿、穴位贴敷、熏蒸、穴位埋线及竹罐治疗等,因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及控制病情方面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明显优势。文中主要对近几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November 25,2024
2024年第23卷第1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