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论《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络模型的构建

      2021, 20(6):1-5.

      摘要 (10) HTML (32) PDF 589.63 K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帝内经》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引领下构建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和五运六气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的构建最为突出,经文通过15个思维模型,全面呈现了该知识板块中的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命名、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证的诊法治疗等内容,自此成为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

      • 0+1
    • >经典研究
    • “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结缔组织疾病中的运用

      2021, 20(6):6-9.

      摘要 (21) HTML (28) PDF 473.37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方合方辨治疾病时,选方用药不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论,经临床证实不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反而疗效显著,故而本文列举数则结缔组织疾病验案以佐证之。

    • 探讨《温病条辨》对叶天士论治湿热黄疸经验的继承与发挥

      2021, 20(6):10-12.

      摘要 (16) HTML (37) PDF 478.18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 >名医精华
    • 李长生从痰论治胃痛验案举隅

      2021, 20(6):13-15.

      摘要 (12) HTML (29) PDF 506.71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痛以痰邪致病较为多见,李长生教授从痰论治胃痛,辨证分型并依法遣方,对胃痛之痰湿阻胃证、痰热中阻证、气虚痰阻证三种常见证型,分别以平陈汤、温胆汤合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收效良好。现列举验案三则,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 王祥生治疗中风病经验

      2021, 20(6):16-18.

      摘要 (43) HTML (32) PDF 486.09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王祥生主任对中风病昏迷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阐述心脾功能与中风病昏迷的联系,结合典型医案分析,总结王祥生主任对中风病昏迷独到的辨证论治方法和特点。

    • >理论探讨
    • 对刘完素玄府学说的探讨

      2021, 20(6):19-21.

      摘要 (11) HTML (29) PDF 495.81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刘完素玄府学说是刘完素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刘完素玄府学说越来越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故很有必要对该学说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本文从注重整体的生命观价值、不通致病的疾病观价值、由宏及微的诊断观价值、以通为用的治疗观价值、形神兼顾的养生观价值、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现代研究的源泉价值、求索创新的精神价值八个方面探讨了刘完素玄府学说的重要学术价值,以期促进刘完素玄府学说研究的广泛开展与不断深入。

    • 李东垣“肾之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2021, 20(6):22-25.

      摘要 (24) HTML (31) PDF 545.14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对李东垣“肾之脾胃病”理论思想作进一步探究,提出肾之脾胃病的具体含义,总结该病的诊断提纲,并深入分析其生理病理基础。文中指出该病的发生机制有二:其一,脾胃已伤而肾失所养,一损俱损;其二,实乃两者之间相克胜复关系失去平衡。对李氏著作涉及的运用“肾之脾胃病”理论进行论治的病证如小便不利、癃闭、腰痛、骨痿等,作进一步分析并总结其具体方药。另结合回顾既往文献关于该理论的研究,以期对中医临证从脾胃论治肾脏病有所裨益。

    • >思路与方法
    • 舌下络脉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 20(6):26-30.

      摘要 (30) HTML (35) PDF 528.11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舌下络脉在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预后判定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近20年的文献,对舌下络脉异常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探求舌下络脉诊法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作参考。

    • 中药联合温热电灸在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2021, 20(6):31-33.

      摘要 (15) HTML (21) PDF 501.27 K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腺样体肥大病程迁延,“痰”“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急性期多见邪毒久留、气滞血瘀证,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为主;缓解期以肺脾气虚、邪滞痰结证多见,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痰散结为主。陈黎主任运用中药联合温热电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 中医伤科鲜药使用简析

      2021, 20(6):34-36.

      摘要 (14) HTML (34) PDF 510.37 K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鲜药外敷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血肿等中医伤科疾病疗效迅速,然而现在鲜药多被干品替代,使其临床优势不能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对鲜药在伤科运用的总结,呼吁更多临床医生重视鲜药的运用,让宝贵的临床经验得以流传。

    • >治未病
    •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念及现实意义探讨

      2021, 20(6):37-39.

      摘要 (43) HTML (49) PDF 521.63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成为国家战略,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中医“治未病”理念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这一思想尚未普及,大众对其理解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以致“治未病”理念未能很好地运用于健康管理活动中。因此,笔者就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思路。

    • >针灸经络
    • 艾灸防治疫病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

      2021, 20(6):40-43.

      摘要 (35) HTML (47) PDF 586.91 K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出艾灸防治疫病的历史与现状,以期为灸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艾灸在防治疫病中有两个显著作用:对特定穴位艾灸产生温热感可激发人体经络机能,匡扶正气,提升人体免疫机能,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作用;艾烟可消毒空气以预防感染,从而达到防疫作用,且艾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随取随用,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或可成为空气消毒的替代品。艾灸“简、便、廉、效”的特点,在此次COVID-19的防治中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推广价值。

    • >临床研究
    • 艾灸联合西药治疗阳虚型抑郁症临床研究

      2021, 20(6):44-47.

      摘要 (17) HTML (33) PDF 644.52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艾灸联合帕罗西汀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阳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阳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每日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艾灸,穴位选取双侧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及百会、关元,1 w灸5次,2 w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共28 d)。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用脑涨落图仪检测患者脑内去甲肾上腺(NE)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17项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E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帕罗西汀对阳虚型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

    • 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的临床观察

      2021, 20(6):48-51.

      摘要 (21) HTML (33) PDF 544.85 K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观察其对体质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纳入气虚质试验对象70例,设置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治疗组35例、气虚质空白对照组35例,干预45天后观察两组的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转化分及脉诊客观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气虚质转化分差值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在疲乏困倦、头晕、声低无力、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气虚质症状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4项气虚质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后左、右手脉象指标H4/H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膏方干预偏颇体质人群改善体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益气复元膏方在改善气虚质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症状效果较对照组好,益气复元膏方及生活方式指导改善气虚体质的作用在脉诊客观指标上是有所体现的。

    • 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2021, 20(6):52-54.

      摘要 (14) HTML (31) PDF 543.33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掌擦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每2 d做1次治疗,连续治疗7次,共2 w。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2021, 20(6):55-61.

      摘要 (17) HTML (28) PDF 953.53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常规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VIP、WanFang、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由2位研究员按照要求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运用TSA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采用GRADE3.6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11项研究,共计820例患者。(1)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参苓白术散加减能够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愈率[RR=1.54,95%CI=(1.29,1.84),P<0.00001]和临床总有效率[RR=1.16,95%CI=(1.10,1.22),P<0.00001],但复发率[RR=0.43,95%CI=(0.15,1.20),P=0.1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09,95%CI=(0.01,1.59),P=0.10]相当。(2)试验序贯分析:临床总有效率的累计Z值在第3项研究时达到了TSA界值和传统界值,校正后结果一致,可作为确切证据。(3)发表偏倚:临床总有效率的Harbord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发表偏倚(P=0.49)。(4)证据质量评价:临床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的证据质量均为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证据质量均为极低,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优于常规西药,安全性和常规西药相当,具有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验案探析
    • 四逆散合方辨治疑难杂症的临床应用

      2021, 20(6):62-64.

      摘要 (118) HTML (35) PDF 500.72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运用四逆散为基础方再进行合方,扩大了其治疗范围,且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四逆散、甘草泻心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补血汤合方辨治心动过缓;四逆散与射干麻黄汤合方辨治慢性支气管炎;四逆散、酸枣仁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辨治糖尿病;四逆散、栝楼薤白半夏汤、桔梗汤与当归补血汤合方辨治不孕症;四逆散、附子理中汤与当归补血汤合方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等。

    • 温阳散结法论治男性乳房发育症1例

      2021, 20(6):65-67.

      摘要 (19) HTML (32) PDF 514.69 K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认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病机为肝肾不足,痰凝气聚,治疗上要以温阳散结为主。在辨证治疗该疾病时要注意全面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准确判断疾病阴阳属性;要全面分析“象”和“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病机。

    • >实验研究
    • 电针联合再灌注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2021, 20(6):68-71.

      摘要 (14) HTML (39) PDF 687.38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水沟穴(GV26)和百会穴(GV20)加再灌注处理与单纯再灌注处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设立假手术组、MCAo组、再灌注组、电针+再灌注组,每组20只,应用Zausinger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TUNEL染色法检测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神经元凋亡水平。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前行电针水沟穴和百会穴,与单纯再灌注处理对改善大脑中动脉缺血脑组织损伤的比较。结果 造模后24 h,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神经元凋亡水平较MCAo组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电针+再灌注组在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和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水平方面较单纯再灌注处理更优(P<0.05)。结论 再灌注处理能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损伤,而电针能进一步提高再灌注在改善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 0+1
      • 1+1
      • 2+1
    • >综述
    • 单味中药降尿酸作用机制概述

      2021, 20(6):72-75.

      摘要 (46) HTML (42) PDF 552.24 K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