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一)

      2019, 18(6):1-6.

      摘要 (53) HTML (80) PDF 3.14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典研究
    •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2019, 18(6):7-10.

      摘要 (156) HTML (144) PDF 478.77 K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从小柴胡汤到蒿芩清胆汤看寒温统一

      2019, 18(6):11-13.

      摘要 (149) HTML (150) PDF 502.16 K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经典为中医之魂,经典中的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各自为辨证论治体系。然外感热病包括伤寒与温病,却有不同的辨证体系,只有寒温统一方能完善外感热病学体系。试从小柴胡汤到蒿芩清胆汤来分析总结六经、六淫统寒温,并在药物治疗上得到寒温统一的印证。

    • 张仲景反胃病证治规律研究与应用

      2019, 18(6):14-16.

      摘要 (117) HTML (134) PDF 524.31 K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伤寒论》均有论及“胃反”,认为该病特征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对其所论“胃反”条文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探寻张仲景“胃反”病辨治规律,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将其分为太阳误治反胃证、阳明饮停反胃证等二大证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 >名医精华
    • 陶晓华教授辨治痞证经验述要● 王俊霏1 指导:陶晓华2

      2019, 18(6):17-19.

      摘要 (56) HTML (129) PDF 449.01 K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痞证作为常见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主要病机以虚损为主,兼夹病机多且复杂,病程一般较长,容易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总结了陶晓华教授治疗痞证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 范金茹论扩张型心肌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治

      2019, 18(6):20-22.

      摘要 (52) HTML (220) PDF 540.21 K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范金茹教授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以及证治的深刻见解。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目前尚无明确统一之病名,范师根据古代文献及个人经验,认为“心胀”一词命之妥当;其关键的病因病机,乃先天禀赋薄弱,或叠加后天调养失当,或禀赋邪毒之体,正气虚弱,复感毒邪,邪毒入中其心,日久终致心体胀大;临床辨治本病时,应当谨守病机,分期论治,范师将本病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疗效良好。

    • >思路与方法
    • 五苓散经方新用的临证思路探讨

      2019, 18(6):23-25.

      摘要 (106) HTML (132) PDF 530.30 K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苓散方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功用化气利水,临床中应用甚广,疗效显著。但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的病机病位认识不尽相同,多数医家对该方的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的认识是有待商榷的。笔者通过对五苓散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五苓散病位不在膀胱,而应在三焦,其病机枢纽为三焦不利、气化失司、水饮内停。而该方可调整三焦气化,最终以利小便形式使人体水液代谢恢复权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小便不利或口渴与否,也不必拘泥于是否有表证,但见三焦腑病于气化不利、水饮内蓄之证均可加减化裁,应用关键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 >理论探讨
    • 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

      2019, 18(6):26-30.

      摘要 (66) HTML (127) PDF 591.44 K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治法之一;肠道微生态是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其所具有的营养、免疫等功能与中医“脾”的部分功能相对应。在理念上,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平衡均讲究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在临床上,中医健脾治疗肥胖、便秘、腹泻等疾病及针灸、捏脊、健脾复方的治疗机制均和微生态有关。本文结合中医“脾”及健“脾”的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健“脾”的治疗理念、临床应用,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并结合最新文献进行了阐述,旨在和同行交流,促进中医“脾”的微生态方向研究。

    • 临床脉诊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2019, 18(6):31-34.

      摘要 (45) HTML (117) PDF 525.15 K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凭借脉诊不但有助于辨证论治,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在病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脉诊是中医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在临床中应当重视脉诊的运用。然而现在脉诊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被弱化的趋势,医者对脉诊的重视度越来越低,甚至完全忽略了脉诊的检查。因此,为提高对临床脉诊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就中医脉诊在临床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做一论述。

    • >古籍研究
    • 蒋宝素《问斋医案》运用脾肾双补经验初探

      2019, 18(6):35-37.

      摘要 (45) HTML (134) PDF 551.85 K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蒋宝素先生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声望卓著,后世称其为“清朝十四名医”之一。先生继承家学,并师从当时医林翘楚王九峰先生。其集40年临证实录所撰之《问斋医案》,全文共802案,载家传方90余。选案均极精审,议论明快,说理透彻,遣药允当,颇多独到见解,值得师法。本文主要选择先生运用脾肾双补一法治疗泄泻、痰饮、肿胀、哮喘、赤白带下、经水不痛等病案,分析总结,探索其论治经验:一是介绍先生家传《椿田医话》脾肾双补丸方;二是论治水湿所致疾病经验,认为脾虚则清阳不升,肾虚则胃关不固,在治疗上脾肾水气难分,法当兼顾,脾肾双补;三是论治痰饮方面经验,认为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须当扶脾固肾以杜生痰之源;四是论治大病、久病之后及妇女经水不来经验,强调脾肾为生化之源,若脾肾双亏,肾不藏精,脾不化血,当脾肾双补。

    • >方药研究
    • 《南征用药心得十讲》治疗消渴用药经验数据分析

      2019, 18(6):38-42.

      摘要 (130) HTML (135) PDF 538.97 K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数据分析《南征用药心得十讲》中对消渴相关的遣方用药,探索首届全国名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检阅 《南征用药心得十讲》,筛选出治疗消渴相关的病案,将病案中所用中药进行整理,建立Excel 2007用药十讲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南征用药心得十讲》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方剂 65首,中药共计105味,用药频次达693次,消渴所用中药使用频次前五味为丹参、枸杞子、黄芪、人参、黄连;药物类别排列前位的是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体现南征教授论治消渴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兼顾活血化瘀三法合一的治疗思想,多用苦寒甘平之味,少用辛燥大热之品;药物归经多属肺、胃、肾经。结论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兼顾活血化瘀三法合一。并通过药物分析印证了南征教授治无定法、谨守病机、恒动辨证的学术思想。

    • >临床研究
    • 基于sooPAT搜索引擎的中药复方专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2019, 18(6):43-47.

      摘要 (52) HTML (83) PDF 554.69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针对中药复方专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搜索,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挖掘。方法 收集1985年8月至2018年12月sooPAT专利搜索引擎库中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复方专利,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初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专利数据561项,复筛293项,涉及中药343味,药味区间[1,36],平均(8.28±6.55)味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74次)占比最高,其余依次为清热药(50次)、活血化瘀药(33次)、行气药(26次)、祛风湿药(24次)、化痰止咳平喘药(20次)等。频数最高单药为远志(77次,26.28%)等;频数最高对药为远志—石菖蒲(50次,17.06%)等;频数最高角药为川芎—远志—石菖蒲(31次,10.58%)等。关联规则显示药物相关性频数最高是川芎,远志→石菖蒲(置信度0.886)等。聚类分析发现,存在8个核心用药群,提取出4个新处方。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复方专利中常用中药组合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穴位埋线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9, 18(6):48-54.

      摘要 (99) HTML (118) PDF 852.31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地评价穴位埋线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F)、维普网(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9月10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4篇随机对照研究(RCT),累计样本量2087例,其中治疗组1050例,对照组1037例。VAS疼痛评分合并效应量WMD=-0.69 95%CI[-0.90,-0.47] ,Z=6.19 (P<0.00001);有效率合并效应量 OR=3.74,95%CI[2.14,6.56],Z=4.61(P<0.00001);不良反应合并效应量OR=0.11,95%CI[0.06,0.22],Z=6.71(=0.005);安全性评估各项研究标准不一未作Meta分析。结论 与止痛药比较,穴位埋线联合止痛药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方面更有优势,但需要进一步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 0+1
    • 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及婴儿黄疸70例临床观察

      2019, 18(6):56-58.

      摘要 (84) HTML (123) PDF 544.06 K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及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光照疗法,必要时输注白蛋白等西医常规治疗手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及婴儿黄疸疗效显著,服用简便,无需停母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揿针埋针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2019, 18(6):57-59.

      摘要 (50) HTML (215) PDF 518.56 K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疼痛不适、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两组在治疗后改善疼痛不适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揿针埋针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动态留针,依从性好,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温针灸加膏摩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疗效观察

      2019, 18(6):59-61.

      摘要 (45) HTML (94) PDF 525.23 K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膏摩治疗痛经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加膏摩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和 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膏摩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法。

    • >实验研究
    • 赤丸水煎液的心脏毒性作用研究

      2019, 18(6):70-74.

      摘要 (69) HTML (101) PDF 2.72 M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赤丸水煎液对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为赤丸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赤丸方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5.5、16.5、33g生药/kg)和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90d。观察各组大鼠体重、一般情况、心电图变化;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或LD)、肌酸酶(CreatineKinase,CK)心肌酶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停药3w后,检测指标与方法同上。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在赤丸水煎液高剂量组的灌胃期增长缓慢(P<0.05),但在恢复期,体重趋向正常。余赤丸水煎液实验组各实验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心电图、心肌酶及心脏组织形态不论在灌胃期抑或恢复期,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低、中、高浓度的赤丸方水煎液均未见对大鼠的心脏造成毒性反应,为赤丸方在临床中治疗寒饮内阻证的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0+1
      • 1+1
      • 2+1
    • 平喘固本膏方对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19, 18(6):75-78.

      摘要 (62) HTML (96) PDF 511.19 K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平喘固本膏方对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烟熏结合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制作大鼠COPD稳定期模型,并用平喘固本膏方对其进行干预,疗程为1个月,氨茶碱组采用氨茶碱片灌胃,治疗后检测IL-10、IL-12、CD4+T、CD8+T,同时取大鼠肺组织计数大鼠肺实质的DCs数量。结果 高剂量组在降低IL-12及CD8+T方面优于氨茶碱(P<0.05),而在升高IL-10、降低CD4+T及CD4+T/CD8+T方面高中低各剂量组与氨茶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OPD大鼠模型DC表面分子标记物CD80及CD86明显升高(P<0.05),膏方各组均能降低CD80及CD86的表达,在降低CD80的表达上,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与氨茶碱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降低CD86的表达上,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与氨茶碱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低剂量组与氨茶碱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PD大鼠模型DC表面分子标记物CD80及CD86呈高表达,平喘固本汤膏方可降低IL-2、CD8+T以及CD80、CD86的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 >综述
    •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19, 18(6):79-82.

      摘要 (48) HTML (131) PDF 606.59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发生病理改变为主的退行性病,初期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发展至后期可出现畸形、活动障碍。现代医学对于早中期KOA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具有副作用明显、费用高昂等缺点。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KOA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创伤小、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等优点明显,逐渐被广大KOA患者所接受。临床中常用的中医药防治KOA的方法有: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敷、熏蒸法、针刺疗法、推拿理筋理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能够明显缓解KOA患者膝关节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KOA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KO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