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中医药学称为“岐黄医学”的由来

      2018(5):1-4.

      摘要 (790) HTML (0) PDF 648.54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帝内经》主要通过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等属臣的问对过程来探讨人体,构建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自此成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源头。有关岐伯的文献是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医药学理论的灵魂。

    • >经典研究
    • 《黄帝内经》“水为阴气伤于味”之我见

      2018(5):5-6.

      摘要 (696) HTML (0) PDF 286.80 K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怎样学好经方及用活经方

      2018(5):7-9.

      摘要 (709) HTML (0) PDF 649.66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好经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应用经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用好经方是学好经方的目的和归宿,用活经方是学好经方的目标和宗旨。在临床中只有用活经方才是学习经方的真正目的和宗旨,只有用好经方才是学习经方治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用好经方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保证,只有用活经方才是确保疗效的重要举措。只有深入学好用活经方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

    • 芍药甘草汤临证理论再探讨

      2018(5):10-13.

      摘要 (814) HTML (0) PDF 666.94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二药相伍,酸甘化阴,开关利肾,制胜脾胃,使脾为胃行其津液,达到筋荣、阴养、营充、肾利、脾濡、胃润之目的。故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酸苦泄阴、酸甘化阴""肾为胃之关""甘伤脾、酸胜甘""脾为胃行其津液"四个方面对芍药甘草汤的临证理论进行再探讨。

    • 从中医体质学说谈《黄帝内经》发病观及养生

      2018(5):14-16.

      摘要 (797) HTML (0) PDF 592.30 K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体质学说强调不同体质的形成与先天、情志、饮食及外感疫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较为准确地解释了《黄帝内经》所阐述的体质发病观、"因加而发"发病观、"两虚相得"发病观及伏邪发病观的内涵。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与诸发病观联系的探究,可以指导临床体质相关疾病的诊治分析,同时"过用致病"之说对中医体质养生亦有重大指导意义。

    • >名医精华
    • 赵纪生治疗慢性肾衰经验体会

      2018(5):17-18.

      摘要 (752) HTML (0) PDF 567.85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肾衰作为肾脏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病情控制困难,预后较差,严重降低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赵纪生教授从事肾病临床50年,对于慢性肾衰有着独特的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 张士卿经方时方用辨

      2018(5):19-21.

      摘要 (454) HTML (0) PDF 579.92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树彬“定期清积”法防治小儿胃肠积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2018(5):22-23.

      摘要 (505) HTML (0) PDF 606.25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树彬教授根据中医理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通过临床中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长期观察,提出了"积常有"理论,既着眼于"胃肠积热型"复感儿病前"积"的状态的识别,通过健康教育、小儿推拿及中药口服等方式,调整其阴阳偏颇,改善患儿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 阮诗玮调治妊娠期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2018(5):24-26.

      摘要 (412) HTML (0) PDF 854.22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妊娠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改变,并存在母体和胎儿风险,故治疗上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综合治疗。阮诗玮教授对妊娠期慢性肾病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以脾肾亏虚、阴血不足、气机阻滞及邪热、瘀血内扰冲任胞宫为主,因而慢性肾脏病患者妊娠期的遣方用药应重视阴阳相配,注重治病与安胎并举,以"补益脾肾,调经种子""清热解毒,理血调经""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养阴疏肝,理气安胎"为主要方法进行调治,每每取得良效。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基层的应用及构建优势

      2018(5):27-29.

      摘要 (506) HTML (0) PDF 620.67 K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体系发展至今日,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至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并逐渐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4P"医学模式发展,更有人提出包含健康促进(Promotion)在内的"5P"模式[1]。本文在"治未病"的思想上,拟为当代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基层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实践模式探讨。

    • >理论探讨
    • 治阳诸法探析

      2018(5):33-36.

      摘要 (701) HTML (0) PDF 770.33 K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阳气具有温热、兴奋的特性,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阳气受损则会发生相应的病理表现。本文综述了阳气受损的不同病理表现和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认为阳气受损可大致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阳气亢逆、阳气暴脱、阳气下陷,其相应的治法为:温阳之法、通阳之法、潜阳之法、回阳之法、升阳之法。温阳之法又可分为温脏腑之阳和温经络之阳;通阳之法有辛温通阳、祛邪通阳、和营通阳、疏解通阳;潜阳之法可分温潜和滋潜;升阳之法涵盖升阳解郁、升阳举陷、升阳散火等诸法。

    • 试论“五脏六腑皆令人肿”

      2018(5):37-39.

      摘要 (688) HTML (0) PDF 600.87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病因较繁杂,涉及水液代谢的摄入、转运、输布、排泄等诸多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失常都可能导致水肿的发生。由于五脏六腑之间存在复杂的生克制化、表里相属、经络互通的关系,决定了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到水液代谢的某些环节,导致水肿发生。因此本文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肿"的观点,并进行了逐一证述。

    • >海外中医
    • 针灸整脊:整合中西医观点

      2018(5):40-41.

      摘要 (873) HTML (0) PDF 375.42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欧阳晖博士,美国德州整脊师和执照针灸师。其出身于中医之家,在中国针灸本科毕业后,曾就职于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和骨伤科。赴美后曾在德州大学医学分院从事有关针刺和电刺激的科研工作。学术论文发表于《美国生理学杂志》《消化疾病学》等医学专业杂志,并曾获美国胃肠学会年会的“消化疾病周”杰出论文奖。在美国获得整脊博士学位以及德州针灸师执照和整脊师执照之后,其创办休斯敦针灸整脊诊所,并在华美中医学院、美国中医学院和美洲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班课程,同时也是温州医科大学中美针灸康复研究所高级特聘专家。其专长于治疗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如运动创伤、创伤后遗症等等。其运用针灸、整脊和物理治疗结合方法治疗运动创伤及其后遗症,使得著名的迪纳摩(Dynamo)足球队的多名主力队员从中受益。欧阳博士治疗头痛等创伤后遗症曾被《纽约时报》报道,成为针灸治疗疼痛优于药物的实例。近年来,其利用网络通信之便利,建立全美中医药学会的针推骨伤专业学术论坛,联络美国以至国际上的知名专家,系统专业地组织专题讨论会,为临床医生所喜爱。

    • >临床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心悸的遣方用药规律

      2018(5):42-44.

      摘要 (451) HTML (0) PDF 556.84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王行宽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味及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王教授辨治心悸法以通补兼施,用药平和;(2)善用药对,配伍精当,常用药对如五味子与麦冬、白参与麦冬、柴胡与黄芩、黄芩与法半夏、黄芩与枳实;(3)王教授遣方最常用生脉散、柴芩温胆汤、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可信度最高的关联为生脉散与柴芩温胆汤。结论:"虚实并进""善用药对"乃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用药特色;"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为王教授遣方规律。

    • 加味川芎平喘合剂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ECOPD患者血清VEGF、ET-1、NO的影响

      2018(5):45-48.

      摘要 (457) HTML (0) PDF 685.06 K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加味川芎平喘合剂对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肺胀病痰瘀阻肺型,西医诊断为AECOPD,且合并PH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等),治疗组除对照组基础治疗外,给予加味川芎平喘合剂口服,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肺动脉高压及血清VEGF、ET-1、NO变化进行观察。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 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2)中医证侯积分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 <0. 05);(3)肺动脉压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1,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 05);(4)血清NO水平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1,P <0. 05),血清ET-1、VEGF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1,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血清NO升高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的血清ET-1、VEGF水平下降更显著(P <0. 01,P <0. 05)。结论: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降低AECOPD合并PH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肺动脉压,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活性物质(VEGF、ET-1、NO)水平有关。

    • 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素分析

      2018(5):49-52.

      摘要 (441) HTML (0) PDF 599.33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 263%)、肾(49. 473%)、脾(13. 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4,P=0. 022,P=0. 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P=0. 047,P=0. 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973; P=0. 917; P=0. 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 105%)、肾(16. 842%)、脾(4. 211%);肝(32. 632%)、肾(25. 263%)、脾(6. 316%);肝(10. 526%)、肾(7. 368%)、脾(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 789%)、气滞(14. 737%)、湿(12. 632%);湿(15. 789%)、气滞(15. 789%)、痰(14. 737%);痰(5. 263%)、血瘀(3. 158%)、寒(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 947%)、阳虚(14. 737%)、气虚(12. 632%);阴虚(31. 579%)、血虚(23. 158%)、阳虚(20. 200%);阴虚(13. 684%)、阳虚(8. 421%)、血虚(7. 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 针药结合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2018(5):53-55.

      摘要 (553) HTML (0) PDF 790.60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针药结合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n=50)和西药治疗组(n=50),针药结合组采用以口服中药为主并辅以针刺的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西药治疗组口服米诺环素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及皮损的类型、分级、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结果:针药结合组与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00%、84.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皮疹的分级与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针药结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00%、6. 00%,P> 0. 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比常规西药治疗更能够显著提高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 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功能损害的中医证候特征

      2018(5):56-58.

      摘要 (497) HTML (0) PDF 554.64 K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男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根据肝豆状核变性及男性生殖损害诊断标准,分为生殖损害组及无生殖损害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进行证候评分。分析评价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组的中医证候要素组成主要为痰湿、火热、气郁、血瘀、气虚、血虚、肾阴虚、肾阳虚、阳亢、肝阴虚、脾阳虚;随着生殖损害的发生及发展,肝豆状核变性证候也变得越加复杂。结论: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病因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痰湿、血瘀为主,通过对其中医证候调查为中药治疗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

    • >验案探析
    • 从脾胃挽治高血压病误案再谈平脉辨证法的临床价值

      2018(5):59-62.

      摘要 (470) HTML (0) PDF 740.28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实验研究
    • 汉黄芩素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2018(5):63-65.

      摘要 (475) HTML (0) PDF 936.67 K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汉黄芩素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作用于KYSE150细胞后,MTS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KYSE150细胞的生长受汉黄芩素的抑制并且呈浓度依赖性,IC50=(68. 59±3. 43)μM;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汉黄芩素可阻滞KYSE150细胞周期进展,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实验表明汉黄芩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汉黄芩素具有抗食管癌KYSE150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为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 >综述
    • 中药桔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18(5):66-72.

      摘要 (1001) HTML (0) PDF 1.02 M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其单方及复方制剂多用于"润肺止咳,祛痰定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目前研究表明,桔梗药用植物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但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帖皂苷类成分,占已知成分的7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肿瘤活性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药理活性研究多以提取物及桔梗皂苷D为主,其它的单体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相对较少。为发挥其更大的药用价值,后续研究应加强黄酮类、酚酸类及其它桔梗皂苷类成分的活性研究。


2018年第卷第5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