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1-4.
摘要:本文全面总结了伍炳彩教授在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中的求索之道。集中体现为三点:一是深入探究中医经典著作;二是注重探索临床实践问题;三是潜心摸索治学途径。这些治学之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给后学以极大的启示。
2018(4):15-17.
摘要:《伤寒杂病论》有关麻黄配伍方剂共33首,其应用麻黄配伍治疗外感热病,配伍精当,疗效卓著,作者从发汗解表方入手探讨麻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认为发汗虽为首选,剂量当为关键。
2018(4):18-19.
摘要:通过整理石冠卿教授多年临证医案,从中采撷一二,以介绍石冠卿教授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石冠卿教授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基础,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效如桴鼓。
2018(4):20-22.
摘要:吴昆仑教授认为"肾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基本病机,其自拟益肾清热方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例举跟师随诊验案1则,梳理吴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机认识及其用药规律。
2018(4):26-28.
摘要:探讨袁金声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证调护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附验案一例。
2018(4):29-30.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本文对项凤梅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心得体会,为今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18(4):31-33.
摘要:葛来安副教授强调从脾胃角度出发,以"益气补阴,调脾安神"为法,通过"调理脾胃以调五脏,协调全身气机"来论治心悸。
2018(4):34-35.
摘要:目的:规范中医"眩晕"病名的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诊疗。方法:通过整理古医籍、搜索相关文献,分析中医"眩晕"病名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实践,对"眩晕"病名的欠缺之处提出一二拙见。结果:纵观中医"眩晕"病名历史演变,可知其内涵欠清、外延过泛,不利于中医规范化、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学术思想的交流。结论:应按照中医理论体系,在继承原有"眩晕"病名的基础上,创新、细化、扩展中医病名,如将头晕、头昏、头懵等以主症命名法立为新病名。
2018(4):36-38.
摘要:康泉方是笔者课题组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自拟中药复方。本文通过阐述康泉方组方特色与中医治疗BPH理论的契合点,并结合康泉方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康泉方治疗BPH的中医思路。整体而言,康泉方具有补益肾精、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通利水道的功效,补肾不留邪,驱邪不伤正,希冀能够对临床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所启迪和借鉴。
2018(4):39-41.
摘要:薛汉荣教授遵循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哮病治疗的学术思想,即外感风寒为哮病发作的诱因,痰瘀伏肺为哮病反复发作的宿根。在治疗哮病发作期,重视散寒蠲饮、疏利气机、涤痰行瘀,以小青龙汤合蠲哮汤为主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2018(4):42-43.
摘要:从李东垣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清阳下陷,阴火上乘是疳证等内伤杂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当以益气、升阳、泻火为法,并根据脾虚气陷、阴火上乘所产生的热毒、湿浊、痰瘀等病邪而作随证加减,方选李氏"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从李东垣阴火理论出发,准确判断气虚、阳陷、火郁或者其它病邪的轻重缓急,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诊治疳证提供新的思路。
2018(4):46-49.
摘要:目的:研究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与功能的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VA、右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在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适应社会能力等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相比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结合棍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更显著,可提高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4):52-56.
摘要: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中医痰、瘀、虚等证候因素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之间的规律,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对OSAHS进行辨证施治奠定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对因打鼾求诊的病人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由专门的中医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OSAHS患者进行问诊,对全部观察病例通过表格进行证候记分。采纳ESS评分以自我问卷形式对患病者进行嗜睡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打鼾患者进行PSG监测,根据AHI、LSaO2、ESS评分的程度进行记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痰证、瘀证、脾虚证候积分与AHI程度积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HI程度积分与痰证、瘀证、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证候积分与ESS评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S积分与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瘀证、肺虚、肾虚证候积分与LSaO2程度积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SaO2程度积分与瘀证、肺虚、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结论:AHI与痰证、瘀证、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痰证、瘀证、脾虚越重,AHI程度积分就越大;EES评分与痰证、肺虚、脾虚、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越重,ESS评分就越大; LSaO2与瘀证、肺虚、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瘀证、肺虚、肾虚越重,LSaO2程度积分就越大。
2018(4):57-6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肺脾肾三脏同调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在我院就诊的哮喘缓解期肺脾肾气虚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益肺健脾补肾汤(补骨脂10g,胡桃肉10g,太子参15g,白术12g,茯苓10g,石菖蒲6g,当归3g,升麻4g,防风6g,炙甘草3g)治疗。两组均规范治疗3个月,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疗效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最大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自拟益肺健脾补肾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可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018(4):61-63.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取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对照组采取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30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方面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在胃镜下疗效评价方面,两组的效果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散化裁能够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
2018(4):69-72.
摘要:近年来,药枕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上呈现出较大优势。通过对2008~2018年药枕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相关文献研究,提出:(1)中药枕内药物的填充逐渐多元化,由一味到功效相近的多味药联合,亦有中药名方的填充;(2)与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外治方法的结合,使药枕疗法的内涵逐渐丰富,疗效显著;(3)中药枕治疗颈椎病依然存在试验样本少、周期短、缺乏统一的疗效鉴定标准等问题,仍需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