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5(3):1-5.
摘要:中医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它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一百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存在诸多失误:把中医西化置于国家宪法与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上;把中医西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把中医教育西化作为后继人才培养的方向;把中医医院变得越来越“姓西”;把中医向世界铺轨歪曲为同国际接轨。这些失误在导致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严重扭曲、解体的同时,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上的“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的局面。拯救中医之魂,首先要从文化与思想启蒙开始;以传统文化普及与中医理论、临床为重点,抓好医疗、科研、教育的改革起步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切不可等闲视之。
2016, 15(3):8-10.
摘要:思考与探索麻黄的基本作用有发汗宣通、宣肺平喘、宣通经筋、宣利水饮、温阳宣通,学好用活经方中用麻黄组方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的基本切入点是深入探索用量主导药效,只有全面地深入地研究麻黄药量与药效之间的必然内在关系,才能更好地运用而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2016, 15(3):11-13.
摘要:《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2016, 15(3):14-16.
摘要:《伤寒论》柴胡汤类方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而来,都包含柴胡、黄芩药对。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汤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汤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汤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应用柴胡汤类方辨治肝癌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柴胡汤类方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 15(3):17-18.
摘要:石强副教授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其认为小柴胡汤即能和解少阳、解表之风寒,又能扶正补虚,还能调理少阳气机、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使阴阳自调而病愈。
2016, 15(3):19-21.
摘要:《素问·宣明五气》所论“五气所病”阐明了人体五脏之气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特点, 历代医家对此认识不一。本文针对各家看法展开讨论与总结,并结合临床经验,旨在阐明“五气为病” 理论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2016, 15(3):22-25.
摘要: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应本刊的盛情邀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诸血证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2016, 15(3):26-2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导师阮诗玮教授发挥李氏阴火理论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并举数例病案加以阐述。
2016, 15(3):28-30.
摘要: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难以自制为主症。吾师郑昱主任认为呃逆病位在胃,以胃气不和为关键,但与五脏相关,尤以肝之疏泻有关。主要病因为寒邪、热邪;对于呃逆的辨证治疗,遵循《伤寒杂病论》中所述,将呃逆分为寒呃、实热呃、虚热呃三种常见证型,同时有肝郁、饮食积滞、痰饮、瘀血阻滞等兼证,应用经方辨证施治。
2016, 15(3):31-32.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张慧教授从事中医血液科疾病多年,发现其中医治疗疗效颇佳,故总结分析其临床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
2016, 15(3):33-35.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导师黄莺教授临床论治皮肤病的学术思想及其临证经验,总结其在辨证思路上善于从整体出发,多种辨证体系结合;在治疗思想上重视气阴,兼顾脾胃,攻补兼施。
2016, 15(3):36-38.
摘要:疾病随着体质走,体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决定了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了疾病发生、发展、传变的一般规律,刘英锋教授将体质理论灵活应用于临床证型四要素(病因、病所、病机、病势)的辨别之中,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2016, 15(3):39-40.
摘要:笔者从运气论治,临床辨证应用紫菀汤疗效确凿,运用范围广泛,不拘泥于岁运年份,不拘泥于肺系疾病,只要存在“肺虚火炎”的病机特点,即可灵活化裁,辨证应用。
2016, 15(3):41-43.
摘要:沈璠为清代早期上海名医,与叶天士、马元仪、周扬俊、何嗣宗等同时行医,精于医术,勤于临证,善治各类杂症,用药以豁痰清火为多,反对滥用温补,但当补则补,补肾纳气、滋阴降火之法应用亦多。著述多种,除医案外皆不传。
2016, 15(3):44-46.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具有慢性气道炎症特点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半脱氨酸白三烯( CysLTs)通道是支气管哮喘炎症两个重要通道之一。我们研究认为“痰瘀伏肺”为哮喘发病的宿根,哮病疾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蠲哮汤是治疗哮喘的有效方剂。本文就疏利气机、涤痰行瘀方(蠲哮汤)对哮喘炎症白三烯通道干预作用进行初探。
2016, 15(3):47-49.
摘要:肝经血分湿热型高血压病是指现代医学定义的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夜寐欠佳、汗出不彻、身热不扬等主要症状,并伴随出现头身困重、口苦、口干不欲饮水、耳鸣、小便色黄等症状的一组症群,其既可单独出现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又可兼并出现在已有的证型中,如兼并出现在肝肾阴虚、瘀血阻滞等证型中,使单纯病因病机的高血压病复杂化,治疗上多以清热祛湿为主,致瘀者兼以活血化瘀,血虚者兼以补血养血,动血者兼以凉血安血等。
2016, 15(3):52-53.
摘要:乌梅丸被视为治疗厥阴病的经方,其清热温寒的组方特点在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诸症如胸痹、失眠、黄疸等均有良效。临床中,结合患者症、脉、舌的特点,认准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辨证选方,可收奇效。
2016, 15(3):54-56.
摘要:目的:观察连梅颗粒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及IKKβ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DF(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梅颗粒组、吡格列酮组,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L(Zucker Lean)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连梅颗粒组按照5.1g•kg-1灌胃给药,吡格列酮组按照1.07mg•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2周。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IKK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第12周末,模型组、吡格列酮组、连梅颗粒组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NF-κB、IKK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连梅颗粒组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且连梅颗粒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连梅颗粒组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及IKKβ蛋白的表达。
2016, 15(3):57-60.
摘要: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以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蓄积使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及肾脏替代疗法,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其的普及受到限制。近年来,中医外治法以其便捷、价廉、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等优势脱颖而出,主要包括中药灌肠、药浴、泡脚、针灸、穴位贴敷、拔火罐等,为多途径治疗CRF提供了新的可能,并有效地延缓了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本文献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CRF的临床疗效,为指导CRF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2016, 15(3):61-64.
摘要: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根本,肾虚是正虚之本,因此补肾为扶正抗癌的重要治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补肾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肿瘤的作用机理开展大量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有效成分能够有效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本文就补肾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肿瘤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