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5(1):1-2.
摘要:西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永久性;中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暂时性。在疾病名称上,必须以中医传统为主,而不可用西医的病名进行改造。复兴中医,必须探索其确立病名的初衷,才能"本立而道生",走向道术并重的体系繁荣。 更多还原
2016, 15(1):3-9.
摘要: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强迫症医案,从强迫症与抑郁症的鉴别诊断、中西医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现状以及王琦教授的处方思路和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更多还原
2016, 15(1):12-13.
摘要:《伤寒论》桂枝汤类方具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调肝理脾、调和阴阳之功效,与产后病阴阳气血失调的基本病机相符合,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产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6, 15(1):14-15.
摘要:通过对《伤寒论》疾病治疗及组方的分析,发现脾与五脏密切相关,心、肺、肾 ,肝病变时可以从脾论治。脾与心,心系疾病常从脾治,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的运用;脾与肺,生理上,土生金,病理上,母病及子,如肺疾以麦门冬汤培土生金;脾与肾,肾虚通过补脾益气以温肾;脾与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气充实则肝病自愈。
2016, 15(1):16-19.
摘要:芍药的基本作用有补柔缓急、通络养血、补血泻瘀、柔泻肝胆、补血敛阴、养血敛肝、养血入阴、补血柔筋、益营敛汗、益营生津、养血平冲等,其作用与用量调配之间息息相关,亦即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辨治亦随之而变。
2016, 15(1):22-23.
摘要:张大宁教授提出"肾虚血瘀”是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注重扶正固本,调理脾胃;强调化瘀贯穿始终,祛除外邪,防止病情反复;常用黄芪、土茯苓、荠菜花、茯苓、茯苓皮、丹参、川芎等。
2016, 15(1):24-25.
摘要:郭立中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张“脾胃衰败,百病乃生”的观点,而脾胃功能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深谙六经辨证及脏腑表里关系,临证擅于开表运中为先以复中气之升降出入,继而补火生土以壮后天之本来治疗疑难杂病,次第鲜明,疗效显著。
2016, 15(1):26-28.
摘要:越鞠丸方出自《丹溪心法》,主要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何晓晖教授根据此方组方配伍机理及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其灵活化裁用于治疗阳痿、失眠、便秘等难治性疾病,常取得显著疗效。
2016, 15(1):29-30.
摘要:王秀娟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邪毒为标,提出毒邪有外来内生之分,主张以祛解毒邪、扶助正气、散郁化瘀、修护黏膜治疗本病。
2016, 15(1):31-32.
摘要:郭艳幸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以气血失调为本,经脉不通,筋骨失养,从而致“痹”。其善于从气血共调、标本兼顾、筋骨互用、肝肾并举、动静互补等指导思想进行论治。
2016, 15(1):33-35.
摘要:《幼科释谜》为清代医家沈金鳌所著,其重视胎养及产乳以资先天;既病则助脾和胃;尚中和以滋养后天及未病之时饮食生理的调养。本文从“胎养为先,注重产护”、“辨证护体质,治疗重中和”、“制幼方,倡调养”三个方面来阐述《幼科释谜》中的小儿养护思想。
2016, 15(1):36-37.
摘要: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被后世学者视为学习温病的蓝本,书中通过具体的方证体现顾护阴液的思想。其中冬地三黄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护胃承气汤、清燥汤、清营汤、玉女煎去熟地牛膝加生地玄参等7方,分别体现着养阴增液、养阴托邪、养阴祛瘀、养阴清热等思想,总称为“增液汤类方”
2016, 15(1):42-43.
摘要:脾胃虚弱型痞证其治法为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代表方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认为人体内存在着气机的升降浮沉,而气机的整体运行正常根源在于中气不虚,春气正常的生发,故李氏注重“补气升阳”。痞证可视为是整体气机运行中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脾胃虚弱型痞正和从李东垣的 “补气升阳”思路来论治。
2016, 15(1):44-45.
摘要:湿热之邪伏于膜原的发热常为日久不愈之低热,缠绵难愈。膜原与少阳、三焦同属半表半里之病位系统,与脾胃、三焦关系密切,以达原饮、升降散加减进行治疗湿热中阻型发热获得良效。
2016, 15(1):46-47.
摘要:传统认为胆结石多因肝胆湿热、肝郁气滞所致;泌尿系结石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日久成石;治疗一般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等法。而笔者认为水寒木郁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因;肾寒膀胱热是肾结石的发病关键;临床采用温通法治疗此类结石,疗效切确。
2016, 15(1):49-51.
摘要:目的:观察稳压1号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阳上亢型1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稳压1号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候、动态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5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积分明显改善,较对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24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P<0.05 ),且治疗组患者的24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1,P<0.05 );治疗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值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稳压1号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肝阳上亢型1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候和同型半胱氨酸值,降低高血压危险水平。
2016, 15(1):52-53.
摘要: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桑芩合剂与单用桑芩合剂对湿热证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门诊收治的符合痤疮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口服桑芩合剂治疗,治疗组予耳尖放血联合口服桑芩合剂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耳尖放血联合桑芩合剂治疗痤疮的疗效显著,能改善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6, 15(1):54-57.
摘要:目的:评价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 Medline , Embase等数据库,整理收集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077例患者,桂枝茯苓丸加减或合用西药在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则低于单纯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证据的基拙上看,桂枝茯苓丸加减或合用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结论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2016, 15(1):58-59.
摘要:阳明经系病证虽以里证为临床常见,但刘英锋教授认为:阳明病不仅仅只有里证,也可有表证;凡有病因外受的病种始发阶段和慢性炎症缠绵过程中,兼夹表证者机率甚高,若懂得治从表解,如发汗解表、通经解表、宣窍解表等,则疗效甚佳。
2016, 15(1):60-61.
摘要:伍炳彩教授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辨别产后风寒、热、虚、实的不同而施治,分别选用柴胡桂枝汤、甘露消毒丹、东垣清暑益气汤等方加减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2016, 15(1):62-64.
摘要:马鸿杰教授认为瘀血阻络、脾肾亏虚是复杂性尿路感染迁延难愈的症结所在,临证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清利下焦湿热。若根据辨证酌加活血化瘀、补益脾肾、清金泄热之品,标本兼顾,三焦并调,常有显著疗效。
2016, 15(1):65-68.
摘要:目的:探讨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H/R时间点iPLA2蛋白的表达,确定H/R的时间点;在H/R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处理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iPLA2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 LDH、SOD、MDA、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H60min/R30min,iPLA2蛋白表达最高(P<0.01),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量效依赖地降低了其蛋白表达,同时降低H/R时LDH、MDA、TNF-α的含量,减少凋亡,提高SOD的活性及细胞的存活率 (P<0.05)。结论: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能通过iPLA2量效依赖地抗心肌细胞H/R损伤。
2016, 15(1):69-71.
摘要:近年来,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在缩小瘤体、减缓转移、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与西药联合后减少西药使用量、减少西医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查阅了近年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分别从病因病机,中药内治法、外治法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