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5.
摘要:
2015(4):12-15.
摘要:通过剖析《金匮要略》胸痹病的典型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后认为,胸痹病病位既责之肺,又关乎心,并列举西晋至隋唐时期的相关名著来说明之。最后上溯到《内经》的相关理论,指出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将胸痹病置于心系病证之中是片面的,在客观上误导了学生,在临床上失去了按胸痹病来辨治中医肺系疾病乃至西医学大量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不利于中医经典理论的挖掘、传承和创新。
2015(4):16-18.
摘要:思考与探索经方方证用药频率及用量,权衡经方用药的基本思路,思辨经方用量的特有功效,分析经方用药的组方频率,研究经方用药的归类属性,熟悉经方用药的量效关系,掌握经方用量的变化技巧,以便更好地运用经方指导临床实践。
2015(4):19-22.
摘要:对《金匮要略》中痰饮与水气病论述的梳理与总结,探究痰饮水气病的共同病因病机,阐述了“温药和之”为痰饮与水气病等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疾病的共同治则,且对其核心治疗法则进行了探析,并在经典理论指导下,从气血水同病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2015(4):36-38.
摘要:阮诗玮教授认为肺和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临床上常见慢性肾病患者因外感热邪,而诱发慢性肾病血尿的情况,所以综合考虑了湿热为慢性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以及肺肾的病理生理关系,将《温病条辨》的翘荷汤加减为连翘、薄荷、荷叶、栀子、桔梗、赤小豆、生甘草,将其运用于慢性肾病内有湿热,又合并外感热邪而发生血尿的患者的治疗中。
2015(4):39-42, 45.
摘要:“粗守形,上守神”是《内经》核心理论之一。从三个方面探讨其内涵与启示。一、粗上之分——技进乎道的两种境界:粗工常常拘于局部、形迹、技术、器具,上工犹能关注整体、神机、战略、灵悟,超越守形之粗,则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二、形神之辨——形与神俱的整体恒动:形神同治、心身并调,形神理论为我们呈现出较为完备的医学模式;三、寻回元神——坚守中医的原创思维:中医的传承也需要“上守神”、不离宗,切忌盲人摸象、貌合神离。
2015(4):43-45.
摘要:对林珮琴《类证治裁》辨治痹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历节寒痹,祛寒止痛;风痹麻木,养正蠲痹;湿痹腿痛,逐湿通痹;肢痹臂痛,舒筋通络。
2015(4):46-48.
摘要: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探讨“以毒攻毒法”组方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严格掌握炮制方法及配伍规律,减低药物毒性;适可而止,中病即止;顾护脾胃,畅通化源。
闵莉 , 林雪娟 , 俞洁 , 刘弘文 , 杜含光 , 李灿东
2015(4):51-53, 60.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及其兼杂证素与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将25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阴虚积分≥70的纳入阴虚组,积分<70的纳入非阴虚组,从单胺类(DA、NE、5-HT)和肽类(β-EP)的神经递质水平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及其兼夹证素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组的5-HT水平显著低于非阴虚组(P<0.05),肾证素积分与DA呈正相关,与5-HT呈负相关(P<0.05);热证素积分与β-EP、NE呈负相关(P<0.05);湿证素积分与5-HT呈负相关性(P<0.05);阳亢证素积分与5-HT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虚证素积分与5-HT呈负相关(P<0.05)。结论: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出现的生物学基础。
唐小晓 , 胡春媚 , 夏霆 , 王丽华 , 沈建丽 , 张元兵
2015(4):54-56.
摘要:目的:观察清咽利窍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为3~8周的100例喉源性咳嗽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清咽利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按咳嗽分证论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6.0%,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38.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咳嗽缓解率方面,治疗组为(0.72±0.26),优于对照组(0.52±0.3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咽利窍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4):57-60.
摘要:目的:观察化浊降脂茶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化浊降脂茶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变化,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观察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腹部B超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均有显著改善,ALT、AST、TG、TC、LDL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B超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化浊降脂茶和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有修复肝功能和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对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而且方便服用,易于坚持,值得临床推广。
2015(4):61-63.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心血瘀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血清GMP-140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T水平、血清GMP-140的水平。结果:1. 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以降低心血瘀阻型ACS患者血清GMP-140水平。
2015(4):66-6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规格白芍药材和饮片中芍药苷含量,从化学成分上评价其质量差异。结果:白芍药材中野生品中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以安徽亳州芍药中芍药苷含量最高,栽培品为3.82%,野生品为4.91%,经炮制加工后,白芍饮片中芍药苷流失较严重,其平均含量约为2.5%,但符合2010年《中国药典》白芍含量测定项下大于1.2%要求。结论:生长环境和炮制加工方法是影响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因素。
2015(4):69-72.
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研究表明,IBS-D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在辨证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结合近几年研究,概述中医药治疗IBS-D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