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诚 , 张惠敏 , 王济 , 李英帅 , 李玲孺 , 宋昊翀 , 郑燕飞 , 姚海强 , 张曾亮 , 陈雪梅 , 孙冉冉 , 王琦
2014(2):4-8, 41.
摘要: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难点,对变应性鼻炎的合并症、发病学、病机学、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疗效评价等展开讨论。王琦老师提出“三个观念”的转变和实施变应性鼻炎防治关口前移的目标;指出过敏体质和气虚体质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特异因素和一般因素;分析了变应性鼻炎“素禀不耐,异气外侵,引发伏热,上干鼻窍”的病机要点;阐述了脱敏止嚏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及“1+3”的治疗策略和实施方法;介绍了适合变应性鼻炎名医门诊的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通过讨论,大家明确了“从过敏病的诊断与治疗转向过敏人(即过敏体质)的辨识与调理”这一核心理念,学习领会了王琦老师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独特经验。
2014(2):9-11.
摘要:探索与研究真武汤方证旨在解读方药如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剖析方证如“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与“小便利”、“四肢沉重疼痛”、“身瞤动”、真武汤与“太阳病”以及或然病证等。方证辨病,运用真武汤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心肾阳虚,即可以法选用。
2014(2):12-13.
摘要:本文旨在对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予以延伸解读,认为其对肺系疾病包括哮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其在指导哮病的发作期、缓解期的治疗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后附医案做相关佐证。
2014(2):16-18.
摘要:张仲景辨治干呕常见证型有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悬饮证、中虚湿热痞重证、少阴阳虚戴阳证、少阴阳虚寒证、厥阴肝寒气逆证、饮阻脾胃寒证、脾胃寒湿哕逆证、产后感风寒证,以及胆胃气逆证等,临证若能以此分型辨治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2014(2):25-29.
摘要:由于时代、地域、学科以及学术流派、知识结构、人格性情的不同,医案显示出多姿多彩的个性特征。干祖望教授临证医案无疑是最具个性、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之一。其医案主体结构常常由诉(问诊)、查(包括舌苔脉象和专科检查等)、案(干老将其医案中的辨证分析部分单独称作“案”或“医案”)、方(处方)四个部分组成,本文引用干老医案,从八个方面浅析其特色。总之,干氏医案语言生动优美,结构领异标新,风格特立独行,思维明晰活跃。特别是在门诊带教现场即兴口述更为难得。
2014(2):32-33.
摘要:从辨证方法、情志治疗、针药并用、用药特点等方面介绍王小云教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体现王小云教授在学术上重情志治疗,临床上重视调畅气机,兼顾补肾健脾,遣方用药轻灵精简等特点。
2014(2):42-43.
摘要:象思维是学习中医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大医孙思邈著成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书中于医理医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均有详细论述,构成了理、法、方、药完整的中医诊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渗透着象思维法的应用。探索《千金方》中的象思维法,有助于体会孙思邈的独到之处,尤其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并能有助于理解《千金方》的精髓,由此广及于中医的学习与领悟。
2014(2):44-45.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常见的五大类新致病因素,包括晚睡习惯、膳食结构失衡、脑力过劳和缺乏运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环境污染。认为中医病因应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赵钟文 , 林晓蓉 , 张志明 , 郭燕芬 , 吴方真 , 陈煜宇 , 吴宽裕
2014(2):46-48, 52.
摘要:目的:调查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方法:以朱文锋教授主编的《中医主症鉴别诊断学》“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为依据,结合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症状轻、中、重程度的定义,制定全面、规范的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量表。参照“600种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将受检者的症状、体征对于各对应辨证要素的贡献度进行相加,以所得的贡献度之和作为该证素的积分。积分<70,归为0级,说明基本无病理变化;70≤积分<100,归为1级,说明存在轻度病理变化;100≤积分<150,归为2级,说明存在中度病理变化;积分≥150,归为3级,说明存在严重病理变化。结果: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素分布情况:病位依次为肾、肝、脾、心,与肺、经络、筋骨、肌肤、脑、胃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阴虚、阳虚、热、毒、血瘀。主要证型分布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热毒炽盛、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风湿热痹。结论: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是以热、毒、瘀为标,肝脾肾亏虚为本的虚实夹杂疾病。“瘀”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
姚东文 , 王清玉 , 石树培 , 韩大为 , 李良华 , 王和鸣 , 王婷
2014(2):49-52.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关节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40例,通过VAS评分、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集补肾活血组关节液,检测IL-1β、TNF-α、TGF-β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有显著差异;补肾活血组关节液IL-1β、TNF-α、TGF-β1含量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这可能与其调节关节液IL-1β、TNF-α、TGF-β1的水平相关。
2014(2):53-55, 58.
摘要:目的:采用症状积分量表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IBS-D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乌梅丸组)、对照组(洛哌丁胺组),每组45例。试验组给予乌梅丸汤剂,对照组给予洛哌丁胺,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症状评分。结果:乌梅丸与洛哌丁胺均能显著降低IBS-D患者的症状积分(P<0.01),且乌梅丸优于洛哌丁胺(P<0.05)。乌梅丸总有效率达91.1%,明显优于洛哌丁胺(82.2%)(P<0.05)。乌梅丸在降低IBS-D患者腹泻、排便急迫感、腹痛、腹胀、乏力积分方面的优于洛哌丁胺(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IBS-D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远期疗效较为理想的特点。
2014(2):56-58.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对虚寒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虚寒型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口服氯米芬50mg/天,共5天;治疗组同时加服温经汤,每日1剂至排卵日或周期第20天,共1至3个月经周期。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宫颈粘液评分、排卵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子内膜容受性、宫颈粘液评分、排卵、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能促进虚寒型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宫颈粘液,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2014(2):59-60, 63.
摘要:目的:探讨纯中药及乳房推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份400例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及乳房推拿按摩;对照组则给予抗生素及乳房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人数198例,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有效人数164例,总有效率82.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纯中药及推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4(2):61-63.
摘要:观察自拟冠心芪参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配方颗粒冠心芪参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周,观察疗效。结果:心绞痛改善状况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 90%,对照组85%,2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比较,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8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 95%,对照组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芪参方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2014(2):64-66, 36.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及缓解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用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