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1):1-6.
摘要:本文对广州“首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期全国经方临床应用(疑难病)高级研修班”专家授课内容进行了整理,系统总结了研修班专家们所传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2012, 2(1):20-22.
摘要: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复杂的胃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著名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教授,略有所悟。兹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其选用芪芩乌贝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典型病例进行介绍。
2012, 2(1):23-25.
摘要:以《内经》和《伤寒论》原著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在评述前贤对“卫出于下焦”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卫气化源于膀胱。明确卫气化源于膀胱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失眠和外感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1):26-28.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阴虚质和气郁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易感体质。笔者根据中医调体治未病思想,认为通过早期药食调体及生活方式调体对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1):31-34.
摘要:现存中医古籍的数量少于历史上真实产生的,但实际大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目前著录的。中医古籍可据其形貌和材质的不同,分为前纸本形式和纸本形式两种。“前纸本”的中医文献主要为简册、帛书和石刻形式,纸本文献则有写本与印本的不同,其中宋代者占绝大部分。中医的学术内涵既在于与时俱进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在于由历史积淀而来的文献。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医学术的主要载体,而中医学术除了医学的意义之外,更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医古籍文献还以其特有的形式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取向。
2012, 2(1):35-36.
摘要:中医药学深受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爱人”与“治人”的治疗特色与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医习医者必具的素质。文章通过跨文化交流下,借鉴西方国家医学人文“全人”视角构建的成功经验,为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院校教育提供解决策略,从而使其在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凸显时代特色与价值。
2012, 2(1):37-38.
摘要: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2012, 2(1):39-41.
摘要:中国与越南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本文通过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简要回顾古代中越传统医药交流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的主要特点,为新时期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历史经验。
2012, 2(1):42-44, 36.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纤维化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加味,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B超等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协同治疗肝纤维化,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2012, 2(1):45-48.
摘要: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9例,中药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加用化痰通络方,每日1剂,口服;对照组予上述西药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结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9%,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4%,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效的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1%,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阮传亮 , 苏稼夫 , 庄垂加 , 黄梅 , 黄志强 , 林海利
2012, 2(1):49-53.
摘要:目的:探讨苏稼夫老中医通咽利窍针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及针刺加康复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及表面肌电图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电生理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组更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洼田氏饮水及藤岛吞咽疗效评价均优于治疗前,并能提高吞咽相关肌群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中位频率(MF)。结论:通咽利窍针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该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1):54-55, 48.
摘要:目的:观察参黄水蛭散联合阿德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参黄水蛭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及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每月查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检测HBVDNA,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参黄水蛭散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在改善肝纤维化指标,降低脾脏厚度及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上优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P<0.05)。结论:参黄水蛭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优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
2012, 2(1):56-58.
摘要:发热患者非常多见,现代医学认为发热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感染性,有非感染性;中医学认为发热有外感发热,内伤发热。对于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是许多医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介绍一例长期发热患者的治疗,一波多折,过程艰辛,最终运用清暑益气汤治疗而愈。
2012, 2(1):61-62.
摘要:通过针(灸)药结合治疗反复鼻衄1例,体会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只有掌握经典才可以应付临床的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