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8-11.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鞕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2010(1):14-19, 44.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疗、遣方用药的探讨,总结出张仲景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治疗的规律:首先应掌握祛邪扶正与调理气机的关系及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轻重主次。其次,认为仲景在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注重调理脾胃。
2010(1):20-28.
摘要: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方百首:李氏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2010(1):29-30, 33.
摘要:谢兆丰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本文从医学根基、肝之生理、肝病病理、肝病辨证以及治疗等诸方面初步探析了谢师肝病学术思想。谢师认为学医必读经典,以《内经》为基,重视气血、脾肾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指出肝之病理因素不外湿、热、毒、瘀,病理特点总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辨证主张四诊合参、中西互补,治疗强调病证相合、重视整体。
2010(1):36-37, 62.
摘要: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2010(1):45-47, 60.
摘要:
2010(1):48-49, 54.
摘要:目的:研究“肾石通颗粒”合“血府逐瘀口服液”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方法:将泌尿系结石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者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肾石通颗粒”合“血府逐瘀口服液”口服治疗,对照组用“肾石通颗粒”口服治疗。每周为1个疗程,两组各治疗4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4例(59.3%),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治愈率41例(47,1%),总有效率75.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淋治疗泌尿系结石明显提高排石率,具有显著疗效。
2010(1):58-6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的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证属脾肾两虚型的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疗效、可操作的、安全的、创新的临床外治法治疗模式。
2010(1):61-62.
摘要:目的:研究白毛藤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白毛藤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检测Bcl-xl、p5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白毛藤具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上调p53基因、降低Bcl-xl基因的表达。结论:白毛藤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基因、抑制Bcl-xl基因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