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8-11.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以麻黄为主,配伍它药所组成的31首方剂的讨论与研究,总结出了11对最佳配伍,并将其分为相须为用、相使为用、相反为用、相抑为用四大类。从中体会到,中药一药多能,一药多效,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才能充分发挥其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这也是张仲景方简洁干练、效果显著的关键所在。提示了临床用药,绝对不可按照西医改良中医的方法,从中提取单一的成份,然后线形相加进行应用,这样,势必会导致中医药整体观念的支离破碎和中医药药学的彻底灭亡。
2009(6):17-23.
摘要:针对小青龙汤的奥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的学术思想。李可研究小青龙汤:基础有效量,主治,病机,治法;研制小青龙虚化汤:组成,加味,用法,临床应用;研究经方思路:经方的基本教材,经方的返朴归真,经方的基础有效量,经方的破疑解惑,经方的改良,经方的突破,经方是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2009(6):31-32, 36.
摘要:《温病指南》是清代娄杰所著的一部温病著作,其内容从温病理论紧扣温病临床。本文拟通过对书中所载具体方药组成之方剂进行理论分析,揭示其特点:方证相应,便于临床掌握;继承仲景经方,有所发挥;推崇叶吴之方,颇有心得;博采众书,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化。因此是书对于学习温病学理论进而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不失为一本良好的参考书。
2009(6):35-36.
摘要:系统探讨《伤寒论》论述六经病机演变中所贯穿的大量有关卫气的观点,对于卫气生成的理论与临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6):37-38, 50.
摘要:
2009(6):42-44.
摘要: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情况。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随机抽取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并与FD症状谱比较,以及各证型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最为常见(54.4%);2、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上腹痛以脾虚气滞证明显;早饱以脾胃气虚证明显;上腹烧灼感以湿热滞胃证明显;3、中医各证型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脾虚气滞证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均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各证型分布及症状差异明显,脾虚气滞证型最为常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胃气失降、肝气郁结、湿阻气滞为主,病位以脾、胃、肝为主。
2009(6):45-46, 44.
摘要:目的:观察在全身治疗的同时,根据糖尿病足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特点,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Ⅰ-Ⅳ级糖尿病足患者在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的基础上,去腐阶段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法治疗;生肌阶段采用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长皮阶段采用益气养血、活血生肌方法治疗,4个月统计临床疗效。结果:32例中溃疡完全愈合者23例(71.9%),好转7例(21.8%),无效2例(6.3%),总有效率93.7%。结论:在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可获满意的临床疗效。
2009(6):51-52.
摘要:
李兆文 , 林俊山 , 赵学田 , 方云添 , 林石明 , 张云凌
2009(6):53-56.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单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后溪穴组)30例,B组(常规穴组)30例。以外周血中TNF-α为观测指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MPQ)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TNF-α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NF-α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α的水平。(2)两种方法治疗均可达到相近的止痛效果。(3)单穴治疗可以取得近似针刺常规多穴的效果,具有取穴少,患者所受痛苦小,易于接受,且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2009(6):57-58.
摘要:目的:考察鼻渊通窍颗粒对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炎症早期醋酸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慢性棉球肉芽肿模型,考察鼻渊通窍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鼻渊通窍颗粒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程度,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程度。结论:鼻渊通窍颗粒可能通过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抑制炎症性渗出,从而通利鼻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