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1-12.
摘要:通过归纳温经汤方药组成得知功效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活血养血,滋阴益气;分析温经汤中牡丹皮、麦冬得知方药因病变证机而发挥特有作用;运用温经汤的灵活性关键在于审证求机;熟悉温经汤方证辨证而得知既能主治妇科疾病,又能主治内科疑难杂病;剖析温经汤主治与“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旨在突出用方辨治疾病既有灵活性又有特殊性;思辨温经汤主治与“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旨在强调审明既往病史对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9(5):13-20.
摘要:针对内伤热证贯用滋阴、清热、降火,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内伤热证的经验:五志之火,疏气降气;血热妄行,降气抑火;肝阳上亢,浊阴不降;气虚发热,土不伏火;肺痨潮热,虚阳外散;虚火上燔,火不归原;阴盛格阳,浮阳外越;足心发热,阴火沸腾;消渴燥热,假热真寒;肿瘤发热,本寒标热。内伤热证的治疗大法:温补、引导、敛固。内伤热证的辨证要领:邪正交争,阴阳盛衰,气机不利,阴证化阳,浮阳外越。
2009(5):21-25.
摘要:康良石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他认为肝炎发病初起具有瘟疫的发病规律,由“伏邪里发”,常见传变方式有“表里分传”、“但里不表”、“伏邪不溃”、“邪留于肝”,少数“疫毒内陷”等,呈“六郁相因”病机。而当急性肝炎向慢性及肝炎后合并症发展时,多存在“郁证”的病机演变,常导致“中伤脾胃”或“上干心肺”或“下损肾及冲任”,呈“五行相因”而“病在于肝,不止于肝”而涉及全身。
2009(5):26-27, 45.
摘要:刘嘉湘教授善用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介绍刘师善用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三张古方扶正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其临诊详于辨证,对于错综复杂的肿瘤病证,常能抓住关键、去伪存真而取效,开创了中医扶正治疗肿瘤的先河。
2009(5):31-32.
摘要:唐·孙思邈《千金方》中用石膏的方剂多达207首,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内感外伤之病,内服外用之法,其既可清外感内伤之热,泻脏腑之火,制温热药之过,降上逆之气;又可熄风镇痉安神,生津止渴除烦。其运用之巧,疗垂后人。
2009(5):42-45.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揭示益肾降浊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益肾降浊汤每日一剂加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肾功能以及各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相对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的HCY水平与其余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时Hcy较正常组(P<0.01)明显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cy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佳(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益肾降浊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属脾肾气虚证为主者,能显著改善症状并能有效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益肾降浊汤能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Hcy,从而可能减少慢肾衰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2009(5):49-5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痰热壅肺证咳喘病疗效观察。方法:将痰热壅肺型小儿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疗程为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病例咳嗽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喘、肺部干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亦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灌肠法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疗效确切。
2009(5):54-55.
摘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小青龙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治疗肺心病急发期咳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无论有无恶寒发热等表证,只要出现咳嗽喘憋不得卧等证,使用此合方即有卓效。不过要根据表证的轻重有无,增减麻桂的用量;无论有无发热烦躁,皆可加入石膏一味,效果较好,但要注意石膏的用量。痰鸣喘甚者,加射干、桑白皮、葶苈子等以泻肺定喘;咳嗽重者,加蝉蜕、僵蚕、前胡、桔梗、紫苑、冬花等以疏风宣肺止咳;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芩、金荞麦、鱼腥草等清肺泻热;痰多者可合三子养亲汤化痰降气;肿甚畏寒者,可加炮附子、茯苓等以温阳利水。
2009(5):56-57.
摘要:目的:观察肾气丸与右归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分别灌服右归丸、肾气丸及加减方连续7天,然后采集血清检测。结果:肾阳虚模型小鼠的血清SOD含量降低,在提高SOD活性方面,两方均可明显提高肾阳虚小鼠SOD含量,但右归丸明显优于肾气丸。结论:肾阳虚以SOD含量降低为主者宜首选右归丸治疗。
2009(5):61-62.
摘要:目的:观察埋线治疗劳损型腰痛9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劳损型腰痛病病人分为治疗组90例,其中按照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型(1组)、瘀血型(2组)、肾虚型(3组)三型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效性,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治疗劳损型腰痛具有明显临床疗效。
2009(5):63-6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