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引火下行”与“引水下行”

      2008(5):1-4.

      摘要 (477) HTML (0) PDF 3.46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乌梅丸的临床活用经验

      2008(5):5-7.

      摘要 (434) HTML (0) PDF 2.83 M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医之秘在于量——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二

      2008(5):8-12.

      摘要 (434) HTML (0) PDF 5.29 M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中药之秘在于量,进一步探讨了李可用药规律。李可关于红参用量:补元用平剂,急救暴脱用大剂;红参剂型:捣末同煎,另炖,粉吞,块吞。肉桂用量:温肾阳、助气化、反佐用平剂;引火归原、降奔豚、止泄泻、护胃阳用小剂;肉桂剂型:平剂煎服,小剂粉冲、米丸吞服。山萸肉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60~90克,大剂100~120克。吴茱萸用量: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50克治大症。生半夏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45克,大剂60克。

    • 勿忘与邪气“讲和”

      2008(5):13-15.

      摘要 (365) HTML (0) PDF 2.67 M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方证辨证之我见

      2008(5):16-18.

      摘要 (348) HTML (0) PDF 2.67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伤寒论》“厥证”之研究

      2008(5):19-21.

      摘要 (478) HTML (0) PDF 2.73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所讨论的“厥证”,从病因、病机、临床证型、表现特点及治则治法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总结出:因阳虚寒盛而致之寒厥,因邪热炽盛而致之热厥,因气郁而致之气厥,因血虚受寒而致之血厥,因痰、食积滞而致之痰厥和食厥,因阳郁不伸而致之阳郁厥,因蛔痛而致之蛔厥,因真阳虚衰而致之脏厥,因水气内停而致之饮厥,因脉道不通而致之脉厥等十一类厥证。为研究《伤寒论》和临床工作者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 黄疸病源流考

      2008(5):22-24.

      摘要 (385) HTML (0) PDF 3.00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黄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黄疸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 毒邪病因论

      2008(5):25-28.

      摘要 (512) HTML (0) PDF 4.36 M (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毒邪是个病因概念。以人体为界,可分为“外毒”、“内毒”两类:“外毒”包括:1化学致病物(药毒、毒品、各种污染、秽毒等);2物理致病物(跌仆损伤等意外伤害,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气候、气温变化,噪声、电磁波、超声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干扰等);3生物致病物(温病毒邪、疫疠之毒、虫兽毒等)。“内毒”包括:1饮食变毒(酒毒、食积化毒、粪毒、糖毒、脂毒等);2水液成毒(水毒、湿毒、痰毒、尿毒、浊毒等),3诸气生毒(火毒、热毒等),4血瘀生毒(瘀毒、出血、癥瘕等)。毒邪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毒,相应的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伏毒是毒邪内伏于人体,人体正气尚可耐受制约毒邪,有的人“终生带毒”、“带毒生存”。发病与否,取决于毒邪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防治毒邪可概括为治毒与扶正两个方面。应治毒以解决主要矛盾。治“毒”法的选用又主要根据“毒邪”的致病特点、病理变化而定。外毒以避之、解之为主,使正气免遭损伤;内毒以排之、解之、耐之为主,增强或调节机体清除毒邪的能力,以达到祛除“毒”因,治愈毒病,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 《周易》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

      2008(5):29-31.

      摘要 (385) HTML (0) PDF 2.81 M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周易》与中医密切相关,自古就有“医易同源”之说。《周易》对中医藏象学说有着深厚的影响。藏象学说依据《周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的“立象以尽意”来揭示脏腑内在生理病理的本质,并且大量地运用《周易》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许多疑难问题。

    • 论卫气、营气、宗气

      2008(5):32-34.

      摘要 (419) HTML (0) PDF 2.81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卫气、营气、宗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宗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宗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宗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宗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 黄连的药证及临床应用

      2008(5):35-37.

      摘要 (376) HTML (0) PDF 2.76 M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enensis F.)、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连的根茎,其味苦寒,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重要药物。黄连是常用药物,宋以前13部方书中,含黄连的方剂约占5%。总结其药证主治烦、痞、利三证。临床应用:(1)以烦躁、焦虑乃至精神障碍为主诉的疾病;(2)以心下痞、上腹部不适感、疼痛感为主诉的疾病;(3)以下利、腹痛为主诉的疾病;(4)以烦热而有吐血、衄血等出血倾向为特征的疾病;(5)以烦热、心下痞为兼有症状的疾病。

    • 正源颗粒组方配伍钩玄

      2008(5):38-39.

      摘要 (370) HTML (0) PDF 2.04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谈万全“育婴四法”的治未病观

      2008(5):40-41.

      摘要 (466) HTML (0) PDF 1.88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试论以脉诊为先导的特诊法

      2008(5):42-44.

      摘要 (396) HTML (0) PDF 3.06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问诊不及的情况下,以脉诊为先导,通过以脉测证,参以望、闻、按诊,找出突破口,再试以问诊,最后综合分析,从而作出诊断的一种方法。该诊法是在四诊合参的原则指导下打破常规的一种特殊诊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徐长卿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08(5):45-47.

      摘要 (386) HTML (0) PDF 3.05 M (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徐长卿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的观察方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徐长卿汤,对照组给予大柴胡汤。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的胰腺Balthazar CT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痊愈30例(69.8%)、显效10例(23.3%)、有效2例(4.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20例(46.5%)、显效9例(20.9%)、有效5例(11.7%)、无效9例(20.9%)、总有效率7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胰腺Balthazar CT 评分均有下降,以观察组降幅大(P<0.05)。根据两组的总有效率,则徐长卿汤治疗急性膜腺炎的疗效相对于大柴胡汤的OR=11.12,OR95%CI=1.48~82.27;RR=0.11,RR95%CI=0.038~0.318;RRR=89%,RRR95%CI=68.2%~96.2%;ARR=18.6%,ARR95%CI=5.7%~31.5%;NNT=5,NNT95%CI=3~18(例)。结论:徐长卿汤治疗AP具有疗效好,临床应用价值大的优势。

    • 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分析

      2008(5):48-50.

      摘要 (386) HTML (0) PDF 3.16 M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3期进程的影响。方法:1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用大黄蟅虫丸3g,2次/日,联合中药灌肠,1次/日;对照组57例,用包醛氧化淀粉酶胶囊 5~10粒/次,3次/日,餐后服。2组均以2月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后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对照组总有效率43.86%,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其1、2疗程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1、2疗程后比较: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观察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比较有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有效,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清脑灵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75例

      2008(5):51-53.

      摘要 (399) HTML (0) PDF 3.13 M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清脑灵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70例;治疗组常规+清脑灵胶囊治疗75例,二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3.2%,总有效率92%;对照组分别为54.2%、81.3%。经统计学处理,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对67例治疗前后脑CT血肿变化对比;治疗组35例大部分以上吸收率为82.25%,对照组32例大部分以上吸收率为52.13%,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清脑灵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服药方便快捷,对促进脑功能的早期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 从“心火论治”癫痫验案3例

      2008(5):54-55.

      摘要 (431) HTML (0) PDF 2.04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癫狂痫痉始于心”及“痫病之痰,因火所作”,阐明“心火上扰”是导致痰闭心窍,元神失控,癫痫突发的重要关键。提出治痫必清心,清心必化痰,化痰必降火,从“心火论治”的癫痫治法,并通过验案来说明癫痫从“心火论治”确是治疗癫痫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方辨治血证验案

      2008(5):56-57.

      摘要 (388) HTML (0) PDF 2.06 M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益气温阳护卫法对哮喘大鼠IL-12/STAT4信号途径的影响

      2008(5):58-60.

      摘要 (322) HTML (0) PDF 2.84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护卫法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4(IL-12/STAT4)信号途径的调节作用。方法: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益气温阳护卫组、地塞米松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每组10只。采用TaqMan Real time PCR测定哮喘大鼠Th细胞IL-12和STAT4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IL-12和STAT4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气温阳护卫组、地塞米松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组PBMC中IL-12和STAT4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IL-12和STAT4的mRNA表达相当。结论:益气温阳护卫法调节哮喘大鼠Th1/Th2平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IL-12/STAT4信号途径的基因表达实现。

    • 小柴胡汤对Lewis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2008(5):61-63.

      摘要 (361) HTML (0) PDF 3.10 M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四组:模型组(MG),小柴胡组(BG),参一组(SG)和顺铂组(DG),每组10只;另取健康的10只小鼠组成空白组(CG)。各组分别给药12天,观察其日常生活状况和肿瘤生长情况、对白细胞计数以及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1)BG能改善Lewis小鼠一般状况,与MG比,五分钟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增加,差异显著(P<0.05)。(2)BG、SG和DG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26.98%,30.93%和74.90%。(3)BG可使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降低并趋向正常,与C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胸腺指数影响较小。(4)治疗前后BG对白细胞计数无影响。结论:小柴胡汤能改善荷瘤小鼠的生活状况,对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促进荷瘤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 “粪便”类中药的研究现状

      2008(5):64-66.

      摘要 (347) HTML (0) PDF 2.85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粪便”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特色。本文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的各种“粪便”药材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存在的明显问题以及该类药材衰落原因进行了概括,并对该类药的研究和开发的前景和相应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