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12-17.
摘要:针对中医治西医病存在先入为主和对号入座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西医病思路:认清人、病、证三者之间关系;诸病当先解表;伏邪百日当引邪外透;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针对个体特异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西医急性炎症,也不要跟着“炎”字跑;不在病名上钻牛角,六经辨证统百病;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
2007(4):21-22.
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原书不仅论述杂病的辨证论治,而且重视易被医家忽略的影响疾病疗效的各个环节,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包括药前调护、服药调护、药后调护三个方面,并对此作有详细记载,对后世用药调护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医用药调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4):28-29.
摘要:升降散原专为治疗瘟疫而设,现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代药理研究,升降散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过敏的作用,因此适宜在皮肤病中应用。具体有以下证型:邪热内郁,与气血相搏,血热互结;或腑气不通,里热外越;或血分伏热,复感风邪;或肺胃热毒壅盛,湿热上攻。病机总以火热内郁、气机失畅为特点。
2007(4):30-32.
摘要: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脓毒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脾胃虚弱的表现。根据《内经》“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的理论观点,效法东垣,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顾护患者的胃气,“注重后天之本”,运用化瘀扶正、通腑和胃的方剂往往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着重阐述笔者在治疗脓毒症过程中的临证体会,供大家共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对脓毒症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
2007(4):33-34.
摘要:根据“肺开窍于鼻”等中医基础理论,洪广祥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肺鼻同治”的治疗思路,依据该思路自拟方剂寒咳宁用于防治肺系疾病,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肺系疾病开阔了视野。同时,该法的提出也体现出洪教授在更深层次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并把中医基础理论很好地运用于临床、指导着临床,不断的创新治疗思路,丰富中医药治疗的内涵。
2007(4):39-40, 34.
摘要:中西医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其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优势。本文认为中西医结合实质是把中医嫁接在西医上,由于两种医学文化思维产生的基础的差别,导致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从而使中医失去传承和创新根基。
2007(4):41-43.
摘要:本文根据标本缓急的理论,结合个人经验,对顽固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提出了辨标本缓急、分阶段治疗的观点。认为发作期多由风、痰、瘀作祟,重在熄风、祛痰、化瘀;缓解期多由心、脾、肝、肾失调为患,应施以养心、健脾、疏肝、补益肝肾。如是标本兼顾,方能有效控制眩晕发作,根治眩患。
2007(4):44-47.
摘要:目的:评价温阳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伏邪盘踞下焦、寒湿壅滞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属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平行组设计、开放的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两组(治疗组,即温阳通淋汤组;对照组,即三金片组,各3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痊愈6例,总有效率71.4%;两组对“尿道刺痛、尿道涩滞不畅、小便色白”等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作用,有效率相近,而在“小便频数、溺后余沥、遇凉及过劳后加重、腰部痠痛,得热则减、小腹胀坠”的改善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温阳通淋汤及三金片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显示良好的清除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亦显示强大的清除活性,两组细菌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尿白细胞(WBC)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尿红细胞(RBC)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为8.57%。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温阳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伏邪盘踞下焦,寒湿壅滞证疗效好、显效快、复发率显著降低,对“小便频数,溺后余沥,尿道刺痛,遇凉及过劳后加重、得热则减”等症改善明显。
2007(4):48-49.
摘要:目的:观察抗纤方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门脉管径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超成像仪探测肝脏门脉的管径与血流速度在治疗前后及停药后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服药半年后,门脉血流有一定的加快(P<0.05),但停药一月后又恢服并维持在治疗前水平(P>0.05),其门脉管径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P>0.05)。而治疗组在服药半年后,其门脉血流显著加快(P<0.01),且在停药一月后仍较治疗前显著加快(P<0.05),其门脉管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停药一月后仍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提示抗纤冲剂可较好地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异常的血液循环。
2007(4):50-53, 56.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方剂——骨炎定对一氧化氮抑制离体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途径。方法:髋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中获取离体股骨头关节软骨,行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传代,通过设立空白血清对照组,IL-1组、IL-1加NAME组、IL-1加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I型胶原的影响。结果:IL-1组、IL-1加NAME组、IL-1加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i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但IL-1加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和IL-1组相比,可以抑制iNOS mRNA的表达,和IL-1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和IL-1组相比,3组(对照组、IL-1加NAME组、IL-1加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均明显增加II型胶原的表达,但各组间无差异(P>0.05)。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显示:关节软骨细胞几乎不产生NO,但在IL-1刺激下可产生NO,而加入NO合酶抑制剂后,可部分抑制NO产生,IL-1加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也显示出可以部分抑制NO的产生,其作用与NO合酶抑制剂NAME统计学处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炎定方可以抑制iNOS的表达,增加II型胶原的表达,这种作用与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得出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其保护软骨细胞作用途径之一。
2007(4):54-56.
摘要:喉喑,又称失音,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是咽喉科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但严重者常影响日常生活。刘德荣教授常年于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坐诊,在辨证治疗喉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整理其四例门诊治疗急慢性喉喑验案,供临床借鉴。
2007(4):59-62.
摘要:中医是我国的一门国粹,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份瑰宝。而中医基础教育作为培养后继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中医事业的继往开来上起着固本延真、启蒙开新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中医理论传承和基础教育的相互关联,结合当前中医基础教育面临的背谬和困境,尝试探讨中医教育的应变思路和调整策略,希冀藉由当代认识论的认知视角,深刻反省中医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以获得中医基础教育固本强基、与时俱进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