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22-25.
摘要:“募原”一词出于《内经》。然因《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辞简奥,其“募原”之说内涵幽深。《内经》以降对“募原”一说有不同认识,见仁见智。通过对“募原”的文献梳理,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2006(5):42-44.
摘要: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健脾补肾熄风法疗效评价。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常见症状频数统计,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对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对比。结果:入选病例多为初、中期患者,末期病例较少。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为本病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经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讲话、进食、床上翻身和整理被褥、行走、爬楼梯的功能,并使书写、咀嚼和使用器具、穿衣和自理能力、呼吸功能稳定在治疗前的水平。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2006(5):46-48.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结果: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为双肺、心脏多发结节影;病理学主要形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化提示内皮细胞源性;需与肺、心包转移癌、结核病、淋巴瘤等疾病鉴别;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极易误诊,确诊靠病理。
2006(5):49-51.
摘要: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颈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2006(5):52-55.
摘要:目的:充分调动医患、师生积极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从中医“本于神”理论出发,探讨医患、师生关系间“本神”的内容与方法。结果:医患、师生沟通方法与技巧关键在于知已知彼。营造温馨、和谐、轻松、平等的沟通环境,处于主动地位的医生、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结论:仁爱、敬业是医生、教师获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
2006(5):56-59.
摘要:目的:研究血脉宁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ECV)的保护及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血脉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理。方法:以高脂血清、高脂血清加含药血清培养内皮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vWF、TXB2、PGI2含量, RT-PCR检测E-Selectin mRNA表达,Western-Bloting检测E-Selectin蛋白。结果:造模组ECV vWF、TXB2增加、PGI2下降、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高;血脉宁组vWF、TXB2低于造模组、PGI2高于造模组、E-选择素表达明显低于造模组。结论:血脉宁含药血清可以使高脂血清损伤的ECV vWF、TXB2含量下降、PGI2含量升高、E-选择素表达下降;血脉宁具有保护损伤ECV的作用,其机理与其降低vWF、调整TXB2、PGI2含量、降低ECV E-选择素表达有关。
郭莹 , 王云来 , 万海同 , 张莉 , 樊守艳 , 韩进 , 余勤 , 刘文洪 , 潘远江
2006(5):60-62.
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大鼠口服养阴通脑颗粒有效部位组合后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方法。方法:以乙腈提取处理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甲醇-0.5%乙酸水(28:72,v:v)为流动相,OD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mL/min,以紫外检测器在248nm波长下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吸收。结果:葛根素在0.025~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SD<10%,平均回收率为97.6%,最低检测限为0.16ng,血浆中最低检测浓度为0.016μg/mL。结论:此法灵敏、可靠,可较好地用于口服中药复方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组合后血浆中葛根素的测定,可为中药复方体内成分分析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