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7-19.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王琦教授的临床诊疗特色。通过结合临床实际,将其诊疗特色概括为:擅抓主症,切中病机;勇于探索,随机应变;强调辨体,注重治人;精研经典,活用经方等。表明临床医家的真正功底在于治学和思考。只有在治学中提高理论水平,在对临床的思考中发现实际问题,才能做到临床疗效的提高,以至于对中医理论有所创新。
2006(1):20-23.
摘要:现代医学重视病理病灶,可考可证,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有其长处。但是,具备这种“理想病灶”的疾病,只见于人群中的少数人,而人群中更多的是中医能够认识的不健康状态,表现为严重身心不适却无病理病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现代医学过分强调病理病灶才是疾病本质,而把患者主观感觉的证候作为表面现象,或者作为假象,将人们的病态“视而不见”,才形成了这种局面。其实,患者的“主观感觉”正是医学可以依靠的“客观证据”。临床上,病灶与证候是相对分离的,不是病灶决定证候。证候是疾病微观变化的动态反映,属于状态的疾病本质,而不是形态的疾病本质。证型只是疾病证候的特殊类型。划分证型,按证型论治,在思想方法上比较接近于西医的病灶疾病观,而不同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状态疾病观。
2006(1):34-37, 31.
摘要:对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了应遵循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应确立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思路,树立开放式、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指导思想,实施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注重开展中药基础成分的体内代谢生态学研究,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单一成分的药效作用,也要注重多种成分的群体效应,具体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006(1):38-41.
摘要: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之疗效,评估血清中尿酸及患者体质之变化。方法:对照组为健康正常者,治疗组为高尿酸患者,经中医师诊断后将其分成实证组与虚证组,均给予芍药甘草汤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中之尿酸值及应用梁月华修改Wenger自主神经平衡因子分析法而制定的综合指标来测定体质之变化。结果:(1)对血中尿酸之影响:治疗组的血尿酸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2)高尿酸血症患者之体质:实证组和对照组比较自主神经功能以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为主(P<0.05)。而虚证组和对照组比较自主神经功能则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为主(P<0.01)。经芍药甘草汤调养4周后:实证组给药前后并无明显差异,P>0.05。虚证组给药前后则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以降低血尿酸浓度,且具有调节高尿酸血症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作用。尤其对于高尿酸血症虚证患者,芍药甘草汤具有调节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可能是治疗虚证体质的原理之一。
周永明 , 田胜利 , 黄振翘 , 周韶虹 , 许毅 , 陆嘉惠 , 胡明辉 , 朱文伟
2006(1):42-45.
摘要:目的:评价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低危M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以生血合剂为主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用安特尔、维甲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生血合剂总有效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象升高、骨髓病态造血改善、IL-2、IFN-γ、TNF-α水平下降,IL-3水平上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血合剂治疗MDS疗效良好,能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胡珂 , 张涛 , 李跃民 , 符小聪 , 纪云西 , 何承志
2006(1):46-48, 5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改善C-IBS患者的微观物质基础,旨在探讨胃肠激素在C-IBS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及疏肝润肠中药治疗C-IBS的疗效作用。方法:通过中医疏肝润肠法治疗C-IBS患者40例,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20例患者作对照,以观察中医疏肝润肠方对治疗C-IBS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水平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浆VIP和SS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测得值对比。结果:用疏肝润肠方治疗后,过高的血浆SS和VIP显著下降(P<0.05)。而西沙必利治疗组仅见症状学改善,血浆SS和VI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疏肝润肠方对SS和VIP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2006(1):49-5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任继学教授治疗少阴肾脉瘀阻证诊疗经验,旨在说明在临床中正确认识经络疾病有着重要意义。若能经络明,标本清,或求标得本,或由本求标,则治病少损矣。
2006(1):51-53.
摘要: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王翘楚教授潜心研究十余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肝为阳脏、主升主动、其性刚、恶抑郁的特点,结合当今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临床证候表现以肝木偏旺为多等特性,提出失眠症“从肝论治,以平为补”的新理念,平衡肝及相关脏腑之气血阴阳,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为主,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疗效。
2006(1):56-61, 19.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亚低温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2只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亚低温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补阳还五汤组立即给予补阳还五汤的注射剂腹腔注射,10ml/kg剂量腹腔注射,12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模型组按同样方法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亚低温组给予亚低温保护,持续24小时;联合治疗组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的注射液并给予亚低温保护24小时。然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后处死动物以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亚低温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但这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联合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小于亚低温组或补阳还五汤组(P<0.05)。结论:各治疗组均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的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尤其是联合治疗组在缩小脑梗死体积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2006(1):59-61.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薯蓣丸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为开发薯蓣丸作为创伤应激治疗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薯蓣丸对创伤应激小鼠肝HSP70及其抗体表达的影响,揭示薯蓣丸的免疫作用机制。结果:小鼠肝细胞的HSP70及其抗体表达强度呈如下趋势,薯蓣丸加应激组>应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薯蓣丸干预使HSP70及其抗体表达更进一步加强,可能是薯蓣丸抗应激免疫抑制的机理之一。
2006(1):62-65.
摘要:以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及病理改变为切入点,通过复习近5年来的有关中医药文献,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