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14-16.
摘要:本文总结、论述了赵绍琴教授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及部分杂病中郁热病机病证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的思路和经验。
2005(4):17-21.
摘要:重症肝炎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其病机为湿热壅盛,疫毒炽盛者,迅即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导致邪闭正脱。 治疗原则,早期重在祛邪,采取清热祛湿、通腑泄热、凉血化瘀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截断病势。后期重在扶正,顾护脾胃,滋养肝肾。积极防治腹胀(鼓肠)、出血、顽固性呃逆和呕吐、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辨证施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醒脑静、大黄、赤芍、附子等药物。
2005(4):25-27.
摘要:中医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立于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医,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观念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准确揭示中、西医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医现代化。
2005(4):28-30.
摘要:目的:探讨择时针法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择时针法组(治疗组)与非择时针法组(对照组),取相同穴位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100(apo B100)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TC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而各组其他指标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TC、TG、apo B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apoA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择时针法对降低冠心病患者TC、TG、apo B100有一定作用。
2005(4):33-35.
摘要:本文选择主要有含乌头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碱、士的宁等常用袪风湿药及其制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使用注意等。为此类中草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为药品生产部门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药品质量,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2005(4):36-39.
摘要:目的:观察疡科辨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患者按2∶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疡科辨证分型用前列消肿汤、前列托毒汤、前列补虚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前列康、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疗组治愈率52.5%,优于对照组37.5%;临床疗效以湿热瘀阻型最佳93.55%,正虚毒恋型次之92.86%,脾肾两虚型较差85.71%。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随访治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72,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按疡科辨证论治,重视前列腺的局部病变,辨证依据更加客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05(4):40-41.
摘要:目的:观察痛风冲剂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予痛风冲剂口服;对照组(30例),予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1周及3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疗程结束后得出两组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3.3%。结论:痛风冲剂为痛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中药制剂。
2005(4):44-4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4例用雷尼替丁、吗丁啉等西药常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或明显改善,胆汁返流消失或减少,胃粘膜炎症得到良好的修复,总有效率达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2005(4):47-49.
摘要:通过翻阅对比近年来出版的中医药英语辞书,认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仍不统一,不够规范;提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规范应在准确性与简洁性原则的指导下,正确把握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内涵,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和借鉴新的译法,补充修正,去粗取精,去繁取简。具体可采用音译、借用现代医学术语、对汉文同义异名术语使用同一译语、区分一词数译与一词多义、一些术语翻译时可用句子表达、尽量少用介词及冠词等做法。
2005(4):50-53.
摘要:目的:运用噬菌体技术对建立抗病毒中药体外筛选噬菌体-指示菌模型进行初步尝试。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纸片法,利用枯草杆菌噬菌体-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两种噬菌体-指示菌模型,对三氮唑核苷和氟脲嘧啶进行抗病毒阳性对照物筛选;对板蓝根和大蒜进行中药抗病毒初步试验。结果:氟脲嘧啶筛选结果呈阳性,三氮唑核苷的筛选结果呈阴性;中药受试物为大蒜汁试验结果呈阳性,板蓝根试验结果呈阴性。结论:以噬菌体-指示菌系统为模型进行抗病毒中药的筛选工作,尚需进行大量试验来建立较为完善的对照模型和筛选模型;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筛选体系,噬菌体-指示菌系统具有一定的良好应用前景。
2005(4):54-58.
摘要:目的:筛选中药复方DSQ-03含药脑脊液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凝血酶损伤保护的最佳剂量,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皮层神经元,并制成凝血酶损伤的模型;Beagle犬饲养中药复方DSQ-02后,穿刺脑脊液,获得含药脑脊液标本。按照含中药脑脊液的剂量分为13组,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终浓度为20%的小剂量组CSF为最佳剂量组(相当于人体用量的1.63倍)。结论:高剂量的Beagle犬含中药复方DSQ-03脑脊液对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中等剂量和低剂量的含药脑脊液对神经细胞凝血酶损伤有保护作用,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非呈线性剂量依赖关系。
叶其馨 , 曾惠芳 , 冼彦芳 , 索娟 , 林吉 , 陈建南
2005(4):59-62.
摘要:目的:研究红花牡丹膏的药理作用,为其临床用于骨关节病引起肿胀疼痛、腰肌劳损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抗疲劳实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对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红花牡丹膏能促进小鼠皮下血斑吸收,显著减少血斑面积并缩短血斑消失时间,并能缩短大鼠创伤性瘀斑消褪时间。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且能明显扩张小鼠耳廓静脉血管口径,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小鼠转棒实验也显示红花牡丹膏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结论:红花牡丹膏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抗疲劳、改善微循环作用。
2005(4):63-66.
摘要:从中西医对DN肾小球硬化的认识、DN肾小球硬化相关指标的研究、抗DN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抗DN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研究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DN肾小球硬化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认为目前抗DN肾小球硬化的临床治疗滞后于实验研究,临床防治DN肾小球硬化缺乏有效药物,若能通过有效方药筛选,研制出抗DN肾小球硬化的中药复方,将为治疗DN及相关慢性肾脏病带来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