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才调平”灸法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及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由于头部位置改变引起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30 s,并伴有特征性眼
中医认为BPPV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风、痰、瘀、虚诸端,治则应为补虚泻实,调整阴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的92例BPPV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
组别 | 性别(例) | 年龄 (岁,) | 病程 (天,) | 受累半规管[例] | ||||
---|---|---|---|---|---|---|---|---|
男 | 女 | 后半规管 | 水平半规管 | 前半规管 | 混合半规管 | |||
观察组 | 18 | 28 | 53.39±12.56 | 3.36±1.12 | 26 | 15 | 2 | 3 |
对照组 | 19 | 27 | 52.42±13.31 | 3.29±1.08 | 29 | 13 | 2 | 2 |
两组均先给予相应手法复位治疗。
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30;厂家:卫才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片6 mg)治疗,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为2 w。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三才调平”灸法治疗。①选穴:天才部选择大椎穴;人才部选择肾俞穴(双侧);地才部选择三阴交穴(双侧)。②定位:穴位定位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③操作方法: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并确保施灸部位充分暴露,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暖。操作者按照“天才部”“人才部”“地才部”的顺序依次选取穴位,使用河南医圣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艾条(24 g/条,18 mm×200 mm),将其点燃并对准选定的穴位,保持艾条与皮肤大约2~3 cm的距离,以患者感到局部温暖舒适为宜,每个穴位灸10 min。施灸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如其出现头晕、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悸或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施灸;随时注意患者的皮肤状态,及时去除艾灰,若患者发生烫伤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就医。施术结束后,要彻底清洗患者的肌肤。④疗程:每日1次,每周6次,每周休息1天,以2 w为1个疗程。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采用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Daily activity vestibular dysfunction scale,VADL
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43%,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观察组 | 46 | 40(86.96) | 4(8.70) | 2(4.35) |
44(95.65 |
对照组 | 46 | 29(63.04) | 8(17.39) | 9(19.57) | 37(80.43)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BBS量表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6 | 37.54±5.33 |
49.38±4.1 |
对照组 | 46 | 36.47±5.16 |
45.43±4.2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DL量表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6 | 102.58±11.42 |
41.44±7.5 |
对照组 | 46 | 103.61±12.37 |
59.36±8.4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DHI量表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6 | 56.62±18.21 |
8.37±3.4 |
对照组 | 46 | 54.49±16.32 |
14.41±4.2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耳科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终身患病率为2.4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表明天、地、人三者是构成自然界最关键的三个要素,并被称为“三才”。这一概念源自《易经》,其中天代表阳,地代表阴,而人则处于天地之间,象征和谐。三种元素相互影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意味着人是自然的一个缩影。“三才”的概念对人类的生命、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笔者团队秉承着“调平”的原则,借鉴《易经》中的“三才”哲学和远端治疗的概念,将直接治疗与间接治疗、表层与深层经络的同治、局部穴位选择与远端穴位选择相融合,创立了“三才调平”理论。该理论将人体分为天才部、人才部、地才部,分别对应头颈以上、胸腹背、四肢。该法可通过调理人体的上下、左右、阴阳、三焦、脏腑及气血的平衡,来调整人体状态,实现阴阳的平衡和身体整体的协调。如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是两侧运动功能的不对等,眩晕引起的视物旋转是两侧前庭功能的不对等,而笔者团队成功运用“三才调平”理论来调理这些不对等及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的状
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通过点燃艾绒熏灼体表的特定穴位,利用其温热作用来调和气血、温通经络、驱寒逐湿、消肿止痛。艾灸疗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其原理在于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雾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刺激经络和穴位,激发经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的艾灸方法包括悬灸、隔物灸、温灸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灸法,可以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三才”理论为基本原则,将人体分为天才部、人才部以及地才部,分别在三部选穴并进行艾灸疗法,以期实现阴阳的平衡和身体的整体协调。天才部在上,选取大椎穴;艾灸大椎穴可以振奋督脉之气,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具有清脑宁神的效果。人才部在中,选择肾俞穴;艾灸肾俞穴能够提供温热刺激,益肾填精,调和阴阳,从而全面调整身体多个器官的不平衡或亏损状态,实现身体的整体平
BBS量表可以对患者的平衡以及移动功能进行分析评价,在各种眩晕及相关平衡障碍患者中广泛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BBS量表评分、VADL量表评分及DHI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BPPV患者复位之后,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基础上给予“三才调平”灸法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及前庭功能,并可对患者情感、躯体及功能等起到整体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三才调平”灸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其操作简便,适宜推广。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病例数较少、仅在一家医疗机构选取样本、未进行安全性观察等。因此,本团队未来的研究将关注于扩大样本量,增加多中心研究,进行安全性观察,以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证据。
参考文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7. [百度学术]
MUELLEMAN T, SHEW M, SUBBARAYAN R,et al.Epidemiology of dizzy patient population in a neurotology clinic and predictors of peripheral etiology[J].Otol Neurotol,2017,38(6):870-875. [百度学术]
单希征,石丽亚,王恩彤,等.6056例住院眩晕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北京医学,2019,41(1):46-51. [百度学术]
Kerber K A,CallaghanBC,TelianSA,et al.Dizziness symptom type prevalence and overlap: a U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J].Am J Med,2017,130(12):1465.e1-1465.e9. [百度学术]
凌霞,洪渊,杨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10):523-527. [百度学术]
韦辉燕,徐玉婷,杨丽燕,等.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8):1862-1864. [百度学术]
符国庆.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气虚血瘀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3,31(4):253-256,288. [百度学术]
NUNEZ R A,CASS S P,FURMAN J M.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canalith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0,122(5):647-652. [百度学术]
Beynon G J,Baguley D M,da Cruz M J.Recurrence of symptoms following treatment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with a 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oeuvre[J].J Otolaryngol,2000,29(1):2-6. [百度学术]
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J].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2-125. [百度学术]
倪斐琳,张丽萍,胡珊珊,等.隔姜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英文)[J].Journal of Acupunctureand Tuina Science,2016,14(1):31-35. [百度学术]
罗红强,诸红萍,钟慧球,等.颅息穴隔姜灸结合摇头训练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5):58-61. [百度学术]
PARK S ,LEE Y.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berg balance scale in predicting falls[J].West J Nurs Res,2017,39(11):1502-1525. [百度学术]
白文婷,王雯,庄建华.改良Epley法与传统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301-304. [百度学术]
姜娜,纪侠,管亚妹,等.眩晕残障程度量表在急诊留观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21(3):86-89. [百度学术]
葛畅,席淑新,吴沛霞.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特异性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902-1906. [百度学术]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百度学术]
KIM H J,PARK S,KIM J S.Update o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J Neurol,2021,268(5):1995-2000. [百度学术]
BHATTACHARYYA N, BAUGH R F, ORVIDAS L,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39(5 suppl 4):S47-S81. [百度学术]
周庆,刘雄光,吴海峰.中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8):1678-1680. [百度学术]
于钟响,董永书.针刺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7):739-743. [百度学术]
邱英杰,赵国红.温胆汤治疗痰湿中阻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4,39(3):509-512. [百度学术]
郭梅兰,吴凤,郭宗生,等.灸药结合从痰湿论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21):3658-3660. [百度学术]
陈秋云,吴萌,杨暖,等.三才调平灸对中风偏瘫患者抗应激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3,36(7):58-61. [百度学术]
刘燕,张颖,高翠霞,等.三才调平贴治疗贝尔氏面瘫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24,35(6):829-834. [百度学术]
张颖,吴萌,张敏,等.三才调平灸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5(6):661-665. [百度学术]
何劲,宋道飞,向楠.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J].中医杂志,2009,50(2):147-149. [百度学术]
王少军.针刺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调节规律及机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百度学术]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及对5-HT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61-963. [百度学术]
刘丹,郭兆琪,田娥,等.多感觉训练及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6):2050-2054. [百度学术]
颜慧蓉,范春燕,周旭游,等.前庭眼动康复仪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41(8):745-748. [百度学术]
XU X D,LUO H P,JIE J Q,et 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J].Laryngoscope,2022,132(7):1446-1451. [百度学术]
麦淑妍,曾文璧,盘庆东,等.刃针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7):29-33. [百度学术]
宋玉玉,张祎,牛彦婷,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发的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2,20(1):32-3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