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叶志英主任医师认为失眠症以五脏功能受损,阴阳失调为基本病机。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工作中,运用“靳三针”联合“老十针”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文中将理论和验案相结合,介绍叶志英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症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失眠症是人群中最常见的睡眠问
叶志英主任医师(以下简称为“叶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对于失眠症具有独特的诊疗思路及针刺方法。叶师认为失眠症以五脏功能受损,阴阳失调为基本病机,临床运用“靳三针”联合“老十针”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叶师诊治失眠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叶师认为,心藏神,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虽主要由心主导,然人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五脏藏五神,故失眠的发病不独在心,而是五脏相互协同合作的结果。正常状态下,五脏相互协调,阴平阳秘则神志内安,睡眠正常;反之阴阳失和,神不内舍则不寐。
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位居上焦,且是“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等起主要作用。心藏神的作用在维持人体正常精神意识思维方面至关重要。脾脏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心“化赤为血”,濡养心神。《景岳全书·不寐》曰:“寐主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该篇又曰:“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过度劳累伤血,致心阴不足,血虚不能濡养心神,心神不安则不寐。
脾五行属土,是阴中之至阴,居于中焦,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生成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是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气均由脾胃运化之水谷所生,因此营卫之气的盛衰与脾胃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景岳全书·不寐》云:“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清代医家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七情论》中云“多思则伤脾,而意郁倦怠,昼思过度则伤阳,夜思过度则伤阴”,提出思虑伤脾主要与脾之阴阳亏虚相关,脾阳虚无力运化或脾阴不足均会影响营气化生,无以濡养脾意,在昼神倦,在夜不眠。
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少阳。肝主疏泄,可调畅精神情志,且肝藏血,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故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的功能相辅相成,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内安。《普济本事方·卷一》言:“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血证论》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浮阳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若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阳不入阴,魂失所藏则致不寐。
肾居于下焦,五行属水,是阴中之太阴。肾为先天之本,是一身阴阳之根,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具有关键作用。生理状态下,心肾两脏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倘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志无所舍则不寐,正如《古今医统大全·不寐》所曰:“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
在失眠的治疗上,叶师基于通调五脏,和合阴阳,通督调神的原则,选取“老十针”调脾以安五脏,以及“靳三针”通督宁神。两者相结合,共奏平衡阴阳之功,以求达到阴平阳秘而安定神志。
“老十针”是王乐亭教授提出的一套针刺方法。其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理论,认为诊治疾病时应注重对脾胃的调
“老十针”组方
“靳三针”是由广东省名中医靳瑞教授创立的独具一格的针灸学
百会属督脉,位于头部之巅,有“三阳五会”“巅上”和“顶上”等别称。“四神针”(百会上下左右各旁开1.5寸)的穴位属督脉及膀胱经;“定神针”(印堂及双侧阳白)及“智三针”(双侧本神、神庭)这两组穴位均在督脉及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上。这几组针刺选穴以督脉为主,联络膀胱经及胆经。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循行入络脑,对神志疾病有直接督导作用,对睡眠调节发挥重要作用。有研
从现代神经科学角度分析,“定神针”“智三针”“四神针”均位于大脑额叶、顶叶投影区,属于情感智力记忆功能区。现代研
“靳三针”选取的组穴中,印堂、神庭等皆属督脉,而督脉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是“阳脉之海”,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老十针”中,上脘、中脘、下脘及气海均在任脉循行路线上,而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是“阴脉之海”,总任六阴经,调节一身阴经经气。因此,“老十针”联合“靳三针”可调任通督,调节全身阴阳经脉,使阴阳平衡,阳入于阴则精神内安,夜可安寐。
陈某,女,35岁,2024年5月8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3个月。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工作压力大,3个月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前听舒缓音乐超1 h仍无法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每夜睡眠时间约3~4 h,甚则彻夜未眠,经艾司唑仑(每晚睡前2 mg,口服)治疗,仍多梦易醒,但每夜睡眠时间延长至4~5 h。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入睡,每夜睡眠时间约4~5 h,疲乏,心悸,纳差,小便尚调,大便稀溏,每日2~3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失眠症。中医诊断:不寐,辨为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宁心,通督调神,调和阴阳。取穴如下:“四神针”“智三针”“定神针”以及百会、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操作:常规消毒后,依次按照头部、躯干部、四肢的顺序进行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隔天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每周日休息),2 w为1个疗程。同时对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例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前少饮咖啡浓茶,00:00前需进入睡眠;并嘱其平素注意缓解压力,逐渐减少艾司唑仑剂量。
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入睡困难明显改善(已停用艾司唑仑),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夜梦及醒来次数明显减少,每夜睡眠时间约6~7 h,睡眠质量明显改善。1个月后随访,患者夜寐安稳,诸症悉平。
按 本案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加之工作压力大,耗伤心血。四诊合参,此患者当为心脾两虚所致。心血亏耗,加之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阴阳失衡,而发为不寐;脾虚失于运化,故见纳差、便溏;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心主不安,而发为心悸。针刺组方中,百会以及“四神针”“智三针”“定神针”通督调神;“老十针”调脾以安五脏。诸穴合用,共奏健脾宁心,通督调神,调和阴阳之功。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叶师指出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五脏功能失调,阴阳不交。叶师在治疗失眠症上,主要从“调理五脏”及“调神”着手,运用“老十针”调脾以安五脏,以及“靳三针”疏通督脉、安定神志。“靳三针”与“老十针”二者相合,从整体上协调机体阴阳,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从而纠正失眠。临床中,叶师常以此为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百度学术]
唐启盛,孙文军,曲淼.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成人失眠的专家共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21-28. [百度学术]
RIEMANN D,ESPIE C A,ALTENA E,et al.The European insomnia guideline: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2023[J].J Sleep Res,2023,32(6):e14035. [百度学术]
吴有艳,单雪娇,窦湘芸,等.中西医治疗慢性失眠的非药物方法研究进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7):1288-1296. [百度学术]
陈鹏,刘存志,王桂玲,等.金针王乐亭“老十针”拾遗[J].世界中医药,2012,7(5):430-431. [百度学术]
北京中医医院.金针王乐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2-39. [百度学术]
张帆,唐启盛,郭静,等.“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过度觉醒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60(8):671-674. [百度学术]
范靖琪,谢晓燕,徐子乔,等.浅析靳三针疗法学术特色[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8):853-856. [百度学术]
吴文忠,郑诗雨,刘成勇,等.“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及对血清GABA及CORT水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7):721-724. [百度学术]
黄慧莹,陈梅妃,袁青.“定神针”的临床运用思路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8,24(15):94-95. [百度学术]
韦健,谢纯珠,袁青.针刺结合疲劳转棒训练改善pMCAO大鼠运动和认知功能[J].中国针灸,2019,39(7):748-75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