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从“形气神”论脑与  PDF

  • 赵曼丽
  • 崔峰
  • 范婷婷
  • 兰希福
  • 董玉霞

最近更新:2025-02-08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脑与髓的理论可溯源于《黄帝内经》,如“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脑、髓又皆为奇恒之腑,脑与髓这种既相互归属又独立并列的关系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形气神”是构成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文中从“形气神”角度回顾古人对脑与髓的研究,认为脑是以髓为体、以神为用、以气为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单位,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入掌握脑髓的理论体系。

· 作者单位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脑髓理论溯源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分析、整理、补充,脑髓学说得以逐渐完善。《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认为“诸髓者,皆属于脑”,提示脑与髓存在密切的归属关系;《素问·五脏别论》中又指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腑”,提示脑、髓均为奇恒之腑之一,又为并列关系。而脑与髓之间的交叉性、归属性和并列性,极易导致概念的混淆。“形气神”是中医认识生命的方式之一,脑、髓为奇恒之腑,具有似腑的结构特点和似脏的功能特点,其结构属于“形”的范围,其功能则属于“气”的层面,而脑又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具有“神”的功能。基于此,笔者试从“形气神”三个角度探讨脑与髓,进而深入研究脑与髓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脑髓理论体系。

1 “形气神”的生命观

《灵枢·决气》曰:“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五脏从结构而言为“形”的范畴;“血脉和利”体现气血调和的功能状态,属于“气”的范畴;“精神乃居”体现的则是人体精神及对外界的反映状态,属于“神”的范畴。形气神三者是维持生命健康的三个基本要素。“形”泛指人体有形的物质,是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纽带,气、血、精、津、液为基础的物质结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殊精微物质,充斥于人体周身,同时也是内在生命机能的调节系统,为形体运转的动[

1],各脏器在气的作用下才可协调运[2]。“神”指人体的精神和情感状态,可主宰、控制人体的生命活动,表现形式有精神、意识、思维、记忆、情感[3],其中包括《黄帝内经》所载之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思维活动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4。《淮南子·原道训》中形象描述了“形气神”三者的关系:“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伤矣。[5]指出形是物质载体,神为形气之主,形神因气而存在变化,形气神在人体各守其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构成了形载、神用、气化而生生不息的生命体。因此“形气神”是认识生命体、认识疾病规律的基本方式。

2 从“形气神”论脑髓

2.1 从“形”论脑髓

“形”一指显现与外的结构状态,脑、髓均为奇恒之腑,结构似腑,形态中空,功能似脏,贮藏精气,结构上具有特殊性;一指有形之体,包括躯体官窍、脏腑、经络、气血等,脑髓以经络为通道联络全身。故从结构、经络方面论述脑髓,分析其结构特点,则可深入认识脑与髓的关系。

2.1.1 从结构上论脑髓

脑、髓在解剖上既独立又相容。《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位于头骨之内,头盖骨之下,风府穴之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讲到:“匘,头髓也。”脑的字形构造中包含着头颅之义,其头颅中藏有髓,即为脑[

6]。因此脑以骨为盖,以髓为体。“髓”为膏样精微物质,位于骨腔内,根据部位不同细分为脑髓、脊髓、骨髓。其中脑是承载髓的最大的结构,《类经》卷九注“凡骨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突出了髓在脑中聚集最多的特点,故有“脑为髓海”之说。髓汇聚于脑,为脑之所[7],脑髓为主宰生命活动的关键物质基础,通过脑神支配脊髓、骨髓等以鼓动和维持生命活动,故《证治准绳·幼科》中言“人之无脑髓,如木无根”,没有脑髓,便没有基础生命活[8]

脑、髓、骨虽皆为奇恒之腑,然三者存在兼容而独立的关系。因“骨者,髓之府”,骨的内充为髓,而脑的外部也属于骨性结构,内充物也为髓,“脑为髓之海”与“骨者,髓之府”理论并不相悖。髓充于脊柱等骨性结构内,其中脑中最多,可以更好地理解“脑为髓海”。从“形”的层面论述,能够更清晰地明确脑、髓、骨之间交叉、归属和并列的关系。

2.1.2 从经络上论脑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通道的生命体。头为诸阳之会,诸多经络皆与脑直接相连,又因脑髓与脊中之髓直接相通,部分经络可通过脊髓与脑髓间接相连。早在明代《医学入门》就阐述:“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之相通道路也。”脑髓、脊髓相通与现代医学相合。与脑联系最为密切的是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而行,如《素问·骨空论》言“督脉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督脉将脑与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督脉与阳经会于大椎,调节阳经气血,直接入脑与脑相连,对髓有不断的充养作用。十二正经中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脑髓也存在密切联[

9]。如《医学入门》云“肺系有二……,并脊膂细络相连,贯通脊髓,而与肾系相通”,认为手太阴肺与脊髓直接相连;《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指出足太阳膀胱经也直接与脑相通,等等,均提示诸经络与脑相通而发挥传导和调节作用。在奇经八脉之中,冲脉、任脉、阴阳跷脉与髓也密切相连。冲脉、任脉通过脊与脑相连,阴阳跷脉入属脑,主肢体运动、司目之开合。通过经络的输注、调节,脑髓得以与脏腑、形体相互络属,并能协调脏腑功能,以使气、血、精、津、液循经络上充脑髓,促进脑髓的化生及功能发挥。

2.2 从“气”论脑髓

《脾胃论·省言笺》云:“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描述了人之三宝“精气神”中,气是形成精、神的基础。气既是形成生命的精微物质,更是一种功能活动,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自然万物。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言:“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人体秉受天地自然之气,通过升降出入产生气化过程,推动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而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气、血、精、津、液的转化,形成具有认知能力和功能活动的生命体。

脑髓的化生既是精微之气的充盈,也是气化的结果。脑髓与五脏密切相连,五脏之精气不断上充,经气化过程而充盈脑髓。肾封藏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肾精是脑髓化生的主要来源。“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则髓脑不足[

10],明确指出了肾与脑髓的密切关系。若肾精充盛,则脑髓充足而肢体灵活、耳目聪敏,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补肾填精益髓的方法治疗痴呆、中风等脑部疾病。脑髓的化生与脾胃也密切相关。《灵枢·五癃精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决气》篇中提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脾胃运化水谷之气,化生津液,携清阳上达于脑,渗溢充斥于脑、骨,从而补益脑髓。《灵枢·海论》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髓海作为四海之一,与气海、血海均受水谷之海的不断充养。此外脑与其他脏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就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肝主疏泄,藏血,可调节血量的蓄泄以调节脑中血海;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上供于脑;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血足则脑髓充盈。肝、心、肺之功能正常,则气充血足,髓海有余,兼辅脑之气机升[11],促进脑髓化生及功能发挥。同时人体的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相互滋生,这些精微物质可经气化转化为髓而充于脑。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脑髓在不息的血气渗灌过程中,脑之气机不断地升降出入,上下纵横,通行经络,联络脏腑,激发脑的特殊功能,支配感觉、运动、意识、情感、认知、思维[

12]。脑居高位,为气机升已而降的清虚之腑,通过独特的气化过程,密切联系脏腑、经络,则脑髓得以不断濡养,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2.3 从“神”论脑髓

脑髓为元神之居所,以神为用,神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主宰思维意识活动方面,还体现在统领形体、脏腑、官窍方面,这与现代理论研究脑为人体高级中枢,其意相通。《本草纲目》中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狭义的脑神指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以及情绪情感等;而广义的脑神是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

2.3.1 神主思维

脑为髓海,为神机之源,脑髓经特有的升降出入过程,转成神机,引领元神,主宰人体生命活动,控制人的认知、记忆、情绪等思维活动。脑髓元神分属五脏,其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神皆由脑之元神统领,脑髓协同五脏神主宰精神意识活[

13]。若脑神失司,脑气紊乱,则五神失养,五志失常,从而导致情志、思维等活动的异常。同时,脑髓是形成记忆、认知的关键物质基础。《医林改错》曰:“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王九峰医案·健忘》记载:“脑为髓海……空则多忘,神志不藏。”若髓虚损不能养脑,脑失滋养而萎,萎则神机失用,即见神智障碍、记忆减退等髓减脑消的表[14]。因此临床上精神、认知、记忆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往往从脑髓论[15]

2.3.2 神御形气

《灵枢·根结》提出“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清晰揭示了神与形、气的关系,指出形气相合是神藏的基础,其中形是物质载体,经气化过程,神守于内而御于外,引领形、气的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运[

16]。《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曰:“神能御其形也。”神可调控气机,使其升、降、出、入各司其职,精气血津液转运正常,从而统御形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素问·调经论》曰:“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此处志意是指脑中之神用,脑神通和,连于骨髓,通行经气,统御形体,激发五脏气血生理活动,才能内外调和,体现了神御形气的重要作用。脑与七窍直接相通,七窍之气有赖于脑的充盈。《翠虚篇》云:“人有七窍权归脑。”《医林改错·脑髓说》亦言:“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灵枢·海论》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气不足,脑髓失充,而见头晕目眩等脑窍不利的表现。另一方面,脑神接收来源于脏腑之信息,可以通过记忆、视觉、嗅觉、听觉、语言、肢体活动等反映脏腑精气情况,如此上下、内外协同呼应,脑神之功用方能正常行使[17]

3 结语

历代医家虽对脑、髓均有论述,但内容多散在脏腑理论及各家学说中,对脑的结构及功能特点未有系统的专述。从形而言,脑是奇恒之腑,外为骨性的空腔结构,内容物为髓,通过经络和脊髓与全身相连。从气而言,脑髓生于先天之精,又经气化过程得后天之精不断充养,秉受五脏六腑清阳之温养、精血之灌注,大经小络纵横交错为精血上奉之通道。从神而言,元神居于脑髓,经气化转生神机,元神得以御形,四肢七窍、认知思维均受脑髓控制。脑髓在形气神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脑以髓为体、以神为用、以气为变的特殊结构,三者俱生脑髓才能正常发挥其特有功能。脑髓,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传统中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知,从形气神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脑髓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脑髓,还能为现代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治带来新的启发,进一步完善脑髓理论,为中医治疗脑部相关疾病开辟全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力地推动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兆雄卢雨蓓李云鹤.从形气神论慢性泄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2):2279-2281. [百度学术] 

2

安冬李璐李萍.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肾[J].中医药学报2019474):5-7. [百度学术] 

3

曹康迪胡帅航王瑾琨.运用“形气神”思想治疗恶性肿瘤[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26-1132. [百度学术] 

4

邱烈泽章文春.《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之神探析[J].江西中医药2017489):11-13. [百度学术] 

5

王琦.形神一体的形神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652-654. [百度学术] 

6

狄舒男徐世杰于淼.《黄帝内经》脑生理及病证刍议[J].中医药学报20214910):86-88. [百度学术] 

7

张旭冉刘博文周莉.从脑髓理论与伏邪理论探讨中风复中的防治[J].四川中医2023418):37-41. [百度学术] 

8

郑冰忠王泽文刘思文.大脑记忆以精髓为体气血津液为用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393):66-68. [百度学术] 

9

王媛媛冯兆才路岩莉.头部经络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2112):55-57. [百度学术] 

10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太原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9-331. [百度学术] 

11

任继学.脑髓述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1-4. [百度学术] 

12

李彩云胡华周德生.探讨痴呆的荣气虚滞病机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663-1665. [百度学术] 

13

房立岩王艳林有为.从“形气神”角度探析《黄帝内经》体质的构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6):2944-2946. [百度学术] 

14

薛静陈志刚李楠楠.从脑髓-脑神-脑气角度分期辨治阿尔茨海默病[J].中医杂志20216219):1684-1689. [百度学术] 

15

田文杨冉维正张新宁.从脑髓-脑神-脑气角度认识多系统萎缩[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202-6205. [百度学术] 

16

曹康迪王家伟王瑾琨.基于“形气神思想”探讨“神”在肺结节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医杂志2023643):255-259. [百度学术] 

17

畅苏瑞刘剑刚赵三虎.从中医五脏整体观探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2106-210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