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伤寒论》法天地六气,辨证论治人体六经,结合后天八卦,阴在上为厥阴风木,巽为风卦,位于东南;枢机为少阴君火,震为雷卦,位于正东;在下为太阴湿土,兑为泽卦,位于正西;阳在外为太阳寒水,坎为水卦,位于正北;枢机为少阳相火,离为火卦,位于正南;在内为阳明燥金,艮为山卦,位于东北。六气过极,乃生六淫,推之以方位,合之以季候,分之以四象,应之以脏腑,从而推理提出,栀子豉汤可应火郁之象,发朱雀轻灵之意,为后世清泄郁热之方考。
《伤寒论》不仅包含意蕴无穷的中医理论,而且无处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其中的六经辨证与六气相和,暗含着天地大象,是古人从朴素的自然辨证哲学中积累的文化之玉。《易传·系辞上传》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伤寒论》正如芥子须弥,医圣以天人一体的宏伟目光,将天地气运与人身脏腑相结合,饰以神话传说的浪漫色彩,催生了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与临床实用价值的六经辨证体系。其中太阴湿土位居中央行化育之则,为四方枢机,然四方因地制宜,各有气运偏颇,故以四象镇守四位:东风阳盛行青龙,西方温燥施白虎,北寒冰凝镇玄龟,南方湿热召丹凤。如此可天下太平,气血安和。张仲景于伤寒乱世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其著作《伤寒论》对青龙、白虎、玄武之方,都有明确的记载和论述,而对朱雀之方并未阐明,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对于朱雀之方,目前常见的有5种观点:(1)朱雀汤确已散佚;(2)朱雀汤为黄连阿胶汤;(3)朱雀汤为十枣汤;(4)朱雀汤为四逆汤;(5)朱雀汤为伤寒大意,群方之
《素问·天元纪大论》记载:“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伤寒论》将天气的周流,落到人体气血脏腑上,体现为六经辨证。正如天地之气相交感成乾坤之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身之六经与天地之六气相和,故也分为表里两面,从无形至有形,从阴阳到气血:在表有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在里有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太阴湿土。天气在表,是日照人间,乾天明明,阳气弥散乾天乃可自强不息。冰开雾散化为寒水,为太阳寒水;广博之阳,温护世间,继而延伸出天气中催长万物的能量,为少阳相火;阳气逐渐聚拢,直至为金为岩,以坚硬而干燥的状态安静地承载着亿万年的光芒,是为阳明燥金。地气在里,是地核流焰,氤氲以生,热度透达坤土方能厚德载物,此流火散为地气,化风摇木,乃可育化生机,是为厥阴风木;地气归拢,地热渐增,化为君火,潜于肾水,滋养万物,生生不息;直至沉淀为柔润湿土,方可化育万物,是为太阴湿土,是万物之母。如此表里阴阳,俱是由广博至局限,由无形至有形,终成四象八卦,继生吉凶大业。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六气在化物上各有不同的作用及不同的化生对象。《素问·五常政大论》云:“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各有所制,各有所胜,各有所生,各有所成。”风寒暑湿燥火于人体中各司其气,共成气韵周流。初之气为厥阴风木,初春多风,万物以容,肝气应之。二之气为少阴君火,君火藏于心而潜于肾之癸水,暮春初夏,阳热稍增,万物发陈,合于心肾。三之气为少阳相火,阳气已极,暑热炎炎,枝叶蕃秀,其位居阳气开合之枢,重阳则阴,此后阳衰阴长,应三焦之位,通达而气液和合,郁闭乃易生暑热。四之气为太阴湿土,暮夏初秋,万物华实,应之脾土,运化万物。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秋冬之间,阳气收拢,应之胃气,喜燥恶湿,过极则津液无可流转,无以上呈于肺金。六之气为太阳寒水,乃冬尽春来之象,其清阳宜宣宜散,温煦周身,温化津液,在表主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六气过胜则为六淫,过极的气运变化,在天地人间可为灾祸,在人身脏腑当为疾患。调和天地阴阳,唯鬼神可举而避世悭;调和人身阴阳,先师仲景可担而消人难,此大智慧,大仁义也。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垂象,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图1 六经六气与后天八卦的关系
四象发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天空中的星宿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古以南方为上位,面南而望,春现苍龙为东宫,夏翔朱雀为南宫,秋跃白虎为西宫,东盘玄武为北宫。《伤寒论》中正有四象之方药镇守四宫位,护社稷安康。
龙游九天,主通行之意,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
白虎汤在西主清润,肃肃清音,威慑禽兽,啸动山林。其与太阴湿土相应,乃因肺胃安和而湿土柔润,而白虎汤正有安肺胃之意。《伤寒论》原文168条曰:“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为伤寒表证仍在,郁热未解,而中焦脾胃津液因吐下已伤,甚无汗可出。白虎汤以石膏辛寒清开表热;知母苦寒泻火并益气润燥;粳米、甘草载药留于中焦,故护脾胃阴津;因吐下所伤非唯阴津,更损中阳,故以人参养正回津。
玄武居于正北,虚危表质,龟蛇合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太阳寒水应之。《伤寒论》中描述真武汤的条文于太阳病、少阴病中各有其一。第82条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若太阳病过汗伤阳,可致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第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为素体阳虚,又逢外感风寒,正不抗邪,邪陷少阴。此两者大意,均为太阳感风寒之邪,内应脾肾阳虚,而生水湿流布之疾,故以北方冷肃阳衰之寒象应之,施以温补脾肾,温化水饮之大法,镇之以玄武汤。
正南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少阳相火应之。《诗经·大雅·卷阿》曰:“丹凤鸣兮,与彼高岗,梧桐生兮,与彼朝阳。”朱雀属火,是古代太阳崇拜的具象化,传说其身覆火,终生不熄,具有生生不息、轻灵燃烧的特点。《千金翼方》有云:“五部各有所主,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中府。”《云笈七签》中有“剖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降而为地
总之,苍龙之方重表寒之下阳郁或饮停,朱雀之方重热郁胸膈,白虎之方重气液两伤,玄武之方重脾肾阳虚。
目前关于朱雀汤的释义,常见的有五种说
天地有五运六气之大象,人身有气血阴阳之表里。《伤寒论》法天地六气,辨证论治人体六经。该书以芥子印须弥,芥子亦成一世界;六经与六气相合,亦成人体内周流运行的小周天。阳在外为太阳寒水,枢机为少阳相火,在内为阳明燥金。阴在上为厥阴风木,枢机为少阴君火,在下为太阴湿土。而此六经六气可与后天八卦相结合,乾坤两端之内,厥阴风木位居东南巽位,和于初春;少阴君火位居正东震位,和于暮春初夏;少阳相火为位居正南离位,和于盛夏;太阴湿土位居正西兑位,和于暮夏初秋;阳明燥金位居东北艮位,和于秋冬之间;太阳寒水位居正北坎位,和于冬去春来。若六气过极,乃生六淫,推之人疾,东宫青龙可以大小分管东北东南,西宫驻之以白虎,北方镇之以玄武,南方安之以朱雀。如此推之以方位,合之以季候,分之以四象,应之以脏腑,成万世医理之经纬,镇守天地四宫,长安黎民体魄。在此基础上,文中从中国传统文化完整而对称的浪漫主义审美出发,秉承着谨慎的临床医学逻辑,推理提出栀子豉汤可应火郁之象,发朱雀轻灵之意。该说与现有各家朱雀汤方考学说相较,未立于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