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乳腺癌诊断率逐年攀升,死亡病例数居高不下。中医认为正气不足,脏腑亏虚是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扶正培本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之一,旨在匡扶正气、培元固本,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功能。本文将阐述扶正培本法在治疗早期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和巩固期不同阶段的应用特点及研究进展。
根据WHO最新癌症数据报道,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全球癌症总发病率第二位,每年新增病例高达230万例,占全部新诊断癌症人数的11.6%,其死亡病例数居高不
早期乳腺癌的病因病机虽十分复杂,但仍不外乎内、外因的范畴。在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的基础上,外感邪气、七情内伤、阴阳失衡、肝脾郁结、冲任失衡、气血盈亏等所引发的病理产物相搏,最终造成气滞血瘀、经脉闭塞、痰毒互结于乳房而成岩
朴炳
肿瘤“扶正培本”学术思想可追溯至先秦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疾病发生的两大因素是正气和外邪;《难经》更是明确地定义了积证与聚证的概念,此阶段为其萌发期。两汉至唐宋时期,该学术思想得以逐步发展。如《伤寒杂病论》对扶正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诸病源候论》对肿瘤的证候及病因作了详细的论述,提出癥瘕的病机为血气虚弱;《千金方》意识到“肉瘤”预后不佳,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至金元时期,其学术思想达到了成熟阶段,如《卫济宝书》首次提“癌”的病名。明清时期,百家争鸣,对肿瘤病因不断探索,以扶正为本的证治方药不断发
另有医家们对“扶正培本”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如刘嘉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中“扶正”即扶助正气,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培本”则指培养人体的元气。扶正培本法的核心在于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平衡,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的生理状态,提升免疫功能,强化机体抗癌能力,抑制癌肿生长和扩
研
围手术期涵盖术前及术后两个阶段,具体指患者自住院起至手术后首次接受化疗的整个时间
术前阶段虽时间较短,但患者可能面临的是生理及心理的应
化疗为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尤为关
化疗药品通常包含破坏人体正常构造与组织的成分,在驱除疾病的过程中也损害了身体的元气,中医称之为“药毒”及“外邪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放疗,其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
放射线具有高能性、热能性、穿透性的特点,中医认为放疗主要属“火邪”“燥热毒邪”,属温病范
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升以及生存期的延长,所有完成辅助放、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都将进入慢性病管理阶段,称为乳腺癌巩固
常
扶正培本是中医治疗肿瘤传统理论的治疗原则之一,强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来增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实现疾病的治疗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扶正培本法在中医领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这种治疗方式与免疫疗法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免疫疗法是近些年新兴的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癌症疫苗等治疗方法已经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对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诸多研究表明,扶正培本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癌症复发与转移,减少肿瘤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扶正培本法还可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但在中医肿瘤治疗领域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中,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免疫疗法则将肿瘤视为外来抗原,通过激活宿主免疫细胞,抑制免疫逃逸,针对并破坏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效果。二者在治疗理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现代免疫学的机制探讨扶正培本法。
其次,扶正培本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其个体化治疗应用于各个阶段,具有减轻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耐药性等特性。而免疫疗法局限某一治疗阶段,在免疫毒性、严重毒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目前,很多研究仍然处于观察性和实证性的阶段,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的研究设计。二者相结合可能是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扶正培本法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此外,还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扶正培本法虽贯穿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但乳腺癌不同阶段病情复杂,往往各种虚证相互交杂,治疗需注意补虚方法的配合,治疗应以“围术期术前疏肝,术后补脾肾为主;围化疗期诸脏皆补,先护脾胃,后补肝肾,兼顾心肺;围放疗期在脏治肺,脾胃固本;巩固期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主治肝、脾、肾”为特点。针对不同脏器的虚弱状态,合理选用各种补益药物,治疗策略应考虑全面,互为补充,以发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BRAY F,LAVERSANNE M,SUNG H,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4,74(3):229-263. [百度学术]
陈红风,裴晓华,陈前军.实用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113.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 (3):70-99. [百度学术]
J C C,XIAOXIAN L,MELISSA L,et al.Residual breast cancers after conventional therapy display mesenchymal as well as tumor-initiating feature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9,106(33):13820-13825. [百度学术]
张飞,史玉荣,张霖,等.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Twist的表达与EMT现象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7(7):361-365. [百度学术]
王春晖,裴晓华,孙艳丽.乳腺癌的古今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9):1323-1325. [百度学术]
花宝金,朴炳奎.肿瘤虚证及扶正培本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60-63. [百度学术]
华海清.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4(1):6-8. [百度学术]
杨振.肿瘤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92. [百度学术]
郑红刚,花宝金,朴炳奎.肿瘤扶正培本思想源流概述[J].中医杂志,2015,56(15):1269-1272. [百度学术]
余桂清.有关肿瘤扶正培本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77-79. [百度学术]
林洪生,张英.从“扶正培本”到“固本清源”:中医药治疗肿瘤理论的传承与创新[J].中医杂志,2016,57(4):295-298. [百度学术]
王常松.朴炳奎治疗肿瘤学术思想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21-223. [百度学术]
李黎,周雍明,朴炳奎.朴炳奎治疗恶性肿瘤“和其不和”学术思想探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3):67-69. [百度学术]
郭秋均,张兴,刘瑞,等.中医肿瘤理论传承发展历程:“扶正培本”到“调气解毒”[J].世界中医药,2022,17(11):1497-1501. [百度学术]
尤杰,刘嘉湘.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829-1831. [百度学术]
刘西强,顾冬梅,沙滨,等.朱良春治疗肿瘤扶正思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5):612-613. [百度学术]
唐武军,王笑民.郁仁存治疗肿瘤“内虚学说”初探[J].北京中医药,2011,30(3):186-188. [百度学术]
赖米林,赖凤飞,罗伟,等.基于“补土理论”谈乳腺癌的认识及中医治疗[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2,4(5):60-64. [百度学术]
王辉,侯炜,孙桂芝,等.肿瘤扶正培本治法研究概述[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500-2504. [百度学术]
宋敬茹,孙明瑜.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法辨治乳腺癌术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2020-2024. [百度学术]
黄鸣麒,王成志,蔡雨萌,等.中药活性成分调控免疫细胞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OL].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02-20)[2024-04-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40722.1427.006.html. [百度学术]
凌璐,徐京育,赵俊菲,等.中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03-26)[2024-04-26].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41724. [百度学术]
SHWETA S,PRASAD K,DINESH T,et al.Piperlongumine,an alkaloid causes inhibition of PI3 K/Akt/mTOR signaling axis to induce caspase-dependent apoptosis in huma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J].Apopto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rogrammed cell death,2014,19(7):1148-1164. [百度学术]
陈前军,裴晓华.早期乳腺癌中医辨证内治专家共识[J].现代中医临床,2020,27(3):5-8. [百度学术]
孔咏霞.乳腺癌中医证型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文献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8,31(3):68-71. [百度学术]
王静,关静,刘少玉,等.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993-1996. [百度学术]
司徒红林,陈前军,林毅,等.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型及转化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568-2570. [百度学术]
宋博,牟睿宇,邬明歆,等.从气论治乳腺癌术后虚劳特色理论探讨[J].天津中医药,2023,40(4):452-455. [百度学术]
李文娟,王寒笑,刘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4):809-812. [百度学术]
戴燕,郭倩倩,宋雪,等.林毅中医外治法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4):182-183. [百度学术]
司徒红林,陈前军,李娟娟,等.501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595-598. [百度学术]
王冰,殷玉莲,陈红风.陈红风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10):37-40. [百度学术]
殷玉莲,程一凡,仲芫沅,等.陈红风运用膏方辨治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4):21-23. [百度学术]
朱华宇,司徒红林.“从六郁治乳”学术思想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策略[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2,4(5):6-8. [百度学术]
袁敏,孙艾琳,刘欣欣,等.中药单体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3,51(1):104-109. [百度学术]
孟冰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22. [百度学术]
邱利红,卢超逸,李雅雯,等.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中药干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23,22(5):68-70. [百度学术]
胡智慧,巴根那,李冀,等.中医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增效与减毒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3):2674-2678. [百度学术]
谢宛君,黎俊鸿,文灼彬,等.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腺癌围化疗期治疗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0):2851-2854. [百度学术]
田亚佳.基于文献乳腺癌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20. [百度学术]
孙烨,王瑞,曹丽君,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永惠教授诊治化疗中肿瘤的中医辨治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3):80-83. [百度学术]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百度学术]
谢宛君,黎俊鸿,梁涌卿,等.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腺癌围放疗期治疗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8):163-167. [百度学术]
彭雅怡,赵东凤,严文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用药规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358-1361. [百度学术]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项目组.乳岩(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0):2101-2105. [百度学术]
郭莉,林旋龄,刘鹏熙,等.1102例乳腺癌巩固期证候分布规律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7):755-758. [百度学术]
贡丽娅,陈红风.乳腺癌巩固期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2):174-178. [百度学术]
常磊,卢雯平.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精准医学指导下乳腺癌分型论治的中医临床规律[J].中国医药,2022,17(3):340-344. [百度学术]
贾朋邵,程旭锋,马士豪,等.中医药治疗巩固期乳腺癌用药规律[J].中医学报,2022,37(12):2707-271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