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78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Melle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CMS评分)并进行比较。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及Mell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Adhesive Shoulder Capsulitis,AC),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肩部疾患。40~70岁人群为AC高发人群,其患病率为2%~5%,且女性患病率更
团队前期研
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2022年3月—2023年10月住院的78例符合冻结期AC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经筋理论超声引导针刀组)和对照组(注射组)。其中,观察组39例(左肩8例,右肩28例,双肩3例);男性1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4.26±7.57)岁,平均病程(4.61±0.97)个月。对照组39例(左肩18例,右肩18例,双肩3例);男性11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5.59±6.92)岁;平均病程(4.63±0.96)个月。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发布的《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2)患者年龄40~70岁,男女均可;(3)无麻醉药品过敏史;(4)受试者停用各类抗炎镇痛药物,且激素药物停药2个月以上;(5)能够接受设定的相关治疗并完成疗程、积极配合临床观察进行随访者;(6)能够执行医嘱进行相关检查,配合医师完成疗效评价者;(7)患者认真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局部皮肤破损影响治疗操作者;(2)合并其他肩周疾患者,如伴有肩周骨折、肿瘤、脱位、感染等;(3)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严重心、脾、肝、肾等器质性疾病;(4)已接受有关治疗,可能会对效应指标产生影响的受试者;(5)孕妇及精神病患者。
(1)自愿中止的病例;(2)未按治疗方案执行或者由于数据缺失影响评估的病例;(3)治疗过程中不按照医生要求配合治疗或者疗程未结束时中途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病例;(4)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定点:术者用超声诊断仪通过横纵扫描的方法对患者肩关节周围(冈上肌、肩胛下肌、喙突下、肩峰下、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冈下肌、小圆肌等)进行探查,寻找异常的组织(腱鞘或关节腔积液、肌肉韧带钙化增生、关节囊挛缩粘连处),并结合患者局部压痛确定4~7个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作为针刀治疗点。(2)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患肩。术者对治疗点进行常规消毒后,铺上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将超声探头(外用无菌橡胶膜包裹)涂上耦合剂,并对各治疗点给予1~2 mL药液(2.5 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7.5 mL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平面外技术(刀口线与主要神经、血管平行),用一次性无菌针刀(汉章牌1.0 mm×50 mm)经治疗点刺入皮肤下,在超声引导下避开神经血管,到达病灶部位,行纵疏、横拨、切割等操作,在针刀有松动感时出针,局部按压2~3 min后用创可贴贴敷伤口。患者如出现局部刺痛、酸胀、一过性触电感等症状,均属正常治疗反应。(3)医嘱:嘱患者24 h内保持治疗部位干燥、避免感染,并嘱其在家进行肩部基础动作康复,如爬墙摸高法、协助上肢划圈法、毛巾摸背法、摸耳法等。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超声入路图见图1。


平面外进针(左),平面内进针(右) 图1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超声入路图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本研究共纳入78例受试者,两组均无脱落病例。
组内比较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Melle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高(P<0.05)。组间比较说明,基于经筋理论的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冻结期AC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对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
组别 | 时间 | VAS评分 | Melle评分 | CMS评分 |
---|---|---|---|---|
观察组 | 治疗前 | 7.167±1.013 | 10.538±1.917 | 36.692±5.685 |
治疗3次后 |
1.374±1.79 |
1.974±1.99 |
90.179±11.66 | |
3个月后随访 |
1.554±1.94 |
2.128±2.27 |
89.384±11.59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7.113±0.980 | 10.461±2.062 | 36.487±6.103 |
治疗3次后 |
2.615±2.26 |
4.153±3.46 |
80.820±19.38 | |
3个月后随访 |
2.813±2.39 |
4.794±3.95 |
77.128±22.37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观察组 | 12(30.77) | 17(43.59) | 7(17.95) | 3(7.69) |
36(92.31 |
对照组 | 3(7.69) | 18(46.15) | 10(25.64) | 8(20.51) | 31(79.49)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肩关节局部炎症因子堆积,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因,但可能与创伤、血糖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期、冻结期以及恢复
有研
针刀“调筋治骨”理论是对中医经筋理论的传承和发扬。针刀理论指出,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肩部肌肉劳损和骨质增生,出现“筋出槽,骨错缝”,造成肩部“筋骨”平衡失调,最终导致AC的发
可视化针刀治疗可实现术前的明确诊断及精准定位病变部位,从而精确指导进针的位置、角度及深度;术中可实时掌握针刀在皮下的动向,达到满意松解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及避免并发症;术后可评估挛缩的肌肉、韧带,积液,病变组织的恢复情况。
本研究以冻结期AC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基于经筋理论的超声引导下针刀疗法与注射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经筋理论的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和注射治疗冻结期AC均有效;基于经筋理论的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冻结期AC在改善肩部疼痛、提高肩部活动度及恢复日常生活水平方面,不论是治疗后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注射治疗,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来源较为单一,随访时间较短且缺乏影像学方面的客观指标,今后相关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及结合更多客观指标以进一步全面评估可视化针刀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SUN Y, LIU S, CHEN S, et al. The effect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into rotator interval for early frozen shoul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J Sports Med, 2018, 46(3): 663-670. [百度学术]
WU Z, YU X, XIONG J, et 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fo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Protocol for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Baltimore),2020,99(35):e21567. [百度学术]
CHO C H, BAE K C, KIM D H. Treatment strategy for frozen shoulder[J].Clin Orthop Surg,2019,11(3):249-257. [百度学术]
PAREEK A, CHANDURKAR N, AMBADE R,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etodolac-paracetamol fixed dose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flare-up: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ative evaluation[J].Clin J Pain,2010,26(7):561-566. [百度学术]
兰小春,李俊.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6,39(5):9-12. [百度学术]
刘福水,方婷,金德忠,等.针刀疗法疾病谱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484-1487. [百度学术]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T/CACM 1179—2019[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3):1-5.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 [百度学术]
王和鸣,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4.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48-49. [百度学术]
郭长青.针刀医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64-165. [百度学术]
梁倩倩,张霆.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11-917. [百度学术]
陈辉.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方婷,刘福水,齐俊南,等. 针刀“调筋治骨”法结合热敏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0):2043-2047. [百度学术]
刘福水,方婷,周凡媛.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力学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62-2865,309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