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对于五行内涵的理解局限于以“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为基础的“五材”观,对五行的本源内涵深入研究与解析不足,限制了五行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文中基于五行的空间属性,研读文献《尚书·大禹谟》及《尚书·洪范》等,提出五行本源内涵为:水曰“惟修”,火曰“正德”,金曰“利用”,木曰“厚生”,土曰“惟和”。从此角度阐发五行新说有利于理解五行内涵,对深入理解中医经典理论及指导临床疾病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理论的基础,其主要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指导临床诊疗,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源
目前认为,“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大传·洪范》对此进行解释:“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五行的最初含义与“五材”有关,是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描述了五类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
在五行内涵方面,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属于水;具有温热、明亮、上升等特性的属于火;具有生长、生发、调达等特性的属于木;具有变革、肃杀、收敛、沉降等特性的属于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属于
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五材”观念的局限
空间属性与方位关系密切,代表了宇宙万物运转的位置和趋势,这种位、势属性是相对稳定
东汉时期的儒学经典《白虎通义》对《尚书·洪范》的五行解读为:“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淮也,阴化沾濡任生木。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者,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由此可见,《白虎通义》认为,水在北方主养,木在东方主生,火在南方主布施,金在西方主物禁,土在中央主含吐,而养、生、布施、物禁、含吐五种物象之间有本质性差异,是相互独立、相对稳定的势态,具有典型的空间属性。但是,《白虎通义》中对五行空间属性的阐述较为隐晦,而《尚书》中则有更加清晰的阐述。
《尚书·大禹谟》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这段经文同样涉及“水、火、金、木、土”,但并非论述“五材”,而是论述“五德”。《左传》对此断句为“水、火、金、木、土、谷”,并“谓之六府”,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从叙事内容的时代而言,《尚书·大禹谟》所记载的“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要早于《尚书·洪范》所记载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两者对照,其文字内容具有明显的承续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尚书·洪范》五行说是对《尚书·大禹谟》五行、“五德”说的继承。
《淮南子·天文训》云:“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气分阴阳,清者上为天,为阳气,浊者化为地,为阴形,是谓“阳化气,阴成形”。天地是空间方位观念,且阴阳不能离决,阴无阳则为死物,阳无形则耗散而空。故阳气行于阴形之中是宇宙大道法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天有八纪,地有五理。”五理即五行、五德,而“行者,欲言(地)为天行气之义也”(《白虎通义》)。由此可见,五行者,即地为天行阳气的五种规律,“行”为气之运行。故而,五行是世界运行的根本规
基于此重新理解《尚书·大禹谟》所言“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可以发现,此文是《尚书》对五行所指代的根本规律的明确阐述,即五行的本质内涵是:“水曰‘惟修’,火曰‘正德’,金曰‘利用’,木曰‘厚生’,土曰‘惟和’。”以下是笔者对此内涵的理解。
(1)水曰“惟修”:修为修生养息。修生养息多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水是阳气在阴形中趋于平静、安定的状态,阳气在此中得以修养恢复。(2)火曰“正德”:正德,即布施恩德,是向外扩散的过程,是阳气旺盛而布散的状态。(3)木曰“厚生”:厚生即生长、积累。《道德经》言:“曲则全,枉则直。”弯曲可以保全,屈枉可以伸直。此处强调从阳气在阴形中突破、升发、逐步壮大,走向繁盛的运行规律。(4)金曰“利用”:阳气推动阴形变化,适应功能使用的需要,是谓“利用”,“从革”即变形之义。(5)土曰“惟和”。《说文解字》云:“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和”具有和平、和谐、中和、调和的含义,即调节阴阳的平衡。惟和强调了事物在变化中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
由此,通过水之修生养息,阴阳元气得以恢复,临床应用形式可见“冬令进补”等。元气修养充足后,木之厚生之气得以调达,万物生长繁荣。阳气生长充沛,万物繁茂,则阳气升腾,火之德行广布。阳气得火之施舍布散,金承德受施,从革变化,万物始得以利用。万物利用后,消耗阴阳元气,盛及而衰,则又需要水之修生养息,恢复元气。五行相生,周而复始。土居中央,居中调和,维系四维运转,故土旺于四时。
水之修生养息越好则阳气恢复越好,则木之阳气生长越盛,曰水能生木;木得土“稼”之种植,厚生越茂,越有利于火之正德布施,曰木能生火;火之布施越多,土受之而调和能力越强,曰火能生土;火之布施越多,土“穑”而收敛之输送于金,则金之从革之资源就越多,利用能力就越强,曰土能生金;元气利用耗散,土启调和,触发水之修生养息,曰金能生水。因此,五行相生是五行的共同协同作用,而非一行生一行之简单体系。且五行之始,始于水之修生养息,故天一生水,“五行以水为本”。
若水之修生养息不足,则火无以正德布施,为水克火。金需火的布散而能从革变化,火之正德太过,则金难以变化利用得当,为火克金。金之利用太过,则木之厚生之德难以彰显,为金克木。木得土之稼而厚生,生长太过穑之不及,惟和失德,为木克土。土旺于中央,居中调和,若水行乖戾,修养失当,必定会受到土之调和,为土克水。因此,五行相克,本质上是阳气五种运行规律的的紊乱,也非简单的一行制约一行。
由此可见,基于空间相对独立、稳定的属性,从《尚书》原文凝练出的“水曰‘惟修’,火曰‘正德’,金曰‘利用’,木曰‘厚生’,土曰‘惟和’”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五行内涵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更能彰显五行的学术内涵。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则是《尚书·洪范》对《尚书·大禹谟》“惟修、正德、厚生、利用、惟和”五行之“五德”内涵的取类比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至而不至,此谓不及。”至者,至其位,位即五行之空间。至与不至则生太过与不及。如若春气不应至而先至,则水之休养生息不足,阳气尚孱弱,又得木行厚生之气太过,发散消耗,则风气妄行。木行太过,反侮金行,又乘土行,肺脾易受邪气而内生疾病。因此,反常的气候与五行的错乱致人生病,临床中在诊疗疾病时也要领会空间势态太过与不及之理,了解五行之气的运转规律。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属木,木曰“厚生”,木气升发。女性有特殊的经、带、胎、产的生理功能,需要肝的调节和助推。木气繁盛才能保证女性生理发育完整,同时,孕妇也需要“厚生”之力来帮助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如果青春期时肝气过旺,木之厚生太过,土气调和不及,则易导致性早熟。研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这是痿证的治疗原则之
理解五行本源内涵的空间属性对临床诊治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从“木曰厚生”认识肿瘤的治疗。肿瘤是局部组织的某一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失去正常调控而异常增生的一种疾病。木曰“厚生”,即生长、积累。而肿瘤正是细胞的过度生长,为木行失德。肝属木,主升发,主疏泄,调畅气机。杨永
又如从火论治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医学上属于“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最早论述了此疾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甘者令人满,故其气上溢转,转为消渴。”脾瘅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不能为胃布散精气,化热生浊,转为消渴。此为火行正德之气失调、气血与精微布散紊乱,是典型的火行之正德布施失常的状态。仝小林院士据此提出了糖尿病的“脾瘅”学说,并从“火”治疗糖尿
至于当前空间代谢组、空间脂质组、空间转录组以及空间蛋白组学等新兴科研技术在肿
基于五行空间观和《尚书·大禹谟》《内经》等经典文献,五行本源内涵应为:水曰“惟修”,火曰“正德”,金曰“利用”,木曰“厚生”,土曰“惟和”。《尚书·洪范》进一步通过取类比象,用“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描述了五行之象。本文针对五行理论提出的新见解,可能对更好地运用五行学术、理解中医理论、诊治临床疾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余情,吴子建,蔡荣林,等.《难经》针法中的阴阳五行观[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4):13-15. [百度学术]
舒茂宇,朱红俊,周颖祺,等.中医五行学术空间观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11):235-239. [百度学术]
郑洪新,杨柱.中医基础理论[M].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29-30. [百度学术]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54-267. [百度学术]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3 [百度学术]
颜隆,贺娟.论五行学说起源、发展和演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9):709-713. [百度学术]
贺娟.论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形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7):437-440,447. [百度学术]
贾春华,吴彤,刘庆华,等.中医五行推理结构的图尔敏论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8):682-687. [百度学术]
刘庆华,贾春华.中医五行研究论争史略[J].中医杂志,2022,63(13):1205-1210. [百度学术]
方芳,栗明,王棱霞,等.五行学说内在逻辑矛盾[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18-1019. [百度学术]
朱红俊,陆曙.五运与六气时空属性的差异探讨[J].中医研究, 2020,33(3):1-3. [百度学术]
陈久金.陈久金天文史自选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88-312. [百度学术]
刘楚昕.五行之“行”的含义及其在先秦两汉的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5):87-94. [百度学术]
蔡安琼.中医辨证治疗儿童性早熟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11):53-55. [百度学术]
张邵青,邱美榕,吴追乐.“治痿独取阳明”的古今研究及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2):9-12. [百度学术]
杨永,王笑民.基于“肝主生发”从肝论治肿瘤的复发与转移[J].中医杂志,2023,64(1):95-97. [百度学术]
殷东风,田奎正,高宏,等.中医“调理气机”法对肺癌患者症状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119-1120,1128. [百度学术]
陈嘉斌,徐国暑,余志红,等.柴可群从肝论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3041-3044. [百度学术]
邸莎,杨映映,赵林华,等.从“火”论治糖尿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2):1765-1768. [百度学术]
SUN C,WANG A,ZHOU Y,et al.Spatially resolved multi-omics highlights cell-specific metabolic remodeling and interactions in gastric cancer[J].Nat Commun,2023,14(1):269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