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5月福建省人民医院男科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张敏建教授的门诊病例有效数据2560条(就诊例次),共计208味药物,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然后通过SPSS Modeleer 18.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
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为茯苓、柴胡、甘草、白术、黄芩、当归、半夏、巴戟天、白芍、苍术,温、寒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所用药物主归肝、脾两经;排名前3位的药物功效种类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芩、白术、泽泻、麦冬、白芍、柴胡和甘草;共得到4项聚类,这些聚类为五子衍宗丸、一贯煎、五苓散、逍遥散、温胆汤等方的化裁。
·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张敏建教授(以下简称为“张师”)是福建省名中医,其在40余载的男科疾病诊治过程中,始终秉承中医扶阳理念,运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男科疾病,创制“桂精汤”治疗早泄;倡导“从肝论治”前列腺疾患,在经方“四逆散”的基础上创制“艾可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创“石萆汤”“桃花葚精汤”“七子益肾汤”“十子益肾汤”“还五十子汤”等辨治少弱精不育症;从肝脾入手,创“萆藿汤(原名八仙汤)”治疗阳痿病,并开展了前列腺炎中医证治及应用的科学研究。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师治疗男科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名医临床用药特点,以期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5月福建省人民医院男科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张师的男科门诊病例数据。数据主要包括门诊时间、诊疗号、姓名、性别、主诉、现病史、舌脉、辅助检查、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药处方等诊疗信息。门诊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已自动进行规范化,导入了标准的中药名称、中医证候名称、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中医药名词术语等数据。
共提取了完整有效的门诊记录2560条(就诊例次),其中,10岁≤年龄<20岁者10条,20岁≤年龄<30岁者633条,30岁≤年龄<40岁者1195条,40岁≤年龄<50岁者376条,50岁≤年龄<60岁者180条,60岁≤年龄<70岁者129条,70岁≤年龄<80岁者25条,80岁≤年龄<90岁者12条;涉及的男科病种有10余种,出现频率较高者为男性不育症、勃起功能障碍、早泄、血精病。
2560首处方中,共有208味药物,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分别为茯苓、柴胡、甘草、白术、黄芩、当归、半夏、巴戟天、白芍和苍术。见

图1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的高频次(频次≥400次)药物分布
208味药物中,以温性、寒性药物为主;甘味药物的总用药频次最多,苦味药次之。见
四气 | 用药统计 | 频次统计 | |||
---|---|---|---|---|---|
用药个数 | 百分比(%) | 用药频次 | 百分比(%) | ||
温性 | 76 | 36.54 | 13790 | 38.14 | |
寒性 | 70 | 33.65 | 12482 | 34.52 | |
平性 | 47 | 22.60 | 8517 | 23.55 | |
凉性 | 11 | 5.29 | 1237 | 3.42 | |
热性 | 4 | 1.92 | 134 | 0.37 |

图2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的药物五味频次分布图
208味药物中,共涉及20种药物功效种类,排名前3位的药物功效种类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见

图4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的药物功效频率分布图
建模环节中,运用Apriori算法对诊疗项目中的中药处方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将数据整理成0和1的格式(如果用了这味药物标记为1,没用这味药物标记为0),通过源节点,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中,将数据类型选择为标记,角色为两者,在模型选项板下,把Apriori节点与类型节点相连接,按照预定义角色,设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80%,最大前项为5,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Apriori算法,一共产生3519条规则。常用的两种、三种药物关联规则分别见
序号 | 支持度前5名 | 序号 | 置信度前5名 | ||||||
---|---|---|---|---|---|---|---|---|---|
药物组 | 实例 | 支持度(%) | 提升度(%) | 药物组 | 实例 | 置信度(%) | 提升度(%) | ||
1 | 白术→茯苓 | 1220 | 47.656 | 1.348 | 1 | 北沙参→麦冬 | 269 | 100 | 3.507 |
2 | 当归→柴胡 | 866 | 33.828 | 1.502 | 2 | 车前子→菟丝子 | 277 | 99.639 | 5.891 |
3 | 半夏→陈皮 | 841 | 32.852 | 2.854 | 3 | 薄荷→白芍 | 476 | 99.580 | 3.113 |
4 | 半夏→茯苓 | 841 | 32.852 | 1.328 | 4 | 薄荷→柴胡 | 476 | 99.580 | 1.722 |
5 | 白芍→甘草 | 819 | 31.992 | 1.617 | 5 | 牡蛎→龙骨 | 256 | 99.208 | 9.961 |
序号 | 支持度前5名 | 序号 | 置信度前5名 | ||||||
---|---|---|---|---|---|---|---|---|---|
药物组 | 实例 | 支持度(%) | 提升度(%) | 药物组 | 实例 | 置信度(%) | 提升度(%) | ||
1 | 甘草+柴胡→茯苓 | 1031 | 40.273 | 1.266 | 1 | 薄荷+白芍→柴胡 | 474 | 100.0 | 1.730 |
2 | 甘草+茯苓→柴胡 | 1025 | 40.039 | 1.394 | 2 | 薄荷+柴胡→白芍 | 474 | 100.0 | 3.126 |
3 | 白术+甘草→柴胡 | 771 | 30.117 | 1.483 | 3 | 薄荷+当归→白芍 | 472 | 100.0 | 3.126 |
4 | 白术+甘草→茯苓 | 771 | 30.117 | 1.435 | 4 | 薄荷+当归→柴胡 | 472 | 100.0 | 1.730 |
5 | 白术+柴胡→甘草 | 770 | 30.078 | 1.697 | 5 | 薄荷+白术→白芍 | 469 | 100.0 | 3.126 |
将所有的药物整理成共现矩阵格式,导入Gephi0.9.2软件中,通过K-core分析方法,用于发现药物核心组合。选择K-core为65以上,度值为120以上,并制作网络图(见

图5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的药物核心组合K-core网络图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该方法能够发现数据的内部结构,拥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等特征。本研究对出现频率≥40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 25.0中,选择分析菜单,系统聚类里的R型聚类,由于预先不知道分类情况,聚类成员设置为5-10类进行探索性分析,连接方式为组间连接,方法为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药物进行聚类,得出4项聚类。聚类Ⅰ为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麦冬、川楝子;聚类Ⅱ为泽泻、桂枝;聚类Ⅲ为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白芍、当归、柴胡、甘草;聚类Ⅳ为茯神、远志、枳实、竹茹、半夏、陈皮、黄芩、苍术、石菖蒲、粉萆薢、巴戟天、蛇床子。聚类树状图见

图6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高频次药物的聚类树状图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方剂配伍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名中医的临证经验,从而更好地继承其学术思想。非结构化的病历文本数据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诊断和治疗等信息,有效挖掘这些数据能够为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诊断或治疗等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文本处理技术提取门诊病历的有效数据,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关联规则分析,以目前生物医疗数据挖掘领域主流的R语言工具对这些数据隐含的关联信息进行挖掘,以期为中医学术传承提供思路。
本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张师门诊治疗的男科疾病以男性不育症、勃起功能障碍、早泄、血精病为主。从提取的药物信息来看,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味中药依次是茯苓、柴胡、甘草、白术、黄芩、当归、半夏、巴戟天、白芍和苍术;中药四气五味以温性、寒性、甘味、苦味频次为高;归经以肝、脾经为主;排名前3位的药物功效种类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
张师辨治男科疾病处方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构显示,常用的两种药物关联规则中支持度较高的有白术→茯苓,当归→柴胡,半夏→陈皮等,置信度较高的有北沙参→麦冬,车前子→菟丝子,薄荷→白芍等。常用的三种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中支持度较高的有甘草+柴胡→茯苓,甘草+茯苓→柴胡,白术+甘草→柴胡等,置信度较高的有薄荷+白芍→柴胡,薄荷+柴胡→白芍,薄荷+当归→白芍等。这些常用药物组合多具有健脾疏肝的功效,充分体现了张师治疗男科疾病注重健脾化湿、疏肝解郁,“从肝论治”的学术思
聚类分析得出4项聚类,聚类Ⅰ为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麦冬、川楝子,这与五子衍宗丸、一贯煎的药物组成相似,体现张师主张疏肝养阴,补肾调精的治疗思想,以及男科临证不可妄补肾阳之理
此外,张师临证常根据闽地多湿的特点,加用燥湿化痰、疏肝健脾之药,如陈皮、茯苓、白术、柴胡等。《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可见,足厥阴肝经与阴器的联系最为密切,故有“肝司阴器”之说,这亦是张师主张从肝论治男科病的重要原因。五行生克之中木克土,《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可见肝病最易累及脾土。若肝气疏泄正常,气机畅达,可使脾气升、胃气降的运动稳定有序,为脾胃正常纳运创造条件,促进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若肝疏泄机能失常,可致脾失健运,清气下陷,见腹胀、腹泻之症,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所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湿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木乘土,脾失健运,易致水湿中阻,水湿内阻日久,反困脾土,使肝失疏泄,黄元御在其《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等著作中有“土湿木郁”“湿旺木郁”“土湿木遏”等记
本次数据挖掘高频药物中,以茯苓为最,而后依次为柴胡、甘草、白术、黄芩、当归、半夏、巴戟天、白芍和苍术。茯苓善除中焦之湿,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描述茯苓:“气味俱淡,性平。善理脾胃……盖其性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膀胱,为渗湿利痰之主药。”白术、苍术、半夏均可燥中焦之湿,与茯苓同治中焦之水湿,助木气条达之性。柴胡可疏肝解郁,善调畅肝之气机。甘草甘缓入脾经,补气健脾之功效卓著,且亦有保肝功效。甘草的活性成分包括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和甘草次酸(lycyrrhetinic acid,GA),研
名老中医是当代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的杰出代表,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验丰富,凝练了大量有效的时方、验方,这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发展有重要意
参考文献
张敏建,郭军.疏肝理气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2,8(1):76-78. [百度学术]
史亚磊,程宛钧,欧洋帆,等.张敏建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八法[J].光明中医,2015,30(8):1628-1629. [百度学术]
彭明健.张敏建教授在男科病后调摄养护中运用健脾补肾疏肝通三焦法的经验[J].福建中医药,2019,50(2):67-68. [百度学术]
程宛钧.张敏建老师从相火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62-64.. [百度学术]
史亚磊,程宛钧,邓日森.张敏建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治疗男性疾病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8):100-102. [百度学术]
程宛钧,陈阿文,史亚磊,等.张敏建教授辨湿论治男科病的经验[J].福建中医药,2016,47(1):5-6. [百度学术]
孙宁宁,叶永安.“土壅木郁”理论及其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5,10(3):383-386. [百度学术]
杨晓宇,苏秀兰.甘草次酸保肝功效的通路作用机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9,28(1):66-70. [百度学术]
柏琳,任玉兰,陈姣,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的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6):1446-1448. [百度学术]
武红莉,荆志伟,王忠.中药复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3):224-226. [百度学术]
范铁兵,宁秋萍,杨志旭,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0):221-22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