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感、嗳气、反酸、中上腹胀痛或烧灼样感等。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FD的发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报道,我国FD发病率约为20%,居世界前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的老年FD患者,共计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7;年龄(71.32±6.02)岁;病程(4.35±1.73)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19;年龄(71.45±6.76)岁;病程(4.43±1.8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KY-011-02)。
参照《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1)已确诊为器质性原因所致消化不良者;(2)合并有严重脏器或代谢、精神系统疾病者;(3)既往有锁骨、肋骨、胸骨骨折史及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4)合并过敏性皮炎、特发性皮炎及湿疹的患者;(5)近2 w有服用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调护,包括: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调整饮食,每日充足的膳食纤维,避免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调畅情志,避免精神紧张;规律生活,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采用“通调三焦”推拿法治疗,具体方法及操作顺序如下。(1)按揉膀胱经穴,双手拇指按揉患者脾俞、胃俞、肾俞及大肠俞各1 min;按揉足三里1 min;从肾俞至大肠俞方向推擦腰部9次。(2)按揉任脉之上、中、下脘穴各1 min;按揉天枢穴1 min;从任脉膻中至曲骨穴推按9次。(3)按揉肝经穴,大拇指按揉患者两侧期门至章门穴之间的肝经,各1 min;手掌斜擦胁肋部从期门至章门穴9次。(4)揉腹法:双手交叠并依次按揉其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行10~15次。(5)按压呼吸法:施术者双手掌五指并拢重叠于患者胸骨柄(膻中穴区),嘱其自然深呼吸,施术者双掌随之吸气时上抬、呼气时下按,并于呼气末时瞬间提起,抬离胸部,共15~20次。接着在其胸廓下段重复按压15~20次(女性患者治疗现场须有其他医生),操作同按压胸骨柄法。再接着术者一手掌放在患者腹部约剑突下5 cm处,于患者吸气时手掌顺势抬起,呼气时手掌顺势向下及头顶方向进行按推,在呼气末时瞬间提起,抬离患者腹部,同时另一手掌辅助按压胸剑结合部,同样在吸气时上抬,呼气时下压,呼气末突然抬离,重复15~20次。最后继续上述揉腹法15~20次(操作中以听到患者肠鸣音增强为佳)。每次约操作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 w。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主要症状的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3个主要症状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n | 时间 | 脘腹痞闷 | 胃胀痛 | 食少纳呆 |
---|---|---|---|---|---|
观察组 | 31 | 治疗前 | 2.39±1.18 | 2.12±1.15 | 2.09±1.12 |
治疗后 |
0.75±0.6 |
0.82±0.6 |
0.57±0.5 | ||
对照组 | 31 | 治疗前 | 2.48±1.21 | 2.17±1.17 | 2.15±1.13 |
治疗后 |
1.63±1.1 |
1.46±0.8 |
1.08±0.7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74.19%。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观察组 | 31 | 7(22.58) | 14(45.16) | 8(25.81) | 2(6.45) |
29(93.55 |
对照组 | 31 | 3(9.68) | 9(29.03) | 11(35.48) | 8(25.81) | 23(74.19)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ND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NDSI评分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1 | 81.62±15.34 |
38.19±13.0 |
对照组 | 31 | 82.47±16.82 |
56.71±13.5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N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NDLQI评分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1 | 75.80±14.69 |
41.27±11.9 |
对照组 | 31 | 76.52±13.78 |
57.83±12.0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消化道异常运动、肠道微生态失衡、内脏感觉过度敏感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
FD归属于中医“痞满”“胃痛”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胃失和
中医学认为,上、中、下三焦虽有其各自特定的部位与功能,但均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人体周身气血的生成与运行皆有赖于上焦肺之主气和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若心不能主血、行血,则可致气血虚滞、血脉无以畅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
腹部和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以及八条奇经均有十分密切之联系,按揉摩腹部可通过这些经络系统斡旋中焦气机,广泛激发经气,调和气血,同时通过手法刺激直接作用于有形之脏腑而健脾和胃,改善胃肠道之消化能力。按压呼吸法可通过膻中穴理气宽胸,降逆和胃,同时通过按压、呼吸协调运动,进一步改善胸廓弹性,提升心肺功能以达到气调血和,脉络畅通,进而通畅中焦脾胃气机。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以及任脉之上、中、下脘穴,并配合天枢、足三里等诸穴,共奏健脾益肾、调理胃肠、理气和中之功效。按揉肝经则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消郁除胀,同时以复肝升肺降、脾升胃降诸气顺达之意。通过该套手法通调三焦气机,使各脏腑功能协调作用,脾胃气机升降有序,则诸症可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通调三焦”推拿法干预老年FD,可明显缓解患者脘腹痞闷、胃胀痛、食少纳呆等症状,改善症状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多潘立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远期随访,今后将扩大样本,增加随访研究,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FORD A C,MAHADEVA S,CARBONE M,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 [J].Lancet (London, England),2020,396 (10263):1689 -170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