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帝内经》蕴含的中医药学知识,充分彰显着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运用生命科学知识内涵传承着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优秀品质借助医药学知识得以传扬,儒家思想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实例。而《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体系时所应用的古老十月太阳历法知识,更是帮助人们理解诸如《诗经》《管子·五行》等内容的重要门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党经过百年努力,前赴后继,终得成功的根本缘由,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笔者不由得联想《黄帝内经》曾经告诉后人,要想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就必须做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厌,合也)于己。如此,则道(医学原理、法则)不惑而要数(数,音义同‘术’。要数,即指中医药理论和诊治技术)极(穷尽、彻底),所谓明(明达事理,达到掌握医学知识的最高境界)也”(《素问·举痛论》)。《黄帝内经》在此处强调的“三结合”治经模式,与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遵循“两个结合”而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相契合,这是笔者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有所感悟的思维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高境界和最优秀的结晶。基于这一认识,以两位领袖对中医药的评价,就是此处举例阐述在自己研读习总书记有关“两个结合”讲话精神的体悟。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习总书记于2010年对中医药学有更为高屋建瓴的评价,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借此机会,笔者汇报自己对领袖评价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简称“宝库”)、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简称“钥匙”)的粗浅体会。
将中医药学称为“宝库”“钥匙”的理由之一:《黄帝内经》蕴含的中医药学知识,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为政之本,务在于安民”(《淮南子·诠言训》),这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最大政治和最优秀的文化传承,也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尊崇的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建党百年就取得了“完胜”,究其原因,就是将“为人民服务”立党宗旨与延续几千年“以人为本”的中华文脉紧密结合的结果。而《黄帝内经》在其开篇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原文充分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本”思想,贯穿于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将中医药学称为“宝库”“钥匙”的理由之二:《黄帝内经》蕴含的中医药学知识,以生命科学知识传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之学。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诸子各自的价值取向和学术立场都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黄帝内经》毫无例外地将先秦诸子的学术精髓,作为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而予以传承和发
儒家思想初创于殷商,成熟于孔孟,改造于董仲舒,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以降封建王朝立国的最大政治和价值取向。儒家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此处仅就“等级观念”“和为贵”“一分为三”原则等内容举例陈述。
等级观念是儒家学术要旨之一,《黄帝内经》以此为据,构建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藏象”理论,诸如“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并将其发扬得淋漓尽致。
在儒家“等级观念”和“中央集权”主旨影响下,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的“心主思维”认识。就“思”字发生、发展脉络而言,无论是殷墟甲骨片、还是陕西周塬考古发现甲骨片中的“囟”字有两读:名词读nǎo,音义同“脑”;动词读sī,音义同“思”。期间经过金石文的“心脑共主思维”(字形上囟下心建构)阶段,经孟轲定义为“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始,就确立了中华文化“心”为人体的思维器官传统认识,《黄帝内经》对此予以详细地表达(《灵枢·本神》)。“心主思维”观念的发生,是在儒家“等级观念”和“中央集权”的思想影响下,认为人的头颅和四肢一样位于人体周边的“蛮夷之地”,主思维这一重要的机能,只能由担负生命核心作用“心”脏承担,在此理念驱使下,将原本甲骨文中的“脑”(囟)主思维,逐步化变“心”主思维的观
儒家倡导的以“和为贵”(《论语·学而》)原则,《黄帝内经》在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将“和”的理念作为人体生命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具体指标有:(1)“血气和”,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和谐有序;(2)“志意和”,即人的精神意识,人体各项机能相互协调;还有人对生存环境中社会的、自然的适应性;(3)“寒温和”,包括人体生理状态下体之温寒热的调适和谐;机体在疾病状态下寒温的调适;人体之寒温与自然气候寒温之调适,即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这就是“人之常平”的具体评价内
“以三分观点观察一切和处理一切,构成了儒学的基本方法——三分法
仅从上述之例,就可以窥测《黄帝内经》缔造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中先秦儒家思想的遗痕,至于先秦第一子管
将中医药学称为“宝库”“钥匙”的理由之三:《黄帝内经》在缔造中医药学时,将秦汉时期先进、科学的天文历法学成就,运用于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构建,因而研读中医药学,既可以追溯和领略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之美,还能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真谛。因为“不懂天文历法的文化继承,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瞎子摸象’,二是‘树林中捡叶子’。两种现象,一个结果——不及根本。不懂天文历法的文化批判,只有一个结果:只能是大门之外的呐喊
《黄帝内经》应用了6种历法知识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此处仅以其中所用十月太阳历法知识为例,就能明白为何将《黄帝内经》缔造的中医药学称为“宝库”“钥匙”的理由。只要了解十月太阳历法的基本特
无论是从事行政管理,或者教学科研工作,当下都必须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和业务素养,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孙理军,张登本.《黄帝内经灵枢经》点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6:5-6;320-324. [百度学术]
张登本.《黄帝内经》二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4:1-24. [百度学术]
张登本.张登本中医经典二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8:313-324. [百度学术]
庞 朴.儒家辩证法研究[M].中华书局,1984:101. [百度学术]
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论《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络模型的构建[J].中医药通报2021,20(6):1-6. [百度学术]
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论《黄帝内经》基于“三阴三阳”构建的运气理论基本模型及其意义[J].中医药通报2021,20(6):1-6. [百度学术]
张登本.管仲学术思想对《黄帝内经》中医药理论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22,22(10):1-3. [百度学术]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彝族文化[J].彝族文化研究,2013,10(2):卷首语. [百度学术]
穆俊霞,张登本,刘 星.中医药自信教育视野下如何进行《黄帝内经》的教与学之六:溯本求源(天文历法)[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3(2):17-2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