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疗肺癌晚期学术思想撷  PDF

  • 孙雨昕 1
  • 祝盼盼 1
  • 卢梓铤 1
  • 兰智慧 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最近更新:2024-07-15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手术、放疗及化疗目前是晚期肺癌的主流治疗方式,其治疗进程多呈正向、积极的回馈。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指出,经或未经西医治疗的晚期肺癌,多数患者可出现以正气虚为主的表现,故提出“治病留人”为晚期肺癌的重要治疗思路,旨在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延长其生命。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根据组织学分类,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中医学有“积聚”“岩”“癥瘕”等病名,现代医学的癌病与之类似。《灵枢·九针论》记载:“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

1]认为“瘤”的病因来自非节令所主的风邪。《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提出“邪积正衰”的病机,痰、食、血等有形实邪与正气相搏,聚积胸中,阻滞气道:“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2]肺癌归属于中医学“肺积”“息贲”“咯血”“胸痛”等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的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瘀、毒,三者互结,日久累积为癌块,并通过三焦网络发生转移,破坏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肺癌病程长、迁延不愈且复杂多变,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仍是西医的手术及放疗、化疗,肺癌患者经过这些治疗后常常伴有以正气虚为主的不良反应。

洪广祥教授(以下尊称为“洪老”)从医六十载,博览经方,撷取各家学说,结合卓越的学识及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肺癌诊治的独到见解。洪老从正虚痰瘀互结的角度,以及改善肺癌患者自身内环境、抑制肺癌进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治病留人”的治疗思路,旨在探索与开拓临床中西医联合治疗肺癌的新思路。笔者团队依托于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长期致力于洪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工作,现将其治疗晚期肺癌的学术思想阐述如下。

1 正气虚是晚期肺癌及肺癌术后的主要临床证型

外科手术是NSCL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治愈几率大、复发概率[

3]。王怡超[4]研究表明,肺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常伴有类似“肺痿”气阴两虚的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乏力、纳差、痰中带血、口干舌燥等,甚者数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林宇[5]研究发现,患者的术后证型以气阴两虚证较为突出,多见胸背痛、咯血、发热、多汗等症状;姚丽[6]研究认为,疼痛、咳嗽、头晕、气促、疲劳等是肺癌患者术后的核心症状,符合以气虚证为主的证型表现。

放疗在早期NSCLC患者的根治性治疗、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局部治疗和姑息治疗中同样功不可[

3]。但放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常见的影响预后的问题。贺婷婷[7]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除了乏力、咳嗽、食欲不振、恶心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外,放疗还会引起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损伤等疾病;张[8]认为,放疗会导致正气损耗,“精气夺则虚”,故而放疗后的患者会产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的表现;常春禹[9]研究发现,放疗治疗NSCLC,心脏会不可避免受到放射,出现心包、心肌、瓣膜、冠状动脉等的疾病。心、肺居于上焦,就解剖位置而言,二者相隔较近,放疗肺部,不可避免会损伤心脏。中医认为,心是“一身之君主”,主血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赖心气推动和滋养,心脏受损,则意味着主血脉的功能降低,进而导致各脏腑的功能减退。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临床上化疗以含铂类二药联合方案为一线化疗方案,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治[

1]。李俊魁[10]研究发现,胃肠道反应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其他症状还包括骨髓抑制、运动功能障碍、心悸等中医虚证的表现;施丹丹[11]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多数患者化疗后易出现疲乏和睡眠障碍。

综上所述,西医的治疗对肺癌治愈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会伴随各种以中医正气虚为主的临床表现。洪老基于肺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针对性地提出肺癌治疗当以扶正补益为主要治疗手段,兼顾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等,将“治病留人”作为晚期肺癌的治疗原则。

2 病因病机

洪老认为,正气不足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肺癌产生的重要内因,影响着肺癌的发展与扩[

12]。《医宗必读·积聚[13]提出,“积”的病机为邪盛正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不足,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患者正气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无不伤气动血,耗伤先后天之本;二是癌块消耗人体正气,使患者容易感受外邪,继发其他脏腑的疾病。《素问·评热病论[1]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抗邪气的方法可见于《素问·刺法论[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基于此,洪老认为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补益正气是关键性的治法。由于患者已是疾病晚期,无法接受纯补之药物,故洪老在治疗时,提倡少用纯补之品,使用的药物应以补其脏腑之气为主,如白术、茯苓以补脾气为主,麦冬、百合以补肺气为主,促进脏腑活力。

痰、瘀是肺癌晚期的加重因素和病理产物,即“邪”,痰和瘀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洪老认为,痰瘀互结是肺癌晚期的重要病机。正气虚影响肺行气、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气血停滞,日久生瘀,阻滞肺络,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津液停聚于肺则形成痰浊,肺的生理功能进一步受影响,加重血瘀;痰瘀胶结,作为病理产物,消耗人体正气,阻滞气血运行,加重肺癌的进程。

3 治病留人

基于《黄帝内经》“以平为期”的准则,洪老提出晚期肺癌“治病留人”的观点。其主张以扶正补益为主:通过补肺调动肺朝百脉的功能,滋养五脏六腑,调节全身气血阴阳;益肾滋先天之本,温煦命门之火;健脾补后天之本,吸收水谷精微之气,固护正气。其还主张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等对症治疗为辅,减少“内生之邪”对机体的进一步耗伤,避免外邪引动再次发病,同时又保持癌块的稳定状态,使其不再进展。洪老治疗晚期肺癌时兼顾主次,面面俱到。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全文贯穿“保胃气、存津液”的原[

14]。因此,治疗上在补益的同时还要“健脾气”“保胃气”,使补而不壅,温而不燥,补运结[12]。肾是“先天之本”,但不可滥用“壮火之品”,否则元气不补反散。补肾采用以“温煦”为主的“少火之品”进行治疗,是疾病晚期补元气的有效方法。

肺癌晚期患者虽有痰瘀,但不可轻易涤痰、破血,因晚期正气虚弱,强攻会进一步耗损正气,使得症状加重。洪老主张癌块应以“散”“行”为主,减少药物伤正的机会,常用猫爪草、法半夏、郁金、瓜蒌等药物,用药轻灵而不壅滞。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旨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以达“人瘤共存”的目的。

4 辨证论治

洪老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总结出肺癌晚期存在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肺证和痰瘀互结证四种证型。

4.1 肺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患者可见面色萎黄,消瘦,食少,神倦乏力,气短,咳嗽无力,还可伴有咳嗽、咯痰、舌体有瘀斑等症状。脾主运化、升清,亦主统血;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助心行血。脾肺与气血的运行密不可分,肺脾两虚则导致气血运行无力,精微不得散布。对于该证患者,洪老常选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法半夏、陈皮、猫爪草、天浆壳、牡荆子、鬼箭羽、川芎等药物,以达补益肺脾,祛痰行瘀之功。

4.2 气阴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或痰夹血,低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少或无苔,脉象细弦,兼有头昏耳鸣,消瘦,食少,神倦乏力,舌下可见络脉迂曲,或见瘀斑、静脉怒张等。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推动血的运行,则形成瘀血;血为阴液,阴液亏少则导致阴虚等诸多症状发生。治宜益气养阴,祛痰消瘀。洪老常选用太子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玉竹、山药、黄精、墨旱莲等养阴益气之品,并选用活血化瘀药,如牡丹皮、桃仁、赤芍等,祛瘀生新,推动血行。以低热为明显症状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十大功劳叶等。肺癌晚期预后不佳的患者,可见面削形瘦,大肉尽脱,此为阴阳两虚证,预示患者已经进入生命垂危阶段,需中西医联合治疗。

4.3 瘀血阻肺证

瘀血阻肺证患者主要以各种瘀血征象为主,如面色晦暗,舌紫黯、有瘀斑,舌下络脉迂曲或怒张,胸痛有定处,兼有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憋,消瘦、乏力等。洪老常用鬼箭羽、猫爪草、桃仁、鳖甲、苏木、瓜蒌皮、郁金、党参或人参、白术、薏苡仁、大枣等药物化瘀消癥,扶正健脾。

4.4 痰浊瘀结证

痰浊瘀结证患者的主要症状以“痰”和“瘀”为主。痰的症状有二:一是有形之痰,表现为咳嗽咯痰,痰质黏稠,痰白或黄白相兼;二是无形之痰,可存在于身体各处,表现为胸闷气憋,舌苔黄腻或黄厚腻。瘀则以胸部的血瘀为主,表现为胸部闷痛,脉弦或弦滑,或伴舌体有瘀斑。这类患者多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治法为祛痰化瘀,扶正健脾。洪老多选用猫爪草、黄药子、葶苈子、浙贝母、天浆壳、海蛤壳、桃仁、土鳖虫、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等。洪老还提出,此证型易出现“痰瘀化热”现象,必要时可酌选鱼腥草、荞麦根、十大功劳叶、七叶一枝花、天葵子之类清泄热痰的药物。

由于晚期肺癌患者病情长,久而未愈,气血阴阳已严重失调,正气耗损重,与邪实的矛盾突出,病情演变复杂,临床上多种证型可并见,并可有其他证型出现,如肝郁气滞证、肺肾两虚证等。临证应不拘泥用药,可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加减。

5 病案举隅

叶某,男,73岁,2005年3月1日初诊。患者于2004年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下肺一片阴影,高度怀疑占位性病变,之后于上海某医院确诊为右下肺腺鳞癌,遂于当年10月底行肺癌切除手术,术后未行放化疗。刻下症见:形体消瘦,气短难续,动则加重,右胸紧束感明显,偶有隐痛,胸闷不适,咳嗽,咯少量白痰,纳寐可,二便平。面色及舌质暗,苔薄白,脉虚略弦。既往史:2001年1月因心肌梗塞行支架术;2型糖尿病病史。中医诊断:肺积,辨为气虚血瘀证。治法:补益元气,散瘀通络。处方予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黄芪30 g,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15 g,当归10 g,升麻10 g,柴胡10 g,陈皮15 g,炙甘草10 g,锁阳15 g,山茱萸15 g,桂枝10 g,桃仁10 g,丹皮10 g,赤芍20 g,薤白10 g,胡颓子根20 g,肉苁蓉15 g,胡芦巴10 g。30剂,每日1次,每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药汁混合,早、晚分服。

药后患者气短乏力症状改善,体力增强,病情稳定,信心倍增。守原方随证微调1年后,患者症状稳定,动则胸闷气喘症状明显改善,纳寐可,二便平,生活能自理。2006年4月初复查胸部X线检查,提示未见新病变。嘱患者继续坚持中医药治疗,以达扶正抗癌的目的。

按 患者为老年男性,以形体消瘦、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为主症,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支持肺腺鳞癌的诊断。患者消瘦之态提示久病体虚,伤及正气;胸闷痛等说明胸中存在实邪,不外乎痰饮、血瘀;面色及舌质暗,苔薄白,脉虚略弦,进一步提示体内瘀血阻络,气血不畅,失于荣养。四诊合参,辨为气虚血瘀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患者肺脏功能失调,导致其主气功能下降,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形成瘀血,同时朝百脉的功能受到损害,亦使其他脏腑失于荣养,其中以脾、肾两脏最为突出。脉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导致气运行不畅。故方选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补益元气,健运后天之本,调畅气机;散瘀通络,为新血的运行与气机的生成提供条件。初诊中黄芪、党参、炙甘草以补中益气为主,健运中焦之运化;白术、茯苓、陈皮以健脾燥湿为主,既可补脾气,又可预防脾气虚弱而生痰生湿,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当归活血行血,促进血液之新陈代谢;升麻、柴胡调动气的运转,有助于正气畅达全身;锁阳、山茱萸、肉苁蓉、葫芦巴是以“少火生气”为理论依据,通过温煦肾阳以达生成元气的目的;桂枝善于畅通营卫,温通经脉,薤白行气通阳,二者共同起温阳之功;桃仁、丹皮、赤芍则以活血为主,避免患者继续生成瘀血;胡颓子根止咳止血,是洪老治疗肺癌的特色用药。本方以扶正、行气、活血为法,尚有滋补不滋腻、行气不散气、活血不伤正的特点,诸药合用,可达补益元气,散瘀通络的目的。药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则在原方的基础上微调随证加减,后仍长期服用本方。追踪随访,患者症状稳定,癌块未有复发,生活质量提高,说明此辨证思路有效。本案充分展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特色,体现“治病留人”“人瘤共存”的诊治原则。

6 小结

洪老深刻体会到肺癌本虚标实的本质,正虚痰瘀互结的病机,认为晚期肺癌的病情不可逆转,但可以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辨证论治,减少手术及放化疗带给患者的痛苦,达到“以平为期”“人瘤共存”“治病留人”的目的。洪老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扶正与祛邪兼顾,以补助攻,灵活运用,补益而不壅滞,行散而不伤正,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控制肺癌的发展,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7,197581. [百度学术] 

2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68. [百度学术]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9):1-28. [百度学术] 

4

王怡超焦丽静张宝云.“治气为先”康复治疗对肺癌术后症状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694-2698. [百度学术] 

5

林宇付鉴喻秀兵.肺安汤对肺癌术后症状的缓解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2):21-23. [百度学术] 

6

姚丽郑娥杨梅.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症状调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3301):84-88. [百度学术] 

7

贺婷婷贝宴屏徐国栋.肺综合康复训练对肺癌放疗患者肺功能和症状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20-123. [百度学术] 

8

张霆陈波赵小飞.益气养阴法对肺癌放疗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2115):52-55. [百度学术] 

9

常春禹汪庚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5):712-716. [百度学术] 

10

李俊魁韩慧.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2):124-125. [百度学术] 

11

施丹丹.蒙药苏格木乐-3汤联合蒙医温针治疗肺癌化疗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10):20-21. [百度学术] 

12

洪广祥. 论中医药治疗肺癌[J]. 中医药通报200763):5-8. [百度学术] 

13

李中梓.医宗必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15. [百度学术] 

14

任宁杨惠婷叶海勇.《伤寒论》六经病误治与“胃气津液”的关系探析[J].国医论坛2018336):6-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