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基于文献计量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现状与热点分  PDF

  • 王钰 1
  • 曹乾安 1
  • 董志威 1
  • 徐小港 1
  • 徐义峰 1
  • 李钦才 2
  • 熊俊 2
  • 李琳慧 2
  • 黄彪 2
  • 刘慧 2
  • 付勇 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最近更新:2024-06-17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方法

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年度发文趋势、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3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669篇)以综述为主,英文文献(467篇)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为梁繁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高频关键词有针灸疗法、临床疗效、RCT等,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14个、17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阐述了镇痛药、抗氧化剂和相关酶类等研究。

结论

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穴位选择、治疗手段和预防性治疗,温针灸、生活质量和功能连接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前沿。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典型搏动性和单侧头痛,常伴有恶心、畏声和畏光等表[

1]。其发病机制涉及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的相互作用[2]。偏头痛属中医学 “头风”范畴,其患病率为2.6%~21.7%[3],且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高于男[4]。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但具有耐受性差、头痛频率增[5]等局限性。针灸目前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的治[6],其通过调节非特异性生理效应,可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

CiteSpace是一种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适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中的新兴趋势和过渡模式并对其进行可视化。为了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最新进展、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故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1.1.1 数据库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两大数据库。

1.1.2 检索时间

检索建库以来的文献,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首发于1955年,故检索时间设置为195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1.1.3 检索策略及文献筛选

CNKI和WOS的检索策略见图1,文献筛选见图2

图1  检索策略制定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1.1.4 纳入标准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如临床研究等。

1.1.5 排除标准

①重复文献;②数据缺失的文献;③会议记录、报纸等;④学位论文。

1.2 分析工具

利用CiteSpace 5.8.R3分别对纳入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参数设置:时间切片(Time Slicing)为1955-2022年,切片年数(Years Per Slice)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keyword”,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中top N选择“50”,剪枝(Pruning)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Pruning merged network”。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趋势

第一阶段(1955—2009年),这是中英文发文量缓慢增加的阶段。第二阶段(2010—2014年),中文发文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47篇,而英文发文量有下降的趋势。第三阶段(2015—2021年),中文发文量高低交替,而英文发文量稳中有升,在2020年达到最高峰45篇,见图3

图3  1955—2022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年度发文趋势

2.2 作者分析

中、英文文献分别有638、531名学者,其中梁繁荣在CNKI(16篇)、WOS(28篇)发文量均居最高,CNKI、WOS发文量排名前10作者见表1表2,作者共现图见图4

表1  CNKI中针灸治疗偏头痛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No.作者发文量/篇单位
1 梁繁荣 16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赵凌 15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吴中朝 1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4 王京京 1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5 李瑛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6 任玉兰 7 成都中医药大学
7 胡静 7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8 唐勇 6 成都中医药大学
9 汪杏 5 西安市中医医院
10 吴曦 5 成都中医药大学
表2  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No.作者发文量/篇单位国家
1 梁繁荣 28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
2 克劳斯-林德 13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
3 刘路 12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
4 詹尼-阿莱斯 11 都灵大学 意大利
5 王麟鹏 10 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
6 赵凌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
7 李瑛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
8 克劳迪娅-维特 9 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 德国
9 郑晖 8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
10 基娅拉-贝内代托 8 都灵大学 意大利

  

  

图4  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的作者共现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2.3 关键词

2.3.1 关键词共现

在中文文献中,从由607个节点和1432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网络图来看,针灸疗法(频次232,中心性0.56)和临床疗效(频次82,中心性0.66)具有很高的频次和中心性。在英文文献中,由418个节点和1828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网络图来看,随机对照试验(频次71,中心性0.14)和双盲(频次59,中心性0.04)等具有较高的频率和中心性。见表3图5

表3  CNKI、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排名前10的关键词
No.CNKI频数/次中心性No.WOS频数/次中心性
1 偏头痛 513 0.54 1 偏头痛 135 0.04
2 针灸 274 0.69 2 针灸 94 0.06
3 针灸疗法 232 0.56 3 疼痛 85 0.02
4 临床疗效 82 0.66 4 疗效 80 0.06
5 综述 42 0.35 5 头痛 78 0.42
6 中药 18 0.07 6 随机对照试验 71 0.14
7 推拿 14 0.26 7 预防 62 0.12
8 腧穴 13 0.24 8 双盲 59 0.04
9 阿是穴 10 0.24 9 紧张型头痛 56 0.11
10 风池穴 10 0.17 10 发病率 49 0.03

  

  

图5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 5.8.R3中的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聚类结果14个、英文聚类结果17个,以反映网络图中的研究模式和新兴趋势。CNKI关键词聚类modularity Q=0.844>0.3,mean sihouette=0.960>0.5;WOS关键词聚类modularity Q=0.740>0.3,mean sihouette=0.887>0.5,说明关键词整体聚类结果较合理。见表4表5图6

表4  CNKI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
聚类ID文献量轮廓值标签词(选取前3)
#0 103 0.989 针灸、针灸治疗、按摩手法
#1 80 0.998 针灸疗法、针灸、尼莫地平
#2 72 0.906 偏头痛、治疗应用、激光针灸
#3 46 0.976 阿是穴、丝竹空、总有效率
#4 42 0.897 综述、针刺深度、中医
#5 40 0.986 临床观察、疗效观察、临床应用
#6 40 0.968 特定穴、穴位、局部取穴
#7 27 0.993 医案、数据挖掘、放血
#8 26 0.988 中药、临床经验、头风
#9 16 0.989 急性发作、氟桂利嗪、元胡止痛方
#10 15 0.978 太冲、机理、太阳穴
#11 15 1.000 辨证论治、推拿、诊疗思路
#12 9 0.997 刺络放血、交感神经、海绵窦
#13 6 0.999 百会、头维、皮质下
表5  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
聚类ID文献量轮廓值标签词(选取前3)
#0 40 0.922 电针、慢性日常头痛、慢性疼痛
#1 34 0.901 替代医学、辅助、背痛
#2 31 0.762 慢性偏头痛、儿科、生物反馈
#3 31 0.914 针灸镇痛、肉毒杆菌毒素、释放
#4 30 0.846 耳针、机器学习、肩痛
#5 30 0.834 针灸疗法、中枢敏化、外周敏化
#6 25 0.900 文献计量分析、引用空间、偏头痛
#7 25 0.957 过敏性鼻炎、中药、无先兆偏头痛
#8 23 0.871 骨关节炎、腰痛、膝关节
#9 21 0.809 功能性消化不良、α-硫辛酸、辅酶Q10
#10 20 0.903 特异性作用、无先兆偏头痛、经前综合征
#11 19 0.950 声波、安慰针、经络
#12 17 0.919 辅助、伸展、物理疗法
#13 16 0.909 脑血流、疼痛、经颅磁刺激
#14 16 0.915 手术、针灸、癌症
#15 14 0.867 激活、治疗、枕神经痛
#16 14 0.978 紧张型头痛、头痛、中国临床试验登记

  

  

图6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2.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图7图8显示出大数据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水平轴表示年份,垂直轴对应右侧的群集标签。从图7可以看出,中文文献从2007年开始,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逐渐从三棱针、腹针等转向掀针、五行针灸、免疫通路及疼痛的活性物质等研究,这是未来针灸多手段、多途径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研究趋势。从图8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3年英文文献主要集中在头痛分型、诊断治疗和临床实验;2014年以后,英文文献主要集中在生物反馈、血流动力学及脑部研究(如楔前叶、脑连接)等研究,意味着以分子生物方向为代表的新领域的出现。

图7  CNKI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

图8  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

学科间交叉融合的趋势正在加速,任何单一的视角和分析维度难以把握科学前沿的全貌,因为其本身正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图9列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前25个突现词,其中数字“Year”代表数据开始收集的年份,“Strength”为爆发率,“Begin”表示突现开始,“End”表示突现结束。

  

  

图9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突现词图谱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发文趋势

本文检索了1955年至2022年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669篇CNKI文献和467篇WOS文献,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趋势、作者合作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受关注度逐渐升高,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011年至2014年CNKI发文量增长幅度最大,而WOS文献在2015年至2020年增长幅度最大,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与针灸在国际上的传播影响部分有关,表明针灸治疗手段在国外具有一定的认可度。

3.2 核心学者团队及机构——研究全面,合作较少

CiteSpace作者共现图结果显示,CNKI、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分别有638、531名作者。CNKI中以梁繁荣、赵凌、吴中朝、范刚启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WOS中核心作者形成了以克劳斯-林德、刘路、刘存志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研究针刺中枢效应的良好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各项研究中,有助于了解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原理。如在CNKI中,以梁繁荣和赵凌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fMRI研究进行了多项系统综述,促进了对针灸治疗偏头痛起效机制的理[

7]。但WOS较CNKI存在较多关于fMRI临床应用的文献,如ZHENG F等通过fMRI技术,探析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镇痛机制及神经标志[8]。此外,临床实践指南和治疗方案优选是以吴中朝为核心的团队的主要研究方[9],而范刚启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偏头痛的急性期临床观察和选[10]。在WOS中,梁繁[11]研究方向除了神经影像机制外,还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将脑神经影像学和肠道微生物学相结合,揭示了针灸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异同。而克劳斯-林[12]和刘[13]团队注重针灸预防偏头痛、脑功能结构和神经机制的探索。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机构主要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和慕尼黑工业大学、都灵大学、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各机构内部的合作较多,但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应加强各机构之间和国内外的交流,有利于提高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3 关键词及聚类分析——CNKI中的文献重治疗,WOS中的文献重预防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和主题的核心内容。临床疗效是中、英文文献的共同研究点,但CNKI中的研究以穴位选择、针灸特色治疗手段居多,而WOS中的研究则以临床试验、预防性治疗为主。

CNKI中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治疗手段:针灸治疗偏头痛注重临床疗效,其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穴位注射、推拿、电针、温针灸、刺血疗法等,其中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组织,根据经络循行走向,将针、药、穴三者结合,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二是穴位选择:阿是穴、风池穴、丝竹空是治疗偏头痛的高频选穴。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偏头痛的针灸治疗主要集中在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和特定的高频选穴上。

WOS中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主要集中在RCT、预防性治疗两个方面,体现了重预防的治疗思路。《针灸临床研究指南[

14]规定了针灸研究的三个标准,即有效性、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而RCT在循证医学中是评估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首选方法,为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标准。而针灸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偏头痛,特别对于药物难治性患者,针灸治疗目标除了缓解急性期偏头痛的疼痛,还可预防其发[15],目前预防偏头痛是WOS的活跃领域,早在2000年美国神经病学会就已公布了偏头痛预防指南,且临床研究表[16],针灸可有效防治偏头痛,与氟桂利嗪相比,针灸在减少偏头痛发作天数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与关键词共现具有一致性,治疗手段和穴位选择仍是研究重点,此外还包括对头痛宁、元胡止痛方、麦角胺等止痛药和蛋白激酶A、辅酶Q10、α-硫辛酸等酶类和抗氧化剂的研究,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

17]

3.4 新兴研究方向——温针灸、生活质量、功能连接

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突现词图谱是检测特定研究领域随时间推移的热门课题和不断发展的研究前沿的有效方法。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来看,“温针灸”“生活质量”“功能连接”三点是近年的新兴研究方向。

其一,温针灸是针灸的机械刺激和艾灸热刺激的组合,临床研[

18]表明,温针灸可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疗效,降低偏头痛积分及证候评分。其二,偏头痛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其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受影响较大,Michel Lantéri-Minet[19]等观察到偏头痛与心理方面密切关联,如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其三,功能连接被定义为空间上遥远的神经之间的时间依赖性,大脑是一个由功能和结构相互关联的区域组成的复杂网络,功能交流在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使得对脑功能连通性的检查变得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中,大量神经影像学研究开始通过测量大脑区域之间fMRI时间序列的共同激活水平,来探索功能连[20]。目前,针灸特色疗法优势明显,结合脑部影像等脑工作机制的研究,将逐渐成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未来趋势。

4 结论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发文量逐年增加,梁繁荣在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穴位选择、治疗手段和预防性治疗等方面,备受关注的镇痛药物有头痛宁、元胡止痛方、麦角胺等,主要涉及蛋白激酶A等酶类,辅酶Q10、α-硫辛酸等抗氧化剂。近些年,温针灸、生活质量和功能连接备受关注,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沿。但是,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各研究机构内部合作较多,但机构之间较为独立,需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探索作用机制和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PIETROBON DMOSKOWITZ M A.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J]. Annu Rev Physiol201375365-391. [百度学术] 

2

ZAMEEL CADER M.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new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J].Hum Mol Genet201322R1):R39-R44. [百度学术] 

3

YEH W ZBLIZZARD LTAYLOR B V. What is the actual prevalence of migraine?[J].Brain Behav201886): e00950. [百度学术] 

4

BUSE D CLODER E WGORMAN J A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igraine, probable migraine and other severe headache: results of the American Migrain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AMPP) Study[J]. Headache2013538):1278-1299. [百度学术] 

5

GOADSBY P J. Is 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a distinct biological entity?[J].Nat Clin Pract Neurol200628): 401. [百度学术] 

6

LINDE KSTRENG AJÜRGENS Set al.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migra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0529317):2118-2125. [百度学术] 

7

赵凌任玉兰梁繁荣.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J].中国针灸2009296):467-472. [百度学术] 

8

TU YZENG FLAN Let al. An fMRI-based neural marker for migraine without aura[J]. Neurology2020947): e741-e751. [百度学术] 

9

焦玥吴中朝胡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偏头痛》2014更新版解读[J].中国针灸2016367):751-756. [百度学术] 

10

寇任重杨峰林祺. 排针平刺法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9):993-996,998. [百度学术] 

11

DENG ZZHENG HZHAO Let al.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along meridians for treating migrain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2121): 1-7. [百度学术] 

12

VICKERS A JCRONIN A MMASCHINO A C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 Arch Intern Med201217219):1444-1453. [百度学术] 

13

YANG X JLIU LXU Z Let al. Baseline brain gray matter volume as a predictor of acupuncture outcome in treating migraine[J]. Front Neurol202011111. [百度学术] 

1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M]. Manila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19951-62. [百度学术] 

15

ZHAO LCHEN JLI Y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Intern Med20171774):508-515. [百度学术] 

16

WANG L PZHANG X ZGUO Jet 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single-blinded, double-dum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ain20111528):1864-1871. [百度学术] 

17

ALP RSELEK SALP S Iet al. Oxidative and antioxidative balance in patients of migraine[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01410):877-882. [百度学术] 

18

高纪林董长勇颜义.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5-HT、ET-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1):1996-1998. [百度学术] 

19

LANTÉRI-MINET MRADAT FCHAUTARD M H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migraine: influence on migraine subjects' dis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acute migraine management[J]. Pain20051183):319-326. [百度学术] 

20

VAN DEN HEUVEL M PPOL H E H. Exploring the brain network: a review on resting-state fMR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J].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10208):519-53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