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纳入113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669篇)以综述为主,英文文献(467篇)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为梁繁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高频关键词有针灸疗法、临床疗效、RCT等,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14个、17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阐述了镇痛药、抗氧化剂和相关酶类等研究。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典型搏动性和单侧头痛,常伴有恶心、畏声和畏光等表
CiteSpace是一种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适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中的新兴趋势和过渡模式并对其进行可视化。为了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最新进展、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故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一阶段(1955—2009年),这是中英文发文量缓慢增加的阶段。第二阶段(2010—2014年),中文发文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47篇,而英文发文量有下降的趋势。第三阶段(2015—2021年),中文发文量高低交替,而英文发文量稳中有升,在2020年达到最高峰45篇,见

图3 1955—2022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年度发文趋势
中、英文文献分别有638、531名学者,其中梁繁荣在CNKI(16篇)、WOS(28篇)发文量均居最高,CNKI、WOS发文量排名前10作者见
No. | 作者 | 发文量/篇 | 单位 |
---|---|---|---|
1 | 梁繁荣 | 16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 | 赵凌 | 15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3 | 吴中朝 | 11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
4 | 王京京 | 11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
5 | 李瑛 | 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6 | 任玉兰 | 7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7 | 胡静 | 7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
8 | 唐勇 | 6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9 | 汪杏 | 5 | 西安市中医医院 |
10 | 吴曦 | 5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No. | 作者 | 发文量/篇 | 单位 | 国家 |
---|---|---|---|---|
1 | 梁繁荣 | 28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国 |
2 | 克劳斯-林德 | 13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德国 |
3 | 刘路 | 12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国 |
4 | 詹尼-阿莱斯 | 11 | 都灵大学 | 意大利 |
5 | 王麟鹏 | 10 | 北京中医医院 | 中国 |
6 | 赵凌 | 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国 |
7 | 李瑛 | 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国 |
8 | 克劳迪娅-维特 | 9 | 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 | 德国 |
9 | 郑晖 | 8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国 |
10 | 基娅拉-贝内代托 | 8 | 都灵大学 | 意大利 |


图4 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的作者共现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在中文文献中,从由607个节点和1432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网络图来看,针灸疗法(频次232,中心性0.56)和临床疗效(频次82,中心性0.66)具有很高的频次和中心性。在英文文献中,由418个节点和1828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网络图来看,随机对照试验(频次71,中心性0.14)和双盲(频次59,中心性0.04)等具有较高的频率和中心性。见
No. | CNKI | 频数/次 | 中心性 | No. | WOS | 频数/次 | 中心性 |
---|---|---|---|---|---|---|---|
1 | 偏头痛 | 513 | 0.54 | 1 | 偏头痛 | 135 | 0.04 |
2 | 针灸 | 274 | 0.69 | 2 | 针灸 | 94 | 0.06 |
3 | 针灸疗法 | 232 | 0.56 | 3 | 疼痛 | 85 | 0.02 |
4 | 临床疗效 | 82 | 0.66 | 4 | 疗效 | 80 | 0.06 |
5 | 综述 | 42 | 0.35 | 5 | 头痛 | 78 | 0.42 |
6 | 中药 | 18 | 0.07 | 6 | 随机对照试验 | 71 | 0.14 |
7 | 推拿 | 14 | 0.26 | 7 | 预防 | 62 | 0.12 |
8 | 腧穴 | 13 | 0.24 | 8 | 双盲 | 59 | 0.04 |
9 | 阿是穴 | 10 | 0.24 | 9 | 紧张型头痛 | 56 | 0.11 |
10 | 风池穴 | 10 | 0.17 | 10 | 发病率 | 49 | 0.03 |


图5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通过CiteSpace 5.8.R3中的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聚类结果14个、英文聚类结果17个,以反映网络图中的研究模式和新兴趋势。CNKI关键词聚类modularity Q=0.844>0.3,mean sihouette=0.960>0.5;WOS关键词聚类modularity Q=0.740>0.3,mean sihouette=0.887>0.5,说明关键词整体聚类结果较合理。见
聚类ID | 文献量 | 轮廓值 | 标签词(选取前3) |
---|---|---|---|
#0 | 103 | 0.989 | 针灸、针灸治疗、按摩手法 |
#1 | 80 | 0.998 | 针灸疗法、针灸、尼莫地平 |
#2 | 72 | 0.906 | 偏头痛、治疗应用、激光针灸 |
#3 | 46 | 0.976 | 阿是穴、丝竹空、总有效率 |
#4 | 42 | 0.897 | 综述、针刺深度、中医 |
#5 | 40 | 0.986 | 临床观察、疗效观察、临床应用 |
#6 | 40 | 0.968 | 特定穴、穴位、局部取穴 |
#7 | 27 | 0.993 | 医案、数据挖掘、放血 |
#8 | 26 | 0.988 | 中药、临床经验、头风 |
#9 | 16 | 0.989 | 急性发作、氟桂利嗪、元胡止痛方 |
#10 | 15 | 0.978 | 太冲、机理、太阳穴 |
#11 | 15 | 1.000 | 辨证论治、推拿、诊疗思路 |
#12 | 9 | 0.997 | 刺络放血、交感神经、海绵窦 |
#13 | 6 | 0.999 | 百会、头维、皮质下 |
聚类ID | 文献量 | 轮廓值 | 标签词(选取前3) |
---|---|---|---|
#0 | 40 | 0.922 | 电针、慢性日常头痛、慢性疼痛 |
#1 | 34 | 0.901 | 替代医学、辅助、背痛 |
#2 | 31 | 0.762 | 慢性偏头痛、儿科、生物反馈 |
#3 | 31 | 0.914 | 针灸镇痛、肉毒杆菌毒素、释放 |
#4 | 30 | 0.846 | 耳针、机器学习、肩痛 |
#5 | 30 | 0.834 | 针灸疗法、中枢敏化、外周敏化 |
#6 | 25 | 0.900 | 文献计量分析、引用空间、偏头痛 |
#7 | 25 | 0.957 | 过敏性鼻炎、中药、无先兆偏头痛 |
#8 | 23 | 0.871 | 骨关节炎、腰痛、膝关节 |
#9 | 21 | 0.809 | 功能性消化不良、α-硫辛酸、辅酶Q10 |
#10 | 20 | 0.903 | 特异性作用、无先兆偏头痛、经前综合征 |
#11 | 19 | 0.950 | 声波、安慰针、经络 |
#12 | 17 | 0.919 | 辅助、伸展、物理疗法 |
#13 | 16 | 0.909 | 脑血流、疼痛、经颅磁刺激 |
#14 | 16 | 0.915 | 手术、针灸、癌症 |
#15 | 14 | 0.867 | 激活、治疗、枕神经痛 |
#16 | 14 | 0.978 | 紧张型头痛、头痛、中国临床试验登记 |


图6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图7 CNKI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

图8 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
学科间交叉融合的趋势正在加速,任何单一的视角和分析维度难以把握科学前沿的全貌,因为其本身正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图9 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的突现词图谱
左图为CNKI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右图为WOS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
本文检索了1955年至2022年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669篇CNKI文献和467篇WOS文献,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趋势、作者合作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受关注度逐渐升高,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011年至2014年CNKI发文量增长幅度最大,而WOS文献在2015年至2020年增长幅度最大,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与针灸在国际上的传播影响部分有关,表明针灸治疗手段在国外具有一定的认可度。
CiteSpace作者共现图结果显示,CNKI、WOS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相关文献分别有638、531名作者。CNKI中以梁繁荣、赵凌、吴中朝、范刚启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WOS中核心作者形成了以克劳斯-林德、刘路、刘存志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研究针刺中枢效应的良好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各项研究中,有助于了解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原理。如在CNKI中,以梁繁荣和赵凌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fMRI研究进行了多项系统综述,促进了对针灸治疗偏头痛起效机制的理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机构主要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和慕尼黑工业大学、都灵大学、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各机构内部的合作较多,但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应加强各机构之间和国内外的交流,有利于提高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和主题的核心内容。临床疗效是中、英文文献的共同研究点,但CNKI中的研究以穴位选择、针灸特色治疗手段居多,而WOS中的研究则以临床试验、预防性治疗为主。
CNKI中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治疗手段:针灸治疗偏头痛注重临床疗效,其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穴位注射、推拿、电针、温针灸、刺血疗法等,其中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组织,根据经络循行走向,将针、药、穴三者结合,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二是穴位选择:阿是穴、风池穴、丝竹空是治疗偏头痛的高频选穴。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偏头痛的针灸治疗主要集中在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和特定的高频选穴上。
WOS中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主要集中在RCT、预防性治疗两个方面,体现了重预防的治疗思路。《针灸临床研究指南
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与关键词共现具有一致性,治疗手段和穴位选择仍是研究重点,此外还包括对头痛宁、元胡止痛方、麦角胺等止痛药和蛋白激酶A、辅酶Q10、α-硫辛酸等酶类和抗氧化剂的研究,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
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突现词图谱是检测特定研究领域随时间推移的热门课题和不断发展的研究前沿的有效方法。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来看,“温针灸”“生活质量”“功能连接”三点是近年的新兴研究方向。
其一,温针灸是针灸的机械刺激和艾灸热刺激的组合,临床研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发文量逐年增加,梁繁荣在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穴位选择、治疗手段和预防性治疗等方面,备受关注的镇痛药物有头痛宁、元胡止痛方、麦角胺等,主要涉及蛋白激酶A等酶类,辅酶Q10、α-硫辛酸等抗氧化剂。近些年,温针灸、生活质量和功能连接备受关注,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沿。但是,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各研究机构内部合作较多,但机构之间较为独立,需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偏头痛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探索作用机制和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PIETROBON D,MOSKOWITZ M A.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J]. Annu Rev Physiol, 2013, 75: 365-391. [百度学术]
ZAMEEL CADER M.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new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J].Hum Mol Genet,2013,22(R1):R39-R44. [百度学术]
YEH W Z,BLIZZARD L,TAYLOR B V. What is the actual prevalence of migraine?[J].Brain Behav, 2018, 8(6): e00950. [百度学术]
BUSE D C,LODER E W,GORMAN J A,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igraine, probable migraine and other severe headache: results of the American Migrain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AMPP) Study[J]. Headache,2013,53(8):1278-1299. [百度学术]
GOADSBY P J. Is 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a distinct biological entity?[J].Nat Clin Pract Neurol, 2006, 2(8): 401. [百度学术]
LINDE K,STRENG A,JÜRGENS S,et al.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migra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05,293(17):2118-2125. [百度学术]
赵凌,任玉兰,梁繁荣.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J].中国针灸,2009,29(6):467-472. [百度学术]
TU Y,ZENG F,LAN L,et al. An fMRI-based neural marker for migraine without aura[J]. Neurology,2020,94(7): e741-e751. [百度学术]
焦玥,吴中朝,胡静,等.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偏头痛》2014更新版解读[J].中国针灸,2016,36(7):751-756. [百度学术]
寇任重,杨峰,林祺,等. 排针平刺法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9):993-996,998. [百度学术]
DENG Z,ZHENG H,ZHAO L,et al.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along meridians for treating migrain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2,12(1): 1-7. [百度学术]
VICKERS A J,CRONIN A M,MASCHINO A C,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 Arch Intern Med,2012,172(19):1444-1453. [百度学术]
YANG X J,LIU L,XU Z L,et al. Baseline brain gray matter volume as a predictor of acupuncture outcome in treating migraine[J]. Front Neurol,2020,11:111. [百度学术]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M]. Manila: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1995: 1-62. [百度学术]
ZHAO L,CHEN J,LI Y,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Intern Med,2017,177(4):508-515. [百度学术]
WANG L P,ZHANG X Z,GUO J,et 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single-blinded, double-dum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ain,2011,152(8):1864-1871. [百度学术]
ALP R,SELEK S,ALP S I,et al. Oxidative and antioxidative balance in patients of migraine[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0,14(10):877-882. [百度学术]
高纪林,董长勇,颜义,等.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5-HT、ET-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1):1996-1998. [百度学术]
LANTÉRI-MINET M,RADAT F,CHAUTARD M H,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migraine: influence on migraine subjects' dis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acute migraine management[J]. Pain,2005,118(3):319-326. [百度学术]
VAN DEN HEUVEL M P,POL H E H. Exploring the brain network: a review on resting-state fMR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J].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10,20(8):519-53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