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中医类院校自身特色,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中医内科学》为建设基点,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冀将传统中医药优良文化与时代接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之魂融于《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教育之中,为医学生培根铸魂,使其坚定中医信念、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和高等院校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赖于思政课程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课程思政是对教育价值本源的回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这不仅为医务工作者提出行风要求,更冀望医学高校做好思政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必修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中医内科学是我国人民在同疾病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在不断的发展中,将斗争经验总结为理论,并逐渐归纳演变而成的一个独特的医学体系。《中医内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简史、发病学、症状学、治疗学等。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中医病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并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辨病、辨证、立法、遣方、投药进行治疗。同时,学生通过中医内科学发展史的学习,可树立“悬壶济世”“精勤不倦”等传统价值精髓的意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赓续民族精神。
毛泽东同志曾在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医药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并汲取其营养孕育而成的民族医药体系,中医内科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诸多学说、理论,诸如“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神”“五运六气”等,深受古代中国哲学的影响,结合了社会自然科学和医疗经验,凝结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袭先人智慧结晶的同时,以此为锚点和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其是课程思政重要的教学资源,亦是爱国教育的抓手和靶点。
教育以德育为先,中医院校尤须以此为重任。《中医内科学》课程设计可发挥自身优势,从古代医家、书籍着手,挖掘其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如孙思邈因存“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志而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家徐延祚戒言“人有富贵贫贱,病无彼此亲疏,医当一例诊之,不失心存普济”;医家寇平提出“若依十全三德,此乃真医道之人也”,其中,“十全”言从医者需有文化、医学业务和人际交往的素质,“三德”言医者应坚守仁义、坚贞、平等之德行。《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即可在关于医家、医案、典籍的课程解析中贯穿医德医风的培养、塑造,以此传承古之医家的职业精神、信念、职业行为规范。
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应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改革创新思维。红医精神、青蒿素精神、抗疫精神等时代精神,既能展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包含中医药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可激励当代青年医学生将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健康中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并为此拼搏奋斗。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认为人类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而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将思政案例素材有机融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理论知识点,寓德教于春风化雨,其中主要包括培养家国情怀、弘扬“抗疫”精神、坚定中医信念、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专业素养等思政目标。《中医内科学》课程中部分思政教育内容见
授课内容 | 课程知识 |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 思政目标 |
---|---|---|---|
感冒 | “六气”和“六淫”的概念;延伸“疫” | 2003年非典疫情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疗公卫战线的责任担当 |
①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②对中医学树立科学坚定的信念 |
咳嗽 | 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 | 结合抗疫事迹,个人、家与国对抗击疫情的投入 |
①培养家国情怀 ②培养职业责任感和担当 |
胃痛 | 胃痛病因、病性、病位及相关脏腑 |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数亿国民废寝忘食奋斗的结果;避免暴饮暴食、饮食浪费 |
①传播健康中国理念 ②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
鼓胀 | 鼓胀主要由酒食不节、情志刺激等因素诱发 |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酒风气盛行,但这并不等同于酒文化;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
①传播和推广健康中国理念 ②扬弃传统文化、习俗 |
中风 | 中风是由肝肾阴虚阳亢,风、火、痰、气、瘀相互为患所导致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卒中,重者中脏腑,轻者中经络 | 结合感人事迹,强调健康生活习惯、治未病、护理的重要性 |
①强调治未病理念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
郁证 | 病因主要是情志抑郁;强调郁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 结合案例事件,强调已病防变的重要性 |
①人文关怀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②培养医德医风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借助现场情景模拟,引入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映射,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记忆及印象。在“医学情境”教学模式下,师生双方都是课堂教学的“导演与演员”,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能启迪、培养学生探究并且解决问题的能
在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叙事医学元素,从医案、案例、医学典籍中寻求启发,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对中医学的综合理解,培养学生的仁爱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职业品
团队合作+主题演讲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效果较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逐渐占据疾病谱的主要位置,这也加重了人民和国家的负担,而为保障人民健康,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则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教育的底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专业医学知识,更要为社会、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上,牢牢把思政教育的内涵渗入其中,树德育人,培根铸魂。《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应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立《中医内科学》思政教学素材库,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医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打造出中医思政教育特色,使传授的中医专业知识有厚度、深度与广度,更有思政教育、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温度和饱和度。
参考文献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