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基于“龙虎回环”论治慢性荨麻  PDF

  • 杨泽 1
  • 王阳 1
  • 覃敏 1
  • 唐姗姗 1
  • 贾敏 2
  • 吴然 2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2.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最近更新:2024-05-10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慢性荨麻疹发病以气机升降失常为本,外感风邪为标。肝升肺降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肝肺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基于“龙虎回环”理论,贾敏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应重视肝肺同治,治肺先治风,治风先治肝,治肝宜治血。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

1]。西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病程在6 w以上,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风团,伴有瘙痒。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首选,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且停药后易复[2]。慢性荨麻疹在中医学上又被称为“风疹块”“赤白游风”或“瘾疹”。近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病因乃禀赋不足、外邪入侵、饮食不慎、内伤情志[3]。中医治疗本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降低复发率。本文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以期为临床辨治慢性荨麻疹拓宽思路,并辑验案1则,以兹佐证。

1 “龙虎回环”理论溯源及发展

“龙虎回环”本是道家术语。道家认为,龙腾飞上升于天,是上升的象;虎下山扑食,是下降的象;回环,即一升一降,循环往复。根据取象比类的方法,“龙虎回环”被中医学发展并总结为“肝升肺降”理论。《黄帝内经》奠定了该理论的基础,《素问·刺禁论》言:“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概述并不是肝、肺在解剖学上的概念,而是对肝、肺的生理功能及肝、肺之间联系的概括。《灵枢·经脉》又言:“足厥阴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这说明肝、肺在经络上是相互联系的。王冰在《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对这一理论取象比类作了进一步解释:“肝象木……故生于左也。肺象金……故藏于右也。”《医旨绪余》则通过五行定位角度阐述:“卯位居左,木旺于卯,人以肝应之,故肝居左;酉位居右,金旺于酉,人以肺应之,故肺居右。”这后来被叶天士总结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笔者认为其确切含义为:肺居上焦,属金,主肃降,肺从右而降为顺,主治节而调节一身之气;肝居下焦,属木,主升发,肝从左而升为顺,主疏泄而维持气血运畅。肝升肺降,金木相制,升降相互协调,共同调节人体全身气机,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所言:“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目前,肝升肺降的“龙虎回环”理论已被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如胡茜茜[

4]从“肝升肺降”论治肝纤维化;张雁[5]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顽固性频发咳嗽;丁鑫[6]基于“龙虎回环”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 基于“龙虎回环”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依据

2.1 慢性荨麻疹与肺的关系

中医认为,诸气皆属肺,肺为气之本。肺主司卫气的生成和正常运行,卫气功能正常,则皮肤柔润、汗孔致密、外邪不得入侵;卫气功能失调,则皮肤枯槁、易出虚汗、外邪容易侵入。由此,符秦飞[

7]认为,肺卫失调、风邪充皮是荨麻疹的核心病机。《医学实在易》记载:“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为华盖,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营卫之气和津液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皮肤毛发亦得到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肺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若肺主气失司,宣降失调,则易受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发为荨麻疹,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言:“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

2.2 慢性荨麻疹与肝的关系

《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言:“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肝主升发,主疏泄,维持全身气机通畅,促进协调脾胃之气升降有序。《续名医类案》又言:“肝为万病之贼。”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肝火上炎,可致情志异常,出现紧张、烦躁、易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进一步诱发荨麻疹。正应《医学入门·外感类》所云:“赤白游风属肝火。”

《诸病源候论》曰:“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结聚起相连,成瘾疹。”故风邪是瘾疹的重要病因。马淑霞教授根据“风气通于肝”之说,认为荨麻疹发病多责之于“肝风[

3]。肝主藏血,以血为体而属阴,能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而涵养皮肤。若肝郁化热,热极生风;或肝血虚弱,血虚生风;或阴虚动风,风邪郁于肌肤则可发为风团。血不养肤,易致瘙痒,故无论血虚、血燥,还是血热均能导致瘙痒的发[8]

3 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治疗慢性荨麻疹

《黄帝内经》言“百病生于气”,说明气机升降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肝、肺一升一降,共同维持并相互协调全身气机的升降,故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重点在于肝、肺同治,理肝治肺,调达气机,既要益气祛风固表,也要疏肝清热活血。中医认为“风盛则痒,无风不作痒”“风为百病之长”,因此应以解表祛风之法为治疗本病的切入点。肺主气,脾为气之母,故在治肺的基础上可佐益气健脾之品,以达到“培土生金”之效。

瘾疹反复,病久及肝,肝疏泄功能失调,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最终形成“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的恶性循[

9],故治肝应疏肝当先。风气通于肝,无论是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燥引起的风证,宜从血论治,乃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因此,疏肝基础上亦重视治血,血瘥则风自除。《素问玄机原病式》曰:“人近火气者,热微则痒……皆火之用也。”说明热邪可造成皮肤瘙痒,而瘾疹多为风邪夹热邪,表现为片状红色风团,游走不定,善行数变,故祛风的同时,亦应清热止痒。《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神明,克伐肺金,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故慢性荨麻疹常因皮肤瘙痒导致心神不宁,易产生心烦、焦躁等不良情绪而夜不能寐,在辨证基础上,常加用重镇安神之品。

4 病案举隅

詹某,女,15岁,2022年7月22日初诊。主诉:反复皮肤风团伴瘙痒半年。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形态、大小不一的风团,风团呈淡红色,可自行消退,自觉瘙痒较甚,昼轻夜重,影响睡眠。外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症状仍反复发作,多因情绪波动而诱发。皮损区有灼热感,平素饮食可,眠欠佳,小便调,大便时有黏腻不爽。检查:全身见散在大小、形态不一的淡红色风团,边界欠清,部分皮损融合成片,散在抓痕,皮温稍高,皮肤划痕症(+)。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为肝经风热证。治法:疏肝理气,祛风清热。处方:祛风清热固表汤加减。药用:柴胡15 g,防风15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郁金15 g,荆芥10 g,玄参10 g,蒲公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黄芪15 g,白术10 g,龙骨20 g,紫花地丁10 g,牡蛎20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7剂,配方颗粒,冲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另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12,规格:10 mg/片),每晚1次,每次1片。

2022年8月5日二诊:全身风团发作已逐渐减轻,偶有少量风团发作,瘙痒减轻,夜间睡眠较前好转。继续守原方服用。7剂。

2022年8月12日三诊:全身风团未发,无瘙痒,精神、大便、睡眠佳。

按 本案患者为学生,日常学习任务重,使之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热,加之春夏季易受风热侵袭,内外热邪郁于肌腠,发为瘾疹。日久耗气,气虚卫外不固,复感外邪,以致风团、瘙痒反复发作,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故辨证为肝经风热证。处方予祛风清热固表汤加减,本方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贾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所[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肺合皮毛,故用防风、荆芥解表祛风。内因由肝气郁结引起,故用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肝气郁久化热,血热生风,故在疏肝的基础上以当归、川芎活血行气化瘀,生地黄、牡丹皮、玄参清热凉血,祛除血中之热,以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患者内外热兼有,故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增强清热之效。病程较久,表虚不固,故加白术、黄芪,其中黄芪不仅可补益脾肺,实腠和营,还可固表止汗,凡表虚诸病者,乃必用之品;白术功擅益气健脾,可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白术、黄芪与防风合用为“玉屏风散”,此方不仅补中寓疏、散中寓补,还寓有扶土抑木之意。本病常有瘙痒症状,故用皮肤科常用中药地肤子、白鲜皮止痒。而瘙痒致夜不能寐者,加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止痒。本例肝肺并治,治以祛风、益气、疏肝、清热、凉血,中医整体观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内外因皆去,则瘾疹瘥矣。综上,本案慢性荨麻疹病机虚实夹杂,诊疗上应认识到脏腑辨证的重要性,灵活运用,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达到病邪祛除、阴阳平衡的目的。

5 结语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始终贯穿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风气通于肝”,风与肝、肺密切相关。因此,贾敏教授主张诊治本病应立足于整体观,以肝升肺降的“龙虎回环”理论为基,在祛风的同时重视肝肺同治,随证加减用药。祛风清热固表汤加减临证疗效较好,可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148-2149 [百度学术] 

2

杨洁刘琪王艳君.从脏腑论治慢性荨麻疹研究概述[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100-104 [百度学术] 

3

孙晓旭赵倩义马淑霞.马淑霞从“风气通于肝”论治小儿慢性荨麻疹[J].中医学报2021367):1476-1479 [百度学术] 

4

胡茜茜李鲜.从“肝升肺降”论治肝纤维化[J].中医研究2017302):46-48 [百度学术] 

5

张雁周庆伟.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论治顽固性频发咳嗽[J].环球中医药2021145):920-922 [百度学术] 

6

丁鑫袁方刘冬梅.基于“龙虎回环”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医学报20223710):2061-2064 [百度学术] 

7

符秦飞贾颖张菲.从肺论治荨麻疹[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7):75-76 [百度学术] 

8

秦悦思郭静朱艳灵.基于《内经》脏腑理论从心论治瘾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2):16-18 [百度学术] 

9

高晖段行武.基于“心身医学”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J].中国针灸2023434):409-413 [百度学术] 

10

唐挺文昌晖.黔贵皮科流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105-10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