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士铎在继承先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石室秘录》一书,其中对癫狂的论述见解独到,颇具特色。书中提出癫狂的病因、病位、兼证及治则,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析总结书中对于癫狂论治的思想经验,有助于指导当代医家诊治癫狂疾病,促进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8YFC17049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0JJ4477);2021年中央财政中医药专项(No.rsk-019-03);湖南省“十四五”第一批青年神农学者人才项目(No.湘中医药〔2022〕4号)
· 作者单位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癫证和狂证是以精神错乱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情志疾病。癫证多由于遗传因素或情志受损,进而引起痰气郁结于内,心神受蒙,或阴阳失调,神志异常,常见心情抑郁、神情淡漠、痴呆不语,或喃喃独语,语序颠倒,静而多喜少动等症状。在古代医籍中,本证被称为“癫疾”“心风”“风癫”等。狂证常表现为神情兴奋,吵闹不宁,性情狂躁,打人毁物,喜动多怒。西医学中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疾病,出现非躁狂症状者,多属于中医学的“癫证”,而精神分裂症之紧张型、兴奋型、青春型及心境障碍引发的狂躁抑郁症狂躁型、躁狂症、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反应兴奋症状,多属中医学的“狂证”,临床上可参考诊
《石室秘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以下简称为“陈氏”)所编撰,是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医专
陈氏认为,气乃人体之防御,气旺盛可使身体壮硕,气虚弱则体怯易
《石室秘录·生治法》提出,发狂多为热病,患者面如火肿,痰色明亮。此为有形之痰,狂证可见。狂证患者出现不识人的症状,是火热奔腾助痰势所致。《石室秘录·狂症》也进一步指出热乘痰侵而生狂证。又有寒证发狂者,只斥骂他人,而不口渴思饮,给予水而不饮,此为气结于里,郁怒难以疏泄。患者平素体弱不振,是病位在肝,或为失志,或思虑过度,郁怒不泄,肝气上逆,邪在木火;胃脘受邪,狂躁刚
对于癫狂证的治疗,陈氏在书中阐述详细。《石室秘录·反医法》提及,如为正虚邪犯之狂证,应扶正祛邪,并稍佐以除痰、祛邪之药,方用祛狂至神丹,予人参、白术各一两,半夏、天南星各三钱,附子一钱。方中以人参、白术补益、固气;半夏、天南星、附子祛痰。诸药配伍,攻补并施;并取大量汤剂灌服,可使狂缓解。对于内热发狂者,可予人参、白芍、白芥子、半夏各三钱,天南星、黄连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该方在补药之中加黄连,为此方之妙,这是因为厥深热亦深,去热则厥可定,且入心之黄连可引其他药治心,补泻并用。
《石室秘录·生治法》提及,对于阳明火邪为患致发狂,颜面部肿似火者,急予救胃自焚汤,取石膏半斤,玄参一斤,麦冬五两,白芥子、半夏各三两,知母、人参、甘草各一两,竹叶数百片。先取糯米半斤,煎汤一锅,除米粒,予半锅汤煎前药,取半碗,每逢患者思饮水时服用。待药液饮尽时,患者必睡。患者醒来后思饮水时再予以服用备好的玄麦至神汤(玄参一斤,麦冬半斤),服毕必再次入睡。然后续备上方药渣候之,待患者醒后可再次服用。再予胜火神丹(玄参六两,麦冬、熟地各三两,山茱萸一两),服药一剂,疾病可愈。上述方中,用大剂量石膏以平阳明之火;又济以玄参清浮游胃火;以麦冬、知母使炎上之火不犯肺金,又生肾水解胃火;再以白芥子、半夏祛痰;人参益气;并用竹叶清心泻火;甘草益气祛痰、清热解毒。一剂服完后,又以大剂玄参、麦冬煎服,可助火熄而水深。之后更予熟地黄等滋养肺肾之药,相制相成。
《石室秘录·生治法》还指出,对于寒证发狂,平日体质虚弱,郁怒未发的患者,治宜以祛痰为主,补气为辅,处方予速救寒狂丹。方中人参、茯神各一两,白术五钱,半夏、南星、附子各一钱,石菖蒲三分,水煎服。此方重在补气而轻祛痰,亦可用于痫证的治疗。其中,附子消除寒气;石菖蒲引他药入心经,心静方能熟睡。方内若再予柴胡一钱,可舒肝木郁气,尤易奏效。
《石室秘录·倒治法》指出,对于痰结在胃中所致的狂言如见鬼状者,以牛肉五斤,放入水二斗,煎汤饮至食不下而止,后予鹅翎探吐,使患者大吐,吐出黄色块状顽痰后停止。如其不吐,则使之续饮至吐尽,再以陈皮茯苓甘草白术汤徐徐服下,是为倒治法。此为急则治其标,后以补脾胃治本而收功。
《石室秘录·癫症》指出,癫证多为脾胃虚寒,痰凝胸膈,流入心中所致。治疗上当治痰与补气并举,予祛癫汤:白术一两,人参、白芥子各五钱,半夏三钱,肉桂、干姜、陈皮各一钱,石菖蒲、甘草各五分,水煎服。方中用六君子汤合理中丸去茯苓加肉桂、石菖蒲、白芥子以温散脾胃之痰。方中人参、白术补脾胃;肉桂、干姜祛寒邪;白芥子、半夏、陈皮消顽痰;甘草、石菖蒲入心窍,以助正气回而邪痰散。陈氏治癫证并非重在攻痰,而在治疗脾胃,采用温化痰涎之法,以根除痰源,标本兼
《石室秘录·狂症》指出,对于狂病伤寒者,当予以泻火之白虎汤;而对于心气虚、热邪盛而痰气侵之狂证,因火、痰均在心中而不可用泻火、消痰之法,故治疗上当以补脾健胃养心为主。脾胃之气得补,则心气自能得养,从而达到“不必祛痰痰自化,不必泻火火自无”之目的。方予化狂丹:人参、白术、茯神各一两,半夏、菟丝子各三钱,石菖蒲、甘草各一钱,附子一分,水煎服。此方以补心、脾、胃三经为主,以杜生痰之源,并辅以化痰之品。方中妙在附子一药,可引补心祛痰之药直入心中,从而使气得补、痰得消,痰消则火自灭,故奏功如神。尤需注意的是,此证不宜使用泻火之法,乃因泻火易损心气,从而使痰涎更盛,难以止狂。
除以上常证外,癫狂还可变生其他证候,如花癫、羊癫、牛马癫,以及中风变狂、伤寒发狂、热病发狂。
《石室秘录·生治法》指出,花癫者,以妇人发病为多,其突发癫痫,乃因喜爱男子而不可得,故一见男子则将其抱住不放。此病发来急骤,患者不知羞耻,误将男子认为情人。其病因当为肝木枯竭及内火炽盛,故而患者寸口脉多弦。治疗上当予开郁、平肝、散邪之药,方用散花去癫汤:白芍一两,柴胡、当归、麦冬、白芥子各五钱,炒栀子、茯神、玄参各三钱,石菖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若患者不愿服,灌之,则患者必破口大骂,随后疲倦欲睡。患者醒后能自觉羞耻,闭门三日不出,继予少量饮食调养后可愈。一剂后不必再予药服之,因方中白芍、炒栀子、柴胡疏肝平木,祛火散郁,故而起效,是为生治之法。
《石室秘录·生治法》亦指出,羊癫症者,突然卧倒,口作羊马之声,痰涎涌吐,此为痰迷心窍,遇寒则发。方用回癫汤:白术一两,茯神、薏苡仁各五钱,人参、山药、半夏各三钱,肉桂、附子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可使正气回,心血生,又加肉桂、附子祛寒邪,加半夏祛痰逐水,如此则气复而癫止,服用一剂则解,且不复发。此病多发于小儿,为内伤脾胃,痰邪内生,伏结于胸膈,又外感风寒,引动旧痰而发。此病单用补正之药,而非尽祛痰,便能除其病根;若按风痰治之,虽亦奏效,然不能不再复发。
《石室秘录·生治法》还提及,人病来叫声如牛马,是为牛马癫,多发于成人。牛马癫的治疗虽与羊癫相似,但是二者的症状着实不同。方用白术五两,人参三两,甘草、生南星、半夏各一两,陈皮三钱,附子一钱,为末,制为蜜丸。此方使胃气健则不生痰,且方中还佐以善于化痰的生南星,则标本兼治,故患者在发病之前服用此方便可永不发病。患有羊癫之人,若在发病前先以本方治之,亦可痊愈。总之,陈氏在羊癫、牛马癫的临证治疗时,多着眼于健脾,其核心诊疗思路可概括为脾胃-痰-心神体
《石室秘录·变治法》指出,中风变狂者,危在旦夕,当以变法救之,予方救绝至圣丹:人参三两,石菖蒲、半夏、南星、丹砂末各三钱,生用附子一钱。先将人参、附子、茯苓等药味煎汤,之后加入丹砂末灌之,可救治30%~40%的病人。陈氏认为,世间并无真中风患者,多是感受湿、气、痰之类而为病。方中大剂量使用人参、附子,可以使元阳及心气返回;将死之人多有痰涎上涌,用半夏、南星祛痰;石菖蒲引其他药入心经,使附子、半夏得以荡邪;丹砂镇定心气。诸药合用,从而使患者病情转危为安。若仅以二陈汤之类方药消痰,痰不一定能消,而心气早已消亡,此为法随症变。
《石室秘录·伤寒门》指出,伤寒发狂之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即入,大骂大喊,亲疏不避。仲景用竹叶石膏汤救此类患者。因阳明之火,来势猛烈,当以大剂量白虎汤平息其燎原之势,其中石膏用量当至三四两,或半斤,一剂煎服,火势方能消退,狂证亦可稍止。然而,石膏药性峻猛,其虽善泻火,但也易损胃气,故可在方中配伍人参。陈氏用白虎汤之半,另加他药治之,方名祛热生胃汤:石膏、玄参、麦冬各三两,茯苓一两,人参、车前子各五钱,知母三钱,水煎服。方中石膏、知母清泻胃火;人参补益胃气;玄参除浮游之焰;麦冬滋肺中之阴;茯苓、车前子引火下行于膀胱,从小便出,且火盛则口渴多饮水,以此两味药分湿,则火随水流而散。该方泻火而不耗气,似优于白虎汤,可达“一剂而狂定,二剂而口渴减半,三剂而口渴止,火亦息”之速效。陈氏指出,凡是患者因火热而发狂,伴汗出如雨,口舌干燥生芒刺,当速以此方急救,效佳。
《石室秘录·热症门》指出,热病发狂之病势极为危急。发狂如见鬼状者,多为实热;而热病不知人者,为虚热。病由实热而来,当泻火;因虚热而致,应清火。阳明之火可致热极发狂,心中火热烧灼,心神外越。方用火齐汤:玄参三两,人参二两,石膏、茯神各一两,黄连、白芥子各三钱,知母一钱,水煎服。其中石膏清胃火;玄参泻浮游之火;知母去肾火;黄连降心火;茯神清心,可使诸火从小便排出;白芥子祛痰,助平心静气神清;人参使胃气不衰,从而使诸药发挥降火之功效。诸药合用,一剂可止狂,再剂而不见鬼,三剂则火全退。热病不知人者,虽亦有阳明之火,却不尽然。此乃肝郁于内,木中之火难发泄,木克土,从而导致的胃火旺盛,热气蒸腾,心烦意乱,故不识人;又神守于心中,故不至于外越。方予开知汤:白芍、当归、石膏、麦冬各一两,炒栀子五钱,石菖蒲、白芥子、甘草各三钱,柴胡一钱,水煎服。本方以白芍、当归滋肝;柴胡散郁;石膏、栀子平肝胃火热;白芥子、麦冬祛痰清肺;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使神乱得解;甘草调和诸药。故一剂病缓,二剂病愈。
观陈氏之用药,可知其尤喜补益之药,认为久病患者体弱需补,若长期服用祛邪之药定会损伤正气,因此其在处方用药上常补多于攻。对于癫狂体弱病缓者的治疗,陈氏在补气药中少佐以附子,常用味甘微苦、性偏温之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之功效,治虚证效佳,被陈氏称为“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可入五脏六腑及各
从陈氏治癫狂证诸方中还可看出,其少用龙骨、牡蛎、珍珠、磁石等重镇药物,使得气、火、痰、郁等不能潜藏于内。但是,一概不用重镇药物治疗是陈氏临证中之不
陈氏在治疗上还十分重视脾胃。脾胃与脑关系密切。生理上,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的后天之精能填补先天之精,充养脑髓;脾在志为思,藏意。病理上,脾失健运成痰,受损则精不化髓,脑失所养;脾不升清则脑窍不荣。而病久脾胃失养,恐虚不受补,当先顾护脾胃,以助心肾精血化生有源,宜稍补胃气使心气生。久虚损伤脾胃,故陈氏用药常味多量轻,以防药味较少而补益力量轻,而用量多又致壅塞;如有平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胃阴匮乏,内生虚火,煎灼津液,而生痰涎,痰火兼夹,心神受扰,治宜补胃气、滋胃阴、清胃火、除痰宁
自古医家论治狂证多从“痰火”入手,然陈氏另辟蹊径,因“与之水不饮”的症状而提出“寒证发狂”,从而创立了补气温阳的治狂方法。其创新思维启迪后世医者,无论治以何法,以及此法是否被古人认可,只有注重辨证施治,才能彰显疗
《石室秘录》学术价值颇高,其理论及临床实践依据坚实,系统性和一贯性兼备,可为中医理论体系科学实质提出新的阐释,为临床中防治癫狂类脑病提供新思
癫狂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当代中医学者应不断探索、学习陈氏治疗癫狂的经验,但临床用药时,仍需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等法则,而不能全然照抄。运用中医药治疗癫狂类疾病时,应以古鉴今、中西并用、取长补短,开拓癫狂证治疗新思路,使中医药治疗癫狂类疾病有新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共同推动下,为人类的身心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燕,李军,丰广魁.实用中医临床脑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1-75. [百度学术]
林琪家. 祛痰开窍法及其运用的理论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百度学术]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M].古典医籍编辑部,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22-323. [百度学术]
朱俊秀,闻永毅,李亚军. 陈士铎辨治厥证学术思想探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5):892-893,927. [百度学术]
任何. 略论陈士铎对精神医学的贡献[J]. 江苏中医杂志,1986(10):46-48. [百度学术]
韩立杰. 论痰火与中医脑病的关系[J]. 光明中医,2009,24(8):1416-1418. [百度学术]
王钰涵,蔡奕晨,贾嘉柠,等.交通心肾调脾胃,精足窍启心神清:浅谈陈士铎治疗呆病经验[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1):92-94. [百度学术]
谢世立. 谈谈癫证论治[J]. 新中医,1982(3):45-47. [百度学术]
邱立新. 陈士铎从痰论治癫狂呆病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61-162. [百度学术]
梁素萍,张启明.癫狂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160-162. [百度学术]
余致力,李敏. 《辨证录》诊疗脑病学术思想探讨[J]. 福建中医药,2020,51(6):46-47,56. [百度学术]
戎菲,胡镜清. 陈士铎从脏腑五行生克辨治痴呆经验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21,14(4):613-615. [百度学术]
欧阳天赋,高日阳.陈士铎《石室秘录》情志病方药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5):172-174. [百度学术]
刘婉婷. 古代治疗癫狂证的文献整理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百度学术]
虞陆祥,朱君华. 试谈陈士铎的学术特色[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6):34-35. [百度学术]
第五永长,田金洲,时晶. 从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痴呆学术特色谈脾脑相关[J]. 四川中医,2011,29(2):43-44. [百度学术]
郭振球. 《石室秘录》的治则学思想[J]. 山西中医,1989,5(5):1-3. [百度学术]
职延广.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头痛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1998(12):538-540. [百度学术]
李今垣. 陈士铎的学术思想[J]. 天津中医,1986(2):44-4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