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收集75例NT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刃针与常规针刺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
(1)治疗后两组C2-7 Cobb角、C0-2 Cobb角、C7 S、C2-7 SVA四个颈椎矢状位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3)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疼痛、生活阅读、头痛、工作、驾驶、睡眠、娱乐活动及总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更低(P<0.05);(4)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NTCS)的发生多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变直甚或反弓、椎体不稳、骨质增生而出现功能障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经筋病”的范畴。由于经脉输送气血,濡养经筋,使得经筋得以束骨、司关节,故颈椎病发病与经脉相关,且与手、足太阳经及督脉关系最为密切。NTCS病机为经络受损,筋骨失束,故其发病总以“筋伤”为
病例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NTCS患者,共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2.80±7.03)岁;平均病程(17.80±8.00)个月。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4.60±5.00)岁;平均病程(16.30±6.00)个月。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实用骨科学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存在生理曲度改变;③年龄20~40岁,性别不限;④病程≤10年,VAS评分>3分;⑤一年内未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干预本病的时间>1个月;⑥能配合数据收集,并按照规定方案接受治疗者;⑦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具有皮肤红肿、溃疡等感染表现者;②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③自主行为能力下降或长期卧床,体位不能配合者;④合并脏器严重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⑤合并新发骨折和脊柱结核等病症者;⑥影像学提示颈椎严重骨性变形或既往有颈椎手术史,客观上颈椎形态难以改变者。
(1)筋结点查找:基于“以灶为腧、刺之痛解”的原则,在颈肩部督脉及手、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之处循、按、扪、
两组分别在治疗之前和治疗后第14 d进行评估。
采用PACS系统对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进行测
选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VAS评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2-7 Cobb角、C0-2 Cobb角、C7 S、C2-7 SVA四个颈椎矢状位参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C2-7 Cobb角(°) | C0-2 Cobb角(°) | C7 S(°) | C2-7 SVA(mm)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9.63±6.18 |
10.86±5.3 | 18.14±5.31 |
14.30±4.2 | 27.08±8.26 |
24.36±7.5 | 21.54±7.82 |
19.70±6.7 | |||
观察组 | 8.79±5.21 |
16.12±4.3 | 17.95±6.03 |
10.26±3.7 | 28.12±7.55 |
21.60±9.1 | 20.96±9.35 |
15.64±8.8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38 | 7.45(4.75,8.00) |
2.50(2.00,4.00 |
观察组 | 37 | 7.25(4.00,8.50) |
1.00(1.00,2.00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D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在疼痛、生活情况、阅读、头痛、工作、驾驶、睡眠、娱乐活动8个方面及最终NDI总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项目 | 对照组 | 观察组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疼痛强度 | 4.00(3.75,5.00) |
3.00(2.00,3.00) | 4.00(4.00,5.00) |
2.00(1.00,2.00) | |
生活情况 | 5.00(3.75,5.00) |
2.00(1.00,2.00) | 4.00(3.00,4.00) |
1.00(1.00,1.50) | |
提物 | 4.50(4.00,5.00) |
3.00(3.00,5.00) | 5.00(3.00,5.00) |
3.00(2.75,4.00) | |
阅读 | 4.00(4.50,5.00) |
2.00(2.00,4.50) | 5.00(4.00,5.00) |
1.00(1.00,2.00) | |
头痛 | 5.00(3.00,5.00) |
3.00(2.50,4.00) | 4.50(4.00,5.00) |
1.00(1.00,2.00) | |
集中注意力 | 3.00(3.00,5.00) |
2.50(2.00,4.00) | 4.00(3.50,5.00) |
2.00(2.00,3.00) | |
工作 | 4.50(3.00,5.00) |
2.00(1.75,3.00) | 5.00(4.00,5.00) |
1.00(1.00,2.00) | |
驾驶 | 3.00(3.15,4.00) |
2.00(2.00,5.00) | 3.00(3.00,5.00) |
2.00(1.00,2.00) | |
睡眠 | 5.00(3.75,4.00) |
3.00(2.00,3.00) | 5.00(3.00,5.00) |
1.00(0.00,1.00) | |
娱乐 | 5.00(2.75,4.00) |
2.00(1.00,3.00) | 4.00(3.00,5.00) |
1.00(1.00,2.00) | |
总分 | 17.50(14.00,20.25) |
9.45(6.00,12.25 | 18.25(13.50,22.50) |
6.50(4.00,7.00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对照组 | 38 | 10(26.32) | 8(21.05) | 15(39.47) | 5(13.16) | 33(86.84) |
观察组 | 37 | 13(35.14) | 16(43.24) | 5(13.51) | 3(8.11) | 34(91.89) |
注: 两组之间疗效间比较,P<0.05
颈型颈椎病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
古人云“以痛为输”,并认为针刺痛处可直刺病所而迫邪外
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颈椎力线的常用可视化指标,能将颈椎相关肌群的力量变化进行量化,其相较冠状位而言,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范围较大,是颈椎病理状态研究的较理想指
综上,本研究基于“经筋”理论,结合理筋观念,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成果相结合,从而达到“解结”的效果。刃针在“解结”中有着疗效确实、安全微创、容易掌握等优
参考文献
黄博威,陈 斌,陈音竹,等.针刀对比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系统评价和试验序贯分析[J].康复学报,2022,32(4):367-373. [百度学术]
郭现辉,李伟彪,潘富伟.郑州市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21-23. [百度学术]
乙 胜,孙公武,王永军,等.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评估[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5):483-485. [百度学术]
李 童,王 琼,杨利学.从“筋伤”论颈型颈椎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1):179-182. [百度学术]
何文星,莫晓文,刘贤慧,等.刃针疗法与西医常规治疗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8):108-110. [百度学术]
葛宝丰,卢世壁,胥少汀.实用骨科学(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462-1485. [百度学术]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01-402.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百度学术]
张 熙,粟胜勇,蔡慧倩,等.基于“筋结”理论火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0):39-43. [百度学术]
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等.“肌肉起止点”取穴法解筋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8):72-73. [百度学术]
付 勇,曹乾安,章海凤,等.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4):9-11. [百度学术]
梁繁荣,王 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274-275. [百度学术]
王 涛,周理乾,孙孟锟,等.6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323-327. [百度学术]
杨 鹏,温冰涛,格日勒,等.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0,30(6):516-522. [百度学术]
刘 洋,聂 斌.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7):1407-1411. [百度学术]
孙 兵,车晓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1. [百度学术]
赵 博,马维骐. 从筋结压痛点探讨颈椎病分型诊断的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秦皇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16:173-177. [百度学术]
张 钰,毛红蓉.经筋理论与肌筋膜学说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22,18(11):203-207. [百度学术]
赵 博.基于经筋辨证探讨颈椎病分型与筋结压痛点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百度学术]
林洁萍.基于“在筋守筋”理论探讨刃针项部筋结点对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百度学术]
任树军,黄柄祥,王墉琦,等.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0):1742-1744. [百度学术]
麻永华,伊 飞.刃针配合颈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1):29-30. [百度学术]
孙 康,朱卫国,鲁世保.颈椎矢状位参数与颈后肌群质量的相关性[J].脊柱外科杂志,2022,20(2):111-115. [百度学术]
谢鸿炜,张 桦.颈型颈椎病诊断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21,19(2):136-140. [百度学术]
赵文奎,于 淼,韦 峰,等.无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分析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3):231-238. [百度学术]
蒋芳华,林建平,王诗忠.不同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颈椎前凸曲度的比较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2,43(5):707-710. [百度学术]
刘 佳,张锡玮.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65-6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