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10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推拿治疗,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贴敷神阙穴,两组均干预7 d。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脂多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腹泻指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发生变化;迁延性腹泻指病程为2周至2个月的腹泻,好发于儿童。患儿临床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便、排便不尽等,甚至出现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
迁延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多因脾虚诱发,脾气虚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内生湿浊,混杂而下,进而诱发泄
择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8~45个月,平均年龄(30.25±8.33)个月;病程2 w~2个月,平均病程(1.05±0.34)个月;粪便形态:稀水样夹奶瓣22例,稀便夹少量黏液14例,蛋花汤样17例。研究组5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8~46个月,平均年龄(30.87±8.02)个月;病程2 w~2个月,平均病程(1.01±0.38)个月;粪便形态:稀水样夹奶瓣25例,稀便夹少量黏液10例,蛋花汤样1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儿均给予调节饮食、口服肠道吸附剂、益生菌类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是先推头部,接着是上肢部、下肢部,最后是胸腹腰背部。
予推拿治疗,1次/d。①清补大肠经:医护人员以食指指腹沿患儿食指桡侧,由指尖向指根反复推拿,共200次。②补脾经:以拇指指腹沿患儿拇指桡侧,由指尖向指根反复推拿,共200次。③运土入水:以拇指指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部,共200次。④按揉足三里:以拇指指腹按揉患儿双侧足三里,共40次。⑤逆时针摩腹:以拇指指腹做逆时针环形按摩,共按摩5 min。⑥捏脊:以拇指指腹、食指指腹及中指指腹沿脊柱两旁,由上至下连续夹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拿,共5次。穴位定位及操作手法参考《小儿推拿学
参考《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
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两组患儿均于干预前1 d及干预7 d末,分别采集静脉血5 mL,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脂多糖(lipolyaccharide,LPS)水平。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对照组 | 53 | 12(22.64) | 10(18.87) | 22(41.51) | 9(16.98) | 44(83.02) |
研究组 | 54 | 20(37.04) | 23(42.59) | 9(16.67) | 2(3.70) |
52(96.30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分值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
组别 | n | 大便泄泻 | 腹胀腹痛 | 肠鸣 | 脘腹痞满 | 倦怠乏力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3 | 3.85±0.89 |
1.19±0.3 | 4.12±0.93 |
1.48±0.4 | 1.92±0.38 |
1.23±0.3 | 1.85±0.36 |
1.44±0.3 | 1.78±0.41 |
1.25±0.3 |
研究组 | 54 | 3.93±0.85 |
0.83±0.3 | 4.02±0.91 |
1.02±0.3 | 1.99±0.40 |
0.89±0.2 | 1.93±0.39 |
1.02±0.2 | 1.84±0.38 |
0.83±0.2 |
注: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DAO、D-乳酸、L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DAO、D-乳酸、LPS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
组别 | n | DAO(U/L) | D-乳酸(mg/L) | LPS(nmol/L)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3 | 12.59±3.27 |
7.40±1.8 | 9.31±1.87 |
6.85±1.6 | 11.49±2.13 |
7.89±1.1 |
研究组 | 54 | 12.08±3.51 |
4.39±1.1 | 9.15±1.92 |
4.61±1.0 | 10.97±2.26 |
6.27±0.9 |
注: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
组别 | n | 肠球菌 | 双歧杆菌 | 乳酸杆菌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3 | 6.93±0.95 |
7.45±0.7 | 5.87±1.12 |
6.59±1.2 | 5.51±1.06 |
6.38±1.0 |
研究组 | 54 | 7.03±1.02 |
7.88±0.7 | 5.98±1.01 |
7.64±1.6 | 5.69±0.98 |
7.32±1.2 |
注: 与干预前比较
迁延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
迁延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病位在脾胃,正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所曰:“泻多日,唇口及粪色皆白……脾胃衰困。”其主要病因在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加以外邪侵袭造成脾胃虚弱,由于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则腐熟水谷机能低下,水湿无以运化,五谷积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发为泄泻。综其病机,应以化湿止泻、健脾益气为治
但单纯应用推拿手法作用较为局限。本研究在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贴敷神阙穴,不仅能够促使皮肤表皮吸收药物挥发性成分,还能刺激神阙穴,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中药贴敷剂所用药物中,党参益气、健脾养胃;白术既可助党参补益脾胃之气,又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配以茯苓,相须为用,补而不滞,可健运脾气,又可渗利湿浊;薏苡仁健脾渗湿,且药效不趋燥烈,无伤阴津之虞;山药健脾益胃;砂仁和中消食除痞闷;木香行肠胃滞气而消腹胀,增强化湿、健脾胃之效果;葛根升阳止泻;苍术燥湿健脾;甘草既能健脾益气,又可调和诸药。神阙穴在脐中央,通过贴敷神阙穴的形式给药,能够使药物通过肚脐吸收,直达病所,有效发挥健脾祛湿、化湿止泻的效果,配以推拿,发挥协同作用,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促使病情转
迁延性腹泻患儿由于疾病迁延难愈,多次腹泻后可影响肠道微生态,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紊乱,临床可表现为DAO、D-乳酸、LPS水平升高,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降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推拿可有效减轻迁延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本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未进行长期随访调查,后期研究将会延长观察周期,以佐证本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唐晓芳.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对迁延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6):1483-1488. [百度学术]
钟玉萍.健脾止泻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4):698-699. [百度学术]
夏慧敏,龚四堂,孙 新,等.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92. [百度学术]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0. [百度学术]
邰先桃,熊 磊.小儿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8-90. [百度学术]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3-48. [百度学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2,17(21):2979-2984,2991. [百度学术]
田洪民,王淑屏.低聚果糖联合锌制剂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5):575-579. [百度学术]
唐 琼,龙 毅,杨丽娜.5岁以下儿童腹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7):1109-1112. [百度学术]
米欣晶,白冰超,万 璐,等.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免疫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7):1370-1373,1395. [百度学术]
杨莹莹,刘全胜,唐雪骁,等.丁桂散穴位贴敷联合健脾八珍糕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39-142. [百度学术]
李媛媛,冯海荣.健脾祛湿方敷脐联合脊柱推拿对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促炎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3):281-285. [百度学术]
蔡学宁,冯素诗,宋多灵,等.盐酸小檗碱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1):66-68. [百度学术]
高 飞,龚文品,葛敬芳.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1):69-72. [百度学术]
仇瑞莉,张小瑞,刘江波.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疗效及对DAO、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8):1957-1959. [百度学术]
王 梅,武英茹,王越欣,等.不同米炒党参对脾虚大鼠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11):2566-2570. [百度学术]
陈梦雨,刘 伟,侴桂新,等.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0,48(2):62-66. [百度学术]
王 晶,张世洋,盛永成,等.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54-285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