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调脂稳斑、延缓血管硬化、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及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斑通脉散,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症候学积分。抽血化验血清学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机制(FIB)、IL-6、MMP-9的变化。
两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NIHSS、Barthel指数、中医症候学积分较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NIHSS、Barthel指数、中医症候学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hs-CRP、FIB、IL-6水平、MMP-9水平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hs-CRP、FIB、IL-6水平、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
脑卒中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致死率是其主要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约为60%~80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59.8±9.5)岁;平均发病时间(11.57±2.73) h。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59.1±8.7)岁;平均发病时间(11.55±2.72)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 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8 h,起病6 h至1 w症状呈进行性加重;③本研究经开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同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 2018》给予调脂稳斑、延缓血管硬化、活血通络、营养神经、加强脑保护、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同时给予2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12.5 mg替罗非班注射液(规格:12.5 mg/支;南开允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74)静脉泵泵入应用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盐酸替罗非班针用法:每分钟静脉泵入0.4 μg/kg,30 min后改成每分钟静脉泵入0.1 μg/kg,连续泵入24 h;合并基础疾病者,给予监测、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
参考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根据 NIHSS 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超过90%; 显效:NIHSS评分下降50%~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50%;无效:NIHSS评分下降不足 20% ,甚至增加。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疗效安全性观测:①询问患者病情,记录体征,进行神经内科专科查体。②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
不良反应的记录: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客观记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做好记录。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组别 | n | 基本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治疗组 | 50 | 17(34.00) | 16(32.00) | 13(26.00) | 4(8.00) |
46(92.00 |
对照组 | 50 | 10(20.00) | 14(28.00) | 13(26.00) | 13(26.00) | 37(74.00)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n | NHISS评分 | 中医证候积分 | Barthel 指数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治疗组 | 50 | 14.20±3.04 |
5.46±4.5 | 11.08±2.77 |
2.54±1.7 | 34.00±15.22 |
75.9±20.9 |
对照组 | 50 | 14.32±2.83 |
7.30±5.7 | 11.46±3.03 |
5.6 ±4.5 | 33.4±14.16 |
67.2±27.3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治疗后hs-CRP、FIB、IL-6、MMP -9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FIB、IL-6、MMP -9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hs-CRP(mg/l) | FIB(g/l)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治疗组 | 50 | 16.39±3.36 |
5.84±5.2 | 4.37±0.44 |
2.95±0.7 |
对照组 | 50 | 16.43±3.41 |
8.38±6.6 | 4.40±0.40 |
3.29±0.9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 n | 时间 | IL-6(ng/l) | MMMP-9(g/l) |
---|---|---|---|---|
治疗组 | 50 | 治疗前 | 159.92±12.15 | 193.28±30.72 |
治疗后 |
92.98±37.9 |
156.93±20.1 | ||
对照组 | 50 | 治疗前 | 160.72±11.05 | 193.36±30.71 |
治疗后 |
110.88±45.5 |
174.42±25.4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进展性脑梗死是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临床过程,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在实际治疗中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脑梗死急性发病后易出现进展性脑梗死,经过临床 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在一定时间仍存在渐进性、阶梯式加重,多发生在起病后6h~1 w,发生率占20%~40
现代中外医家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对于该病得病理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有学者通过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发现,一些炎症标志因子,如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诱发机体炎症反应,加快血管粥样硬化,进而诱导不稳定斑块脱落,对于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指标越高,越容易诱导脑梗死进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用药选用盐酸替罗非班,该药是Ⅱb 级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心血管领域已被成功应用。目前亦被用于缺血性卒中而被广泛关
在中医学中,进展性脑梗死属“中风”范畴,中风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相关,对于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百家争鸣。至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提出“内风”观点,李东垣认为中风的病因在于“正气自虚”,明代张景岳提倡“内伤积损”的观点。《医林改错》中记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势必迟缓乃至滞阻”。因气虚血瘀,加之饮食起居不当,致瘀阻脑窍,发为中风,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语蹇舌强,舌淡暗,瘀斑,苔薄白或白腻。 治疗以扶正益气、破血逐瘀为准绳,治疗组中选用我院院内制剂消斑通脉散加减治疗,方中重用黄芪,以达扶正益气,为君药,当归通络活血,为臣药,川芎,三棱,文术、水蛭等药破血逐淤,共达颠顶,为佐药,甘草顾护胃气,防止破血逐淤等药伤及胃气,为使药。诸药合用,以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黄芪中含有30余种黄酮类成分,如芦丁、芒柄花素等,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能量代谢等发挥神经保护作
综上所述,消斑通脉散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可达到抗栓、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改善神经缺损,减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百度学术]
王文艳,王松岭,王丽萍,等.镇肝熄风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12(52):43-44. [百度学术]
杨 隽,杨中杰,等.早期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12(22):2739-2740. [百度学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38):136-144. [百度学术]
Choi YH,Jeong HJ,Lee B,et al. Extensive and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J]. Kore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7,32(2):211-217. [百度学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4):581-582. [百度学术]
裴晓蕊,于海娜,李艳梅,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3(58):91-93. [百度学术]
张丹丹,徐海龙,杨 柳,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AA、IL-18水平变化研究2021[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2(18):398-399. [百度学术]
张 瑜,李 捷,高 元,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自噬改变的研究2021[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10):1086-1089. [百度学术]
罗 婷,邵祥忠,谢海洋,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外周血 miRNA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2021[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7(19):2272-2275. [百度学术]
刘雨薇,尚进林,等.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021[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8(35):311-315. [百度学术]
胡彩彩. 进展性脑卒中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6):5-9. [百度学术]
崔凡凡,靳奥洁,李艳玲.等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6):69-74. [百度学术]
万婷玉,王 丹,任庆华,等. 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1,4(15):13-15. [百度学术]
胡妮娜,张晓娟.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1(38):76-82. [百度学术]
方欢乐,张 慧,陶炎炎,等.基于整合药理学的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2):122-127. [百度学术]
王文越,刘 珊,吕琴,等.黄芪-当归药对益气活血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6):207-216. [百度学术]
王 敏,姚明江,刘建勋,等.川芎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活性成分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5):793-798. [百度学术]
李 瑶,赵金双,赵 辉,等.中药三棱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92-94. [百度学术]
张凯媛,吕玲玲,陈敬贤,等.莪术二酮对 MDA-MB-231 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2):74-81. [百度学术]
唐荣霜,石 洲,李晋奇,等. 三棱莪术药对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5):226-228. [百度学术]
徐明杰,赵 迪,李龙宇,等. 水蛭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4):747-75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