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胰腺癌患者234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刻下症等信息,运用EXCEL及SPSS软件统计分析各证候频率及有无肝转移、病位、临床分期对证候的影响,探讨胰腺癌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
①234例胰腺癌患者基本证候占比依次为气滞证(70.94%)、气虚证(60.26%)、血瘀证(59.83%)、血虚证(30.34%)、阴虚证(25.21%)、热毒证(16.24%)、阳虚证(15.38%)、痰湿证(13.25%);②基本证候常组合出现,其中3种证候组合(38.46%)、2种证候组合(26.07%)最为多见,多虚实夹杂;③胰腺癌常见症状(>10%)依次为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眠差、体重下降、后背疼痛、大便干、便溏、口干、口苦、恶心;④胰腺癌肝转移较之无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较多见(P<0.05);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在Ⅳ期患者中多见(P<0.05)。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极易复发和转移,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生存率仅7.2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7月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胰腺癌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8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1.06±9.94)岁。肿瘤原发部位:胰头癌116例;胰体尾癌115例;全胰腺癌3例。临床分期:Ⅰ期37例;Ⅱ期34例;Ⅲ期44例;Ⅳ期119例。远处转移患者:肝转移98例;骨转移6例;脾转移5例;腹膜转移4例;肺转移2例;胃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3例。
采用《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胰腺癌诊断标
234例胰腺癌患者基本证候以气滞证(166例,70.94%)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证141例(60.26%)、血瘀证140例(59.83%)、血虚证71例(30.34%)。基本证候常相兼出现,形成复合证候。具有2种及2种以上证候的患者共217例(92.74%),仅具有1种证候的患者共17例(7.26%)。复合证候以3种证候组合(38.46%)、2种证候组合(26.07%)最多见,以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形成组合居多,虚实夹杂为主。见
证候分型 | 频数 | 频率(%) | 证候组合 | 频数 | 频率(%) |
---|---|---|---|---|---|
气滞证 气虚证 血瘀证 血虚证 阴虚证 热毒证 阳虚证 痰湿证 |
166 141 140 71 59 38 36 31 |
70.94 60.26 59.83 30.34 25.21 16.24 15.38 13.25 | 1种证候 | 17 | 7.26 |
2种证候 | 61 | 26.07 | |||
3种证候 | 90 | 38.46 | |||
4种证候 | 57 | 24.36 | |||
5种证候 | 9 | 3.85 | |||
234例胰腺癌患者常见症状(>10%)由高到低依次为腹痛116例(49.57%),腹胀100例(42.74%),乏力98例(41.88%),纳差92例(39.32%),眠差88例(37.61%),体重下降71例(30.34%),后背疼痛53例(22.65%),大便干53例(22.65),便溏44例(18.80%),口干38例(16.24%),口苦35例(14.96%),恶心32例(13.68%)。见
症状 | 频数 | 频率(%) | 症状 | 频数 | 频率(%) |
---|---|---|---|---|---|
腹痛 | 116 | 49.57 | 后背疼痛 | 53 | 22.65 |
腹胀 | 100 | 42.74 | 大便干 | 53 | 22.65 |
乏力 | 98 | 41.88 | 便溏 | 44 | 18.80 |
纳差 | 92 | 39.32 | 口干 | 38 | 16.24 |
眠差 | 88 | 37.61 | 口苦 | 35 | 14.96 |
体重下降 | 71 | 30.34 | 恶心 | 32 | 13.68 |
234例胰腺癌患者中无肝转移患者136例(58.12%),肝转移患者98例(41.88%)。胰腺癌患者肝转移较之无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气虚证、血虚证较无肝转移患者多见(P<0.05)。见
证候分型 | 非肝转移(n=136) | 肝转移(n=98) |
---|---|---|
气滞证 | 94(69.12) | 72(73.47) |
气虚证 | 68(50.00) |
73(74.49 |
血瘀证 | 81(59.56) | 59(60.20) |
血虚证 | 28(20.59) |
43(43.88 |
阴虚证 | 38(27.94) | 21(21.43) |
热毒证 | 19(13.97) | 19(19.39) |
阳虚证 | 19(13.97) | 17(17.35) |
痰湿证 | 17(12.50) | 14(14.29) |
注: 与非肝转移组相比
234例胰腺癌患者按不同病位分为胰头癌116例(49.57%),胰体尾癌115例(49.15%),全胰腺3例(1.28%)。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证候分型 | 胰头(n=116) | 胰体尾(n=115) |
---|---|---|
气滞证 | 83(71.55) | 83(72.17) |
气虚证 | 74(63.79) | 65(56.52) |
血瘀证 | 64(55.17) | 73(63.48) |
血虚证 | 37(31.90) | 34(29.57) |
阴虚证 | 28(24.14) | 29(25.22) |
热毒证 | 13(11.21) |
25(21.74 |
阳虚证 | 21(18.10) | 14(12.17) |
痰湿证 | 14(12.07) | 16(13.91) |
注: 与胰头癌组相比
本研究将ⅠA、ⅠB期统归为Ⅰ期,ⅡA、ⅡB期统归为Ⅱ期。234例胰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比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虚证、血虚证均在Ⅳ期患者中分布较多。见
证候分型 | Ⅰ期(n=37) | Ⅱ期(n=34) | Ⅲ期(n=44) | Ⅳ期(n=119) |
---|---|---|---|---|
气滞证 | 26(70.27) | 19(55.88) | 32(72.73) | 89(74.79) |
气虚证 | 16(43.24) | 21(61.76) | 18(40.91) |
86(72.27 |
血瘀证 | 24(64.86) | 21(61.76) | 25(56.82) | 70(58.82) |
血虚证 | 7(18.92) | 10(29.41) | 6(13.64) |
48(40.34 |
阴虚证 | 7(18.92) | 14(41.18) | 13(29.55) | 25(21.01) |
热毒证 | 3(8.11) | 2(5.88) | 8(18.18) | 25(21.01) |
阳虚证 | 7(18.92) | 3(8.82) | 6(13.64) | 20(16.81) |
痰湿证 | 6(16.22) | 2(5.88) | 3(6.82) | 20(16.81) |
注: 同一证候不同分期之间相比
目前中医古籍中尚未发现关于胰腺的直接描述,有学者认为“散膏”“脾中珑管”“肾脂”等描述与胰腺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颇为吻
本研究结果显示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为胰腺癌患者的主要证候,复合证候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与多数医家辨治思想相一致。《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重订灵兰要览·积聚》云“治积之法,理气为先,气既升降,津液流畅,积聚何由而生”。气运行不息,人体各个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精血津液的输布及生长发育等均需气的推动来维
本研究还进一步探索胰腺癌肝转移与无肝转移、不同分期及病位患者证候分布差异,结果显示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较非肝转移患者多见(P<0.05);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比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在Ⅳ期患者中多见(P<0.05)。《积聚临证必读》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中晚期患者经受手术或化疗或放疗等多种治疗,疾病发展迅速,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遏制肿瘤的迅速生长及转移,此时患者身体处于虚损状态,加之肝主藏血,因此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较之无肝转移患者多见。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可能与不同解剖部位及生理功能相关,由于热毒证占比较小,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索其分布差异的原因。此外,Ⅳ期患者气虚证、血虚证分布较多,与肝转移患者证候分布差异相一致,体现了晚期胰腺癌患者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病理状态,临床辨治困难,预后不佳。
本研究对234例胰腺癌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了初步探索,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本研究所采用的辨证标准虽经过中医专家层层审核,但证候纳入尚不全面,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其次,本研究未考虑患者既往治疗对证型的影响,缺乏深层次探索证型形成原因以及未动态监测证型全过程发展与变化。最后,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胰腺癌患者,样本数较少,未来还需设计多中心、大样本试验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SUNG H,FERLAY J,SIEGEL R,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