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该方不仅适用于少阳阳明合病,还可应用于神志病的治疗。笔者以定象、定位、定性之辨证方法,根据患者的病象、症象、舌象、脉象等资料,把握病机、病象,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神志病,效果颇显。文中试述此方配伍之精妙,浅谈临证之心悟,以飨同道。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书中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太阳伤寒证误用攻下之后的变证,可见邪热内陷于里,表里俱病,虚实夹杂之象。少阳本为枢机,邪陷少阳致使枢机不利,气机运化出入升降不利,症见胸胁胀满或憋闷;同时由于枢机不利,经气郁闭阳气,阳气宣通不能,则见“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太阳病未解,邪传膀胱,三焦决渎失职,膀胱气化失司,故出现小便不利;误用攻下之法则更伤正气,少阳相火上炎加之阳明胃热上扰,故出现烦躁、惊惕不安、谵语等心神扰动之症。根据审证求机的原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在三阳,以少阳为主,病机为少阳气郁,热扰心神。历代医家注解《伤寒论》时也多把太阳病表证误下所致的证候作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如《伤寒论浅注》认为本方方证为太阳误下致三阳合病。《伤寒贯珠集
《经方传真
方中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为小柴胡汤的主要组成药物,具有和解少阳、清泻肝胆郁热的功效;合大黄则为大柴胡汤,可泄阳明之热以达通腑、逐痰清热之功;人参、茯苓、龙骨、牡蛎、铅丹为安神定志丸的主要组成药物,具有益气镇惊安神的效
徐经世国医大
鲍远程教
黄煌教
神志病归属于“狂癫”“卑惵”“郁证”等范畴,其发病与突发或者持续的情志刺激有关。基于《黄帝内经》之整体观,神志病与“心不藏神”紧密相关,五脏六腑皆可导致神志病,神志病从六经辨证相对全面、简练。从拆方来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大、小柴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多个方剂加减而成。笔者根据对经典的研读及学习,结合自身临证实践,认为其方证要旨为以少阳为主的三阳合病,病机为少阳气郁、热扰心神的神志病阳证。
现如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仅用于精神科疾病,还广泛应用于妇科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且疗效确
根据患者的病象、症象、舌象、脉象等资料,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进行“定象”诊断,临证中精确定象,更需要经历观象、取象、辨象、立象、尽意五个阶段;方证对应则可“定位”其属太阳、少阳兼阳明三阳合病,按三焦辨证属上、中、下三焦同病;“定性”如以阴阳定性,归属阳证,如以寒热定性则以热为主,太阳病误下,邪入少阳同时热邪内传阳明,心神内扰,整体定性为以少阳为主的少阳气郁、热扰心神的神志病阳证。用药亦能结合方药的“性”“位”“象”进行精准调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小柴胡汤之半入半表半里之“位”以除“胸满心烦”,以龙骨、牡蛎、铅丹(以磁石等代替)重镇降逆之“药性”镇心神,以茯苓之“位”入三焦通调水道,以大黄寒凉之“性”逐胃热而“止谵语”。同时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实现动态、连续的辨证理念和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医精准性诊疗。
蔺某,男,56岁,2019年4月9日初诊。主诉:发作性恐惧、胸闷半年余。患者发病前有撞车史,发作性恐惧、害怕、心慌、胸闷、胸胁苦满、呼吸困难、濒死感,坐立不安,每次发作持续十余分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伴纳差、乏力、失眠多梦等。曾在外院行冠脉造影、颅脑MRI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BP:150/80 mmHg。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躯体化自评量表59分,提示存在中度心理情绪问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9分,提示焦虑。西医诊断:惊恐障碍。中医诊断:郁病,辨为肝火内动证。治法:和解清热,镇惊安神。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用:醋北柴胡24 g,黄芩片9 g,姜半夏12 g,太子参12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炒白芍20 g,炙甘草6 g,炒酸枣仁30 g,珍珠母20 g(先煎),葛根25 g,百合30 g,郁金10 g,石菖蒲15 g,桂枝10 g。7剂,每日1剂,水煎2遍,取200 mL左右药汁,早、晚各1次。
2019年4月16日二诊:恐惧、胸闷有所减轻,无呼吸困难,仍睡眠浅,舌边偏红,苔黄腻,脉弦滑。BP:146/94 mmHg。躯体化自评量表42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3分。患者躯体化症状改善,但痰热仍明显。故予前方去葛根,加姜竹茹10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4月30日三诊:无明显恐惧、害怕、呼吸困难等,睡眠浅。舌质偏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滑。躯体化自评量表31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9分。效不更方,继服1个月。随访3月余,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
按 患者经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惊恐障碍。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郁病”的范畴,为神志病,辨证首当定象辨虚实,该患者急性起病,多为阳性症状,结合舌脉,以痰热内盛表现为主。其次定病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既以少阳症状为主,又兼有太阳、阳明症状,属于三阳合病。再次定病性,本病属以少阳为主的少阳气郁、热扰心神的神志病阳证。基于定象、定位、定性的精准诊疗,符合该方证,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桂枝和解为主,以治少阳枢机不利、身重等症;龙骨、牡蛎、珍珠母等重镇安神之品,可改善烦躁惊狂的神志症状;白芍、酸枣仁生血养肝,安心宁神;百合、郁金相配伍,清心解郁,滋阴安神;姜半夏和胃降逆;太子参益气养阴;石菖蒲和解清热;根据患者颈项僵硬症状加用葛根以达解肌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躯体化症状改善,但痰热仍明显,故予前方去葛根,加姜竹茹。三诊时,效不更方,继服一月。全方随证加减,临床效果颇佳。
参考文献
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 [百度学术]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73,185,188. [百度学术]
李惠治.经方传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303. [百度学术]
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0. [百度学术]
牟 雷,陈 波,高飞娟.李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少阳枢机不利”内科杂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9-11. [百度学术]
丁红平.冯世纶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J].中医学报,2016,31(12):1908-1911. [百度学术]
朱寒阳.《伤寒论》神志病治疗10法[J].国医论坛,2005,20(4):2-4. [百度学术]
陶 永,张国梁,侯浩彬,等.徐经世“内科杂证从郁论治”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3-434. [百度学术]
汪 瀚,鲍远程.鲍远程治疗情志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58-1159. [百度学术]
鲍远程.《伤寒杂病论》相关脑病证候与经方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05-1108. [百度学术]
濮绘绘,李丹丹,朱 龙,等.鲍远程教授辨治不寐临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7):86-88. [百度学术]
陈建芳,黄 煌.黄煌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2):899-901. [百度学术]
杨杉杉,周亚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概况[J].国医论坛,2018,33(1):68-7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