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中从六经理论出发,结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机制、疾病进程,将其分为发作期、慢性期、恢复期,并依据各期不同临床特点,审证分经辨治,提出对应的治法方药,以期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相关性血管炎,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种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为主的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AASV以累及肾脏最为常见,因此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其中以老年人多发,严重影响人类健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相
AASV肾损害并无对应的中医病名,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尿”“关格”的范畴。也有医
笔者团队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痼邪深伏,内外合邪致病。从临床实践出发,其病机特点可总结如下。
《素问·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该病以老年体虚之人多发,初期症状常见疲乏、消瘦等,说明正气不足,阴阳失衡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王芝
王丽
该病急性期多因外感所起,而有发热、疲乏、咳嗽等症状,可暂时出现太阳病或三阳经的症状,但病程较短,治疗后多转为三阴病,其中又以太阴、少阴病多发。急性期也有不见表证,而初起即出现咳嗽、咳痰、疲乏、食欲减退等太阴肺脾亏虚征象者,或邪气直中少阴,而见血尿、少尿、浮肿等肾虚见证者。但不论病情如何演变,总以太阴肺脾、少阴肾为主要病变部位。即使疾病进入缓解期或恢复期,太阴少阴俱病亦多见,或气阴两虚,或脾肾阳气亏虚,皆为常见证型。彭卫华
六经辨治理论出自《伤寒论》,肾病大家杜雨茂教
此期为疾病急性期,往往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米
此期多为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患者症状减轻,病势趋缓,亦有因变证而转为慢性肾衰竭
不少病例因失治或病情较重而转为慢性肾衰竭期。症状多见:少尿、无尿,浮肿,面色黧黑,疲乏、头晕,畏冷肢厥,腹满,便秘,血肌酐持续升高,舌暗有瘀斑,脉沉弦等。此多属厥阴少阴同病,病至晚期,久病及肾,少阴阳气伐竭,而转入厥阴。厥阴为二阴交尽、阴尽阳生之经,故又容易出现极寒极热、元神涣散、肝风内动等表现(如浊毒化热生风,而见嗜睡、抽搐;瘀毒伤及阴络,见便血等),此时当温阳降浊,可拟真武汤合桃核承气
疾病进入该期,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进入撤减或维持阶段,此时正气多见虚馁。盛梅笑
魏某,女,87岁,2020年10月22日初诊。1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7.0 mmol/L),未诊治。20余天前因“浮肿、乏力、纳差”于当地医院就诊,予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未缓解。1周前出现尿频,余沥不尽,量少,色黄,伴发热,当地医院予清热利尿类中药口服治疗,症状稍减。3天前急查血常规+CRP示:血红蛋白92 g/L,白细胞计数23.0×1
2020年11月2日二诊:无浮肿,肢软无力,耳鸣,头晕,无发热,纳寐一般,小便频数,大便频多,难以控制。舌脉同前。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23.4 mmol/L,肌酐168 μmol/L,尿酸446.4 μmol/L。处方予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附子15 g(先煎),肉豆蔻10 g,茯苓10 g,党参15 g,苍术15 g,白芍15 g,桂枝10 g,甘草10 g,补骨脂15 g,谷芽15 g,麦芽15 g,黄芩6 g。3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11月6日三诊:肢软无力、耳鸣、头晕缓解,偶有下肢燥热,唇周干燥,纳寐一般,二便次数减少。舌淡暗,苔少,脉沉滑。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6.5 mmol/L,肌酐129.30 μmol/L。改拟知柏肾气丸加减,药用:生地黄10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茯苓15 g,丹皮15 g,桂枝10 g,附子5 g(先煎),知母10 g,黄柏3 g,牡蛎30 g(先煎),磁石15 g(先煎),补骨脂15 g,肉豆蔻15 g,麦芽15 g。6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11月11日四诊:偶有肢软无力、耳鸣,已无头晕、发热、浮肿等不适,纳寐一般,二便调,夜尿1次。舌淡暗,苔少,脉弦滑。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2.6 mmol/L,肌酐110 μmol/L。因病情好转出院,中医治疗续予上方稍事加减再进2个月;西医治疗予以“甲泼尼40 mg口服,1次/日”联合“硫唑嘌呤片50 mg口服,1次/日”及对症处理,之后激素每周减药4 mg,至完全停药。
2021年1月24日五诊:纳少,乏力,寐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常规+CRP大致正常。已停用甲泼尼龙、硫唑嘌呤片治疗。中医治疗改用六君子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善后,药用:党参15 g,茯苓30 g,白术15 g,陈皮12 g,枳实15 g,生姜9 g,姜半夏12 g。6剂,煎服法同前。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 本案初病或有阳明湿热之象(尿频,量少,色黄,伴发热),但予苦寒清利之品后,随即转为阴证,此缘于年老阳气亏虚,不耐攻伐,病邪内陷。初诊虽有寒热等表现,但从浮肿、乏力、尿频、色白、纳少,可知阳气虚于里。阳虚湿停,浊毒始盛,故见血肌酐升高,考虑少阴厥阴同病,故当先救里,不宜攻表,治予温肾泄浊,化气利水为法,拟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方中肉桂、附子为君,可益阳气而助气化;茯苓、苍术、猪苓、泽泻直达膀胱,利水渗湿以泄浊毒;生姜伍茯苓、白术温散水气;佐白芍收利小便、缓急、敛阴之效;陈皮、麦芽理气健脾。二诊浮肿消退,但仍有血肌酐高、耳鸣、肢软、大便失约,可知少阴阳虚不固,厥阴浊毒内停,兼水饮冲逆,故改为温肾泄浊,平冲降逆之法,选用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方用附子、肉豆蔻、补骨脂、党参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黄芩、苍术、茯苓燥湿泄浊解毒;桂枝、甘草平冲降逆;谷芽、麦芽健脾助运;白芍敛阴和营、以防化燥。三诊血肌酐下降,但反增下肢燥热、唇周干燥,结合舌脉,考虑激素久用,化热伤阴,病属厥阴、少阴之阴阳两虚,治予滋阴潜阳温固,活血泄浊解毒为法,故改用知柏肾气丸化裁。方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脾、肾;桂枝、附子温助阳气;知母、黄柏、牡蛎、磁石滋阴以降虚火;补骨脂、肉豆蔻温涩止泻;泽泻、茯苓、丹皮利湿活血泄浊;麦芽健脾以助运化。治疗后症状及指标好转,疾病进入恢复期,结合纳少、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脉沉,考虑太阴中气亏虚,故用六君子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调理和中。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实消食去滞;生姜、姜半夏为小半夏汤可降逆和胃。全方重在恢复脾胃运化,故守方频进,竟收全功。
六经辨证为百病立法,完全适用于AASV肾损害的治疗。西医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缺点。本文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对AASV肾损害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进行论述,并分期治疗,结合临床实际,兼顾预防西药不良反应,可达到增效减毒、预防复发、延缓肾功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之优势,对拓宽中医辨治AASV肾损害之临床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李香玲,王炎强,赵学兰,等. 老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7): 3361-3362. [百度学术]
傅文宁,鲁 盈.鲁盈“从络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10):709. [百度学术]
蒋艳君,李 永,唐 彬.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22,28(3):154-156. [百度学术]
邹巧菲,冷晓梅,田新平,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伴发肿瘤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5,9(3):201-206. [百度学术]
高稳超.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伤伴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21. [百度学术]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5-1346. [百度学术]
伍 婷,钟 永,周亚欧,等.26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5(8):916-922. [百度学术]
汤海莲,李建军,毕 杰,等.不同年龄段成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临床病理差异性分析[J].河北医学,2020,26(7):1152-1157. [百度学术]
赵 辉,赵菁莉.中西医结合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损伤案例一则[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2):116-117. [百度学术]
杨 辰,韦子卓,方吕贵,等.从伏气温病辨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117-119. [百度学术]
陈丽植,吴靖宜,文思佳,等.抗甲状腺药物致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3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3):177-188. [百度学术]
孙淑娟.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3):63-68. [百度学术]
王芝芩.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实验室、肾脏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 [百度学术]
王 丽,杨喜梅,窦存瑞,等.2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63-64. [百度学术]
彭卫华,彭 婷,陈凌舟,等.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7):593-596. [百度学术]
张喜奎.肾脏病六经辨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 [百度学术]
米 杰.原发性小血管炎的早期诊断及中医诊疗思路[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9):592-593. [百度学术]
虞有超. 32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回顾性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百度学术]
鲁 盈,傅文宁.系统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病因病机与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9,8(4):155-158. [百度学术]
徐瑶琪,赵菁莉.黄文政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伤验案[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6):567-568. [百度学术]
张喜奎.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9. [百度学术]
盛梅笑,易 岚,王永业.从1例韦格纳肉芽肿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90-9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