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朴春丽运用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  PDF

  • 孙丹阳 1
  • 朴春丽 2
  • 彭雨婷 2
  • 杨明 3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2.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东 深圳 518000); 3.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最近更新:2023-06-01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朴春丽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是气滞、痰凝、血瘀不能及时化解,凝聚胶结而成,聚于颈前,伏于瘿络所致,故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病位在瘿络,病机关键为毒损瘿络,从而创立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显著。

※基金项目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资助(No.SZZYSM202202010);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No.20232149)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名为桥本氏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归属于中医学“瘿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HT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失宜、先天禀赋等因素导致,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气、瘀等,病位多在肝、脾、[

1-2]。治疗多从脏腑辨治、气血津液辨治、分期辨治、体质辨治等进行:脏腑辨证多从肝、脾、肾等进行,也有医家认为其可涉及于[3];气血津液辨证则多从气郁、气虚、血瘀、血虚、痰凝、津亏等展[4-5];由于HT具有明显的疾病进展性,依据甲状腺功能可区分不同的时期,不同时期患者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故部分医家认为该病应当分期、分阶段论[6-7];同时,HT的发生与体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可结合体质辨析进行治[8]。中医药治疗HT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善方面,同时又可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减轻不良反应。

朴春丽教授(以下简称“朴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颇丰,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对HT的治疗更是有独到见解,用药灵活。朴教授认为,HT是气滞、痰凝、血瘀不能及时化解,凝聚胶结而成,聚于颈前,伏于瘿络所致。无论是气滞、痰凝、血瘀,还是其他内生或外在之毒,凡是对瘿络有损伤的物质,朴教授都将其归为“毒[

9]。邪毒藏于体内,起初不立即发病;日久则络脉失常,气血运行受阻,不能及时为脏腑提供气血和排除有害之毒,毒郁脏腑,脏腑气血功能受损,形成临床征[9]。故朴教授认为HT病位在瘿络,病机关键为毒损瘿络,创立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HT,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朴教授应用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HT的思路与临证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毒损瘿络的病因病机

“毒损瘿络”理论是根据“久病入络”理论而提出的。络病不是一个具体的病种,多指病邪侵入别络、孙络、浮络、血络等而产生的以络脉瘀阻、络脉细急、络虚不荣等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疾[

10]。“久病入络”理论于《黄帝内经》中初见雏形。《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去其血脉。”《灵枢·寿夭刚柔》云:“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直至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久病入络”一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叶天士认为,劳伤过度、七情郁结等皆可使气血瘀滞于经脉,若病情迁延不愈,病邪深入,则“血伤入络”,血行受阻。

瘿,婴也,引申其缠绕的含义,其位于颈部绕喉而生,如喉中系物,状如缨络,因此朴教授提出“瘿络”一说,并创新性提出“毒损瘿络”理论。气滞、痰凝、血瘀等毒邪壅滞瘿络,毒既为因又为果,从而发为瘿病。

1.1 气滞

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易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郁化火、痰瘀互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丹溪心法·六郁》指出:“诸郁皆属于肝。”肝经上贯膈,循颈部喉咙之后,上颃颡连目系,瘿络所在之处正是肝经循行通过之处,故肝郁气滞则瘿络受损。而且,《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女子以肝为先天”,现代研究发现,瘿病患者中,女性患病几率大于男[

11],亦能反映瘿病与气郁息息相关。

1.2 痰凝

《诸病源候论》曰:“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提出:“酒湿厚味,酿痰阻气。”饮食水土失宜,损伤脾胃,或肝郁气滞犯脾而致脾虚,使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常,津液停聚为痰,痰湿阻滞气机又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滞互阻结于颈前瘿络而发瘿病。

1.3 血瘀

痰湿瘀滞日久入络,则致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壅结颈前,便为久病,毒损瘿络,以致疾病生成。

疾病早期气滞、痰凝、血瘀等毒邪或独立致病,或合而为患,但大多数情况下多为毒邪互相掺杂而成,常表现为气滞血瘀或气滞痰凝或痰瘀互结等证。

2 解毒通络调瘿法的理论探讨

基于“毒损瘿络”的核心病机,朴教授将解毒通络调瘿法作为瘿病治疗的一个整体方法,不论瘿病进展至哪一阶段,都将解毒通络调瘿法贯穿其中,随症、证、指标等进行加减。

HT初期多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除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外,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此时“气滞”等毒邪已初步显露,气滞引起血行不利,瘀滞脉络,可见在疾病早期治予疏肝、通络、解毒的重要性。到疾病中期,郁热渐退,木郁则土壅,故津液输布失常而成痰,痰浊阻于脉道则致瘀,痰瘀壅结颈前,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但此时全身症状并不典型,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多以理气化痰通络为主。至疾病后期,痰湿瘀滞日久则致血脉瘀阻,痰瘀壅结颈前,且痰为阴邪,日久耗伤阳气,此时全身症状多为脾气不足、脾肾阳虚等虚证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也随之而来,此时治疗应以活血解毒、温阳通络为重。由此可见,HT的治疗要全程通络,整体“调瘿”,以延缓疾病进展,治病求本。

3 用药经验

朴教授在治疗HT时,坚持将解毒通络、整体“调瘿”贯穿始终。方中常用夏枯草、栀子、牡丹皮、猫爪草、木贼、连翘、半边莲、半枝莲、山慈菇等以清热解毒,浙贝母化痰散结解毒,玄参滋阴清热解毒,丹参化瘀解毒;同时应用鸡血藤、夜交藤、青风藤、忍冬藤、鬼箭羽等以活血通络,黄芪、当归等以补气养血,香附理气解郁,从而气血同调;并合用经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调节患者自身免疫作用的靶药,如徐长卿、灵芝、三七、土茯苓、黄芩等,以达到整体“调瘿”的目的。朴教授依据HT的病程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的变化,调整用药。

HT起病多隐匿,患者多为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甲状腺肿大,常伴有一过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朴教授常配合不同的靶药进行治疗:气郁重者,用柴胡、香附以疏肝行气;痰郁重者,用半夏、陈皮、茯苓等药以理气化痰;血瘀重者,用莪术、三七活血化瘀;伴有突眼者,以青葙子、蒺藜等为其靶药;合并手抖,加天麻、钩藤等药以镇肝息风;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白芥子、瓦楞子以消肿散[

12]。而疾病中后期最终将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朴教授常在方药中联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以取其健脾益气、温补中阳之效;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仙茅、仙灵脾以补肾壮阳,益肾固筋;加菟丝子、熟地黄以补肾益精,取其“阴中求阳”之意。临证之际,便秘明显者,可配麻仁、肉苁蓉等润肠通便;失眠严重者,可用茯神、夜交藤、远志、酸枣仁等养心安神,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浮肿明显者,可加防己、泽泻、泽兰、车前子等利水消肿;健忘、脱发明显者,多配伍补骨脂、骨碎补等补肾填[13];兼有甲状腺结节者,加三棱、莪术,同时多合用牡蛎、龙骨等软坚散结之品。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朴教授常配合中医外治法为联合治疗方案,以夏枯草、连翘、三棱、莪术、黄药子、牡蛎、冰片、海藻等共为末,塌渍外敷以消瘿散结,同时配合艾灸、耳穴压豆、药物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旨在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机体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同时,朴教授常嘱咐患者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上,建议患者低碘富硒饮食,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带、海鱼等,避免使用含碘药物,减少麸质类食品的摄入。

4 验案举隅

张某,女,37岁,2020年12月21日初诊。主诉:乏力1年。刻下症:乏力,面色不华,脸部长斑,手足不温,脱发,情绪急躁易怒,寐差,眠浅,二便可。舌暗,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弦。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74.300 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228.60 IU/m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双侧叶结节,TI-RADS 3类。西医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瘿病,辨为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通络,活血解毒。处方予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10 g,炙甘草10 g,麸炒枳实10 g,夏枯草15 g,赤芍25 g,当归10 g,熟地黄15 g,川芎15 g,三七粉3 g(冲服),浙贝母10 g,徐长卿15 g,炒酸枣仁35 g,醋香附10 g,连翘15 g,醋莪术15 g,黄芪20 g,夜交藤15 g,制远志20 g,珍珠母30 g (先煎)。7剂,水煎内服,每次200 mL,日1剂,分2次服。配合耳穴压豆(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甲状腺)及中药外敷(夏枯草、三棱、莪术、牡蛎、连翘、海藻、黄药子、冰片共为末,与黄酒或蜂蜜混合,加适量温水搅拌均匀为糊,敷于颈前)。

2021年1月4日二诊:乏力较前缓解,近期情绪尚可,仍有脱发、寐差等症,且眼部不适,月经量少,有血块,经期腰酸。舌暗,少苔,边有齿痕,脉沉弦。前方去枳实、浙贝母,加蒺藜10 g、合欢花30 g。14剂,煎服法同前。继续配合中药外敷及耳穴压豆治疗。

2021年1月18日三诊:乏力、脱发、寐差均较前改善,近期情绪良好,面色较前红润。舌质淡,边有少量齿痕,苔白,脉沉。前方去熟地黄,加茯苓25 g、太子参15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1年2月1日四诊:无明显不适,心情良好。甲状腺功能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8.460 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82.60 IU/mL。嘱患者低碘富硒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不适随诊。

按 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故可辨为瘿病;初诊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四诊合参,可辨为气滞血瘀证。乏力、手足不温均为肝郁气滞,阳气被遏,络脉瘀阻的表现。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因舌暗、面色暗沉为血瘀之象,故将四逆散中白芍换为赤芍,旨在增加活血化瘀之功;四物汤加用三七、莪术以活血养血;夏枯草、连翘清热解毒散结;夜交藤安神通络;黄芪补气,以改善患者乏力症状;徐长卿为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的靶药;浙贝母、远志、香附为朴教授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时常用三味小方,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浙贝母同时又与莪术、三七组成三味小方,以化瘀消癥、祛痰散结;患者眠差,故用酸枣仁养心安神,珍珠母重镇安神,其又可淡斑、明目退翳。二诊时,患者经期腰痛,故将破气的枳实调整为合欢花;患者无痰,故可去浙贝母;针对其眼部不适,加用蒺藜以改善症状。三诊时,患者脱发、眠差均较前好转,前方中并无改善脱发的靶药,但脱发症状较前好转,是因前方疏肝通络、活血解毒,调节了气血运行,改善了机体代谢水平,故脱发症状自行缓解。可沿用前方,去熟地黄,加用太子参益气养阴,加茯苓健脾祛湿。后患者再次复诊,甲状腺抗体较前明显降低,效果明显。该患者为体检时发现HT、甲状腺结节,并无颈前不舒、颈部肿大的表现,仅因发现抗体水平升高而来诊,但其气滞血瘀的临床症状典型,故考虑为气滞血瘀壅结于颈前而致病,通过疏肝通络、活血解毒调整甲状腺内环境,以“调瘿”为大法,最终改善症状,使抗体水平下降。

5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HT更多地在早期被发现,朴教授以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HT,整体“调瘿”,配合临症分期、辨证治疗,灵活运用内服及外治法,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改善机体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突出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可为HT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清献,吕 钢.从肝脾肾传变论桥本甲状腺炎病程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7):46-48. [百度学术] 

2

张 芳,田 丽,张珊珊.张珊珊基于“五脏相关”从肝脾肾立论桥本甲状腺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2):3155-3159. [百度学术] 

3

肖 瑶.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4

巩长进,司廷林,冯建华.冯建华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3,36(1):37-38 [百度学术] 

5

钱 橙,王 旭.王旭教授辨治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经验撷菁[J].上海医药,2020,41(23):43-45. [百度学术] 

6

史孟瑄,汪 悦.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思路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891-894. [百度学术] 

7

王秋虹,魏军平,王师菡.林兰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撷菁[J].环球中医药,2015,8(3):352-354. [百度学术] 

8

陈岳祺,范 源,阮凌玉,.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与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20,33(2):66-68. [百度学术] 

9

金美英,崔镇海,潘韦韦,.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法在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41-43. [百度学术] 

10

张筱军,马文龙.吴以岭治疗络病经验介绍[J].辽宁中医杂志,2005(11):1116. [百度学术] 

11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桥本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北京专家共识(2021,北京)[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4):4-7. [百度学术] 

12

李 婷,朴春丽.解毒通络调瘿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71-72. [百度学术] 

13

于 淼,曲博文,朴春丽.朴春丽从脾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探析[J].中医药通报,2016,15(2):15-1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