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再发性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是病程冗长、反复发作,目前西医治疗方法较为局限。郑艳辉主任医师总结多年诊疗经验,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湿热内蕴,又因该病缠绵难愈,血瘀等是其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故郑艳辉主任医师在治疗上以补益脾肾、滋肾养阴为重,兼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法。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犯尿道黏膜及组织所导致的炎症反
郑艳辉主任医师(以下简称“导师”)师承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心得,在中医药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方面颇有见解。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导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经验介绍如下。
再发性尿路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小便灼热感以及腰酸、乏力等。导师结合其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本虚以脾肾亏虚、肾阴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血为主。
本病为年老之人多发,除以上常见症状外,还可伴尿失禁、遗尿等表现,导师认为其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医学正传·淋闭》有言:“脾土受害乏力,不能运化精微,清浊相混……水道不清,渐成淋闭之候。”《诸病源候论》云:“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气亏虚,气化不利,蒸腾失司,开阖失度,“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津液散布不利,水湿内聚,酿成湿浊,可有尿频、尿急、小便淋漓不尽,甚则出现遗尿等表现。本病病程迁延,久治难愈,肾气亏耗渐重,气阴两伤,累及肾阳,进而无以温煦脾阳,脾失健运,输布失常,水液无以运化,湿浊内生,久则化热,湿热内结,“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进一步损伤于肾,最终使得脾肾两虚,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可见腰酸、乏力等症状。
本病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考虑为湿热之邪贯穿疾病始终。脾肾亏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脾肾虚弱,脾失健运,肾失蒸腾气化,致水液运化失常,停聚水道,酿生水湿,湿邪困脾,更伤脾气,湿浊愈重,日久化热,湿热内蕴,下趋伤肾,致使肾气更虚,临床可见神疲乏力、小便淋漓不尽等症状。若湿热下注,留恋不解,日久耗伤肾阴,加之湿热蕴结膀胱,使其气化失职,水道不利,临床可见腰膝酸软、口干、午后潮热、小便灼热感等阴虚内热的表现。再则湿性黏滞,留滞体内不去,与脾肾亏虚相互影响,导致该病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导师对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其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肾阴亏虚较为常见,标实以湿热下注、瘀血阻络为主。在治疗上,往往扶正与祛邪同时运用,在补益脾肾、滋养肾阴的同时,配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药物,标本兼治。
导师注重脾肾两虚这一发病基础,治疗上强调以补益脾肾为重。肾气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肾的气化作用贯穿水液代谢的始
《丹溪心法》云:“淋有五,皆属乎热。”湿热之邪在尿路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导师在临床常用生地黄、蒲公英、连翘、白英、白茅根等药行清热利湿之效,其中生地黄在清热的同时又可滋肾养阴,促进热邪排出,祛邪而不伤正,蒲公英、连翘、白英、白茅根等均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导师亦喜用四妙丸化裁,其中苍术燥湿健脾;黄柏走下焦清除湿热;薏苡仁既可祛湿热,又可补益中气以助扶正;牛膝既可补肝肾,又可引诸药直入下焦,诸药共清下焦湿热。针对肾阴亏虚明显者,多用知母与黄柏,知母辛苦寒凉而不燥,可滋肾阴,泻肾火,黄柏清热燥湿,尤善除下焦之湿热,两者配伍,清热而不伤阴,“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又因本病病程冗长且反复发作,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导师在治疗上慎用峻猛苦寒之品,以免更伤肾气,强调治病需“和缓”,徐徐图之。导师承袭邹燕勤教授“轻药重投”的思想,用药轻灵,常选用药味清淡、药性平和、作用轻缓、不伤正气之
黄某,女,55岁,2020年7月24日初诊。主诉:腰酸伴尿痛1月余。患者既往尿路感染反复发作,1个月前出现腰酸不适,伴尿频、尿急,小便时灼热疼痛,自服头孢类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未好转。2020年7月20日于外院查尿常规示:红细胞 85/μL,白细胞 227/μL,尿白蛋白 80 mg/L,PH 5.0。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阿奇霉素3天,效果欠佳。昨日复查尿常规:红细胞 25/μL,白细胞 195/μL,尿白蛋白 80 mg/L,PH 5.0。刻下:尿频、尿急、尿痛,时有腰酸乏力,食纳尚可,大便尚调,夜寐一般。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滑。西医诊断: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诊断:劳淋,辨为肾阴亏虚,湿热下注证。治法:养阴清热,利湿泄浊。药用: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10 g,淡竹叶10 g,六一散10 g,蒲公英20 g,白英20 g,土茯苓15 g,忍冬藤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20年7月31日二诊:尿频、尿痛、腰酸稍有缓解,偶有咽痛咳嗽,食纳一般,二便尚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滑。以前方加炒苍术10 g、川牛膝10 g、桑叶10 g、玉米须15 g、丝瓜络15 g。7剂,服法同前。
2020年8月7日三诊:尿频、尿痛、腰部酸痛明显缓解。复查尿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7个/μL,白细胞酯酶 +。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细滑。以前方去土茯苓、忍冬藤,加车前草15 g、萹蓄10 g。7剂,服法同前。
2020年8月14日四诊:诸症明显缓解。复查尿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6个/μL。继予上方7剂,水煎服。后患者坚持服用中药,症状消失,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按 本案患者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此次有腰酸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引痛等表现,考虑其为围绝经期妇女,素体肾阴亏虚,首诊时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认为其本虚标实,证属肾阴亏虚、下焦湿热,故以滋阴清热利湿为法。方中知母配伍黄柏,清下焦湿热兼有滋阴之效;生地黄清热养阴,凉血止血;蒲公英、白英、土茯苓解毒除湿;淡竹叶渗湿泄热;正值七月夏暑,配伍六一散清暑利湿;忍冬藤清热解毒、散瘀通络。诸药共奏清利湿热之功。二诊时患者尿频、尿痛稍有缓解,加入苍术、牛膝,为四妙丸化裁,增强清利湿热的功效;患者偶有咽痛咳嗽,以桑叶疏散风热兼清肺;玉米须配伍丝瓜络,轻药重投、淡渗利水。三诊时患者症状及临床指标均有改善,考虑其湿热渐化,去清热效强者,加入车前草、萹蓄利尿通淋,症状有所改善。
再发性尿路感染以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西医多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抗生素耐药等不良反应,因而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郑艳辉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常见脾肾亏虚、肾阴亏虚,湿热、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故重视补益脾肾、滋肾养阴,临床辨证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扶正与祛邪并举,徐徐图之。
参考文献
赵紫威,马鸿杰.马鸿杰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验案二则[J].中医药通报,2016,15(1):62-64. [百度学术]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1-821. [百度学术]
俞越晶,邹晓艳,郭兆安.从中医角度浅析尿路感染[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35-36. [百度学术]
张李博,赵志琴,吴金鸿,等.经方中水液代谢调节机能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3):63-65. [百度学术]
刘晓静,邹燕勤,沙 鑫,等.国医大师邹燕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J].中医学报,2021,36(3):555-558. [百度学术]
朱凌云,秦 嫣.承前辈之经验谋中医之进步—学习《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临证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94-179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