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择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次/天;观察组以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耳穴取穴为脑干、皮质下、咽喉、心、舌,每次选择单侧耳穴,按压3次/天,两耳交替贴压,每天更换1次。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行。
治疗后,两组患者P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吞咽障碍指患者无法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腔运输到胃,其原因是吞咽相关神经功能及解剖结构的损
吞咽障碍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舌本病”“喉痹”“喑痱”等范畴,属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为风、火、痰、瘀、虚致脑窍蒙蔽,神不导气,咽喉开闭失
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来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康复科病房。采用SPSS 25.0软件自动生成1~80随机数字,患者按就诊顺序依次随机分为观察组(耳穴贴压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19例,男21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29例;平均年龄(62.05±7.08)岁;平均病程(83.34±5.42)天。对照组女23例,男17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平均年龄(59.70±5.80)岁;平均病程(85.37±5.70)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与共识:手册版
嘱患者进食碘佛醇雀巢米糊10 mL时,在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下观察,若造影剂进入喉前庭但未达声襞以下为渗透;若造影剂通过喉前庭进入到声襞以下为误吸。分数越高表示渗透-误吸的程度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评定。
治疗前两组患者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5.00(3.25,6.75) |
3.00(2.50,4.75 |
观察组 | 40 | 6.50(4.00,7.75) |
2.50(2.00,4.25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34.21±2.91 |
38.46±4.7 |
观察组 | 40 | 34.44±4.51 |
41.91±3.6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的愈显率分别为42.5%、6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基本治愈 | 明显好转 | 好转 | 无效 | 总愈显 |
---|---|---|---|---|---|---|
对照组 | 40 | 6(15.0) | 11(27.5) | 15(37.5) | 8(20.0) | 17(42.5) |
观察组 | 40 | 10(25.0) | 17(42.5) | 8(20.0) | 5(12.5) |
27(67.5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吞咽障碍为中风患者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吞咽训练(通过改善食团性质、进食体位、训练吞咽动作、对吞咽相关肌群进行冷刺激)、重复经颅磁刺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位在脑,影响舌咽。患者脑窍失养,经脉不通,口咽部气机不畅,而致口咽功能失司。十二经脉中大部分经脉直接或间接与咽部相关,如手太阴肺经虽未循行过咽喉,但其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外,冲任二脉循喉咙,络于口唇,“任脉……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这些均为耳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吞咽中枢位于脑干,脑卒中的损伤部位在脑,主要涉及咽和舌的功能,根据吞咽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的特点及中医理论取穴的原则和既往临床研究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PAS评分均改善,表明两种疗法均可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说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经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后也证实了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耳-迷走神经-内脏反射”学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治疗可有效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误吸,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但是,团队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后续将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窦祖林.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666. [百度学术]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1):1-10. [百度学术]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1.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2005,36(12):2756-2763. [百度学术]
MARVIN S,THIBEAULT S,EHLENBACH W J.Post-extubation Dysphagia:Does Timing of Evaluation Matter[J].Dysphagia,2018,10(108):20-23. [百度学术]
YOUSEF,HANNAWI,BASHAR,et a1.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major advances and obstacles[J]. Cerebrovasc Dis,2013,35(5):430-443. [百度学术]
COHEN D L,ROFFE C,BEAVAN J,et al.Post-stroke dysphagia:A review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t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2016,11(4):399-411. [百度学术]
ALVAREZ-SABÍN J,SANTAMARINA E,MAISTERRA O,et al.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ticoline Prevents Cognitive Decline and Predicts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fter a First Ischemic Strok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6,17(3):390. [百度学术]
MARCEL A,KAI L,ANNE B M,et al.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Incidence, Burden and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J].PloS one,2016,11(2):148-152. [百度学术]
王文豪,罗 梦,杨 路,等.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79-84. [百度学术]
莫映楠,蓝嘉欣,金海鹏.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6):821-823. [百度学术]
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13.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手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412. [百度学术]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6. [百度学术]
杜丽洁,姜增誉,王 娇,等.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在脑卒中误吸筛查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0):1225-1226. [百度学术]
袁 影,钱小路,闫文敏,等.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0,40(4):347-351. [百度学术]
房雅娜,宋桂芹,李 欣.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20,26(3):421-424. [百度学术]
李 林,黄 哲,黄营湘.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33-35. [百度学术]
麦海涛.经口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3):293-296. [百度学术]
黄学英,张 瑶.中西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3):107-109. [百度学术]
徐桂华,胡 慧.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3):444. [百度学术]
金海鹏,吴秋燕,张 卫,等.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9-14. [百度学术]
高 玲,谢 峦,李相良,等.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2,42(10):1083-1088. [百度学术]
高昕妍.耳针疗法与耳-迷走-内脏反射[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百度学术]
STANDRING S.格氏解剖学·临床实践的解剖学基础[M].39版.徐群渊,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81-409. [百度学术]
龙 露.经皮耳甲区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大鼠吞咽困难的作用及白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22. [百度学术]
詹玉卿,李少敏,高丽丽,等.艾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21,20(5):60-6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