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代医家从针具、外形特征、主治范围、刺法等方面完善了九针理论,促进了九针的临床应用。目前抑郁症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现代临床通过使用类型繁多、各具特色的现代针具,多针、多法合用来治疗该病。本文具体阐述九针及九针经现代改良后的针具在抑郁症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九针包括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经现代改良后,梅花针、磁圆梅针、长圆针、电鍉针、浅针、杵针、三棱针、刃针、小针刀、电针、水针、过梁针、火针等均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No.JCYJ20210324121800002);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No.2022CX00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抑郁症患者高达9500万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镵针作为九针之首,在古代其形制并未完全统一,目前多数医家认同其外形特征为头大末锐,具体为针身长约3.7 cm,在距离针尖约1.2 cm处为锐利形
梅花针、七星针等皮肤针都是由攙针发展而来。临床上采用梅花针治疗抑郁症患者屡见良效。《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李月
明代吴昆在《针方六集》指出:“员针以其针锋圆如卵,揩摩分肉之间,以泻其邪气。”员针的针身为锥形,针尖为球状,作用于人体皮下对其内部肌肉进行按摩,且不易伤及肌肉。其通过调理经脉,调畅人体营卫,从而治愈疾病,主要用于各种颈肩腰腿痛与内科杂症的治疗。
师怀堂教授在员针基础上创制出新员针,为磁员针,直径1 cm,长17.5~20 cm。之后,五行磁吸针、磁圆梅针相继创新出现,多用于里虚证,以补为主,治疗慢性疾患疗效较好,亦可用于治疗抑郁
《灵枢·九针十二原》首次记载鍉针“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鍉针作为一种无创性针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可提高循经感传,无创伤、痛苦小,患者不会产生滞针、惧针、晕针等不良现象。鍉针结合声、电、光、磁等技术衍生出电鍉针罐、电热鍉针等,可用于治疗炎性反应性疾
浅针和杵针也是由鍉针发展演变而来。浅针又名“推针”,其操作方法是不刺入皮肤,指甲推刮针柄,针体产生震颤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致得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浅针适应证广,具有镇静安神、调节情绪、缓解焦虑的作
锋针与镵针外形相似,长1.6寸,而锋针针身为三棱形,类似于现代应用的三棱针,有大、中、小三种规格,直径分别为0.16、0.20、0.26 cm,长度为6.5 cm,主要用于刺络放
临床上,三棱针亦可使用一次性放血针具代替,如注射器针头、放血枪、手术刀片等。梁慧等
《灵枢·九针论》:“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铍针主要用于切开创面,排除恶血。恶血尽,不留邪,《灵枢·癫狂》曰:“脉癫疾者……脉满,尽刺之出血。”赵彦
刃针来源于针灸“九针”中的镵针、铍针,具有治疗次数少、安全便捷、疗效显著等优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员利针者,大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圆利针深刺入人体穴位或特殊部位,产生强烈针感后迅速出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可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疾病、重病、急
现代小针刀相似于古代圆利针,二者都具有松解软组织的作用,区别在于小针刀既可钝性松解,又能锐性松解,而古代圆利针只能钝性松解。周洪鹏等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毫针是目前运用最多的针具,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以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优势深受患者青睐。毫针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围绝经期抑郁症等疾病,可明显改善抑郁患者的相关症
此外,毫针加长则为芒针,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芒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不仅可改善其抑郁状态,还可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
《灵枢·九针论》有言:“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针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目前临床上常用长度为5~10寸、粗细为0.4~0.6 mm的长针,现代又将其命名为芒针、环跳针、巨针、过梁针及蟒针
过梁针源于古代“长针”“大针”。过梁针刺入较深,并透过肢体,即由肢体一侧直刺到肢体对侧皮下。孙振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大针可作为“燔针”和“粹针”,此三者均属于现代火针疗法的范畴。临床可见火针治疗抑郁症患者,效果良
《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九针中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针包括毫针(电针、水针、毫火针)、鍉针(电鍉针、浅针、杵针)、大针(火针)、长针(过梁针)。此外,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针还包括:通过刺血疗法来治疗的有攙针(刃针)、锋针(三棱针、一次性放血针具)、铍针(刃针);通过解结来治疗的有圆利针(小针刀)、员针(长圆针、磁圆梅针)、攙针(梅花针、七星针)。对于针具的选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辨证采用。
参考文献
YUEQIN H, YU W, HONG W,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6(3):211-214. [百度学术]
刘 斌. 《灵枢》镵针形制考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2):209-211. [百度学术]
荣培晶, 方继良, 俞裕天, 等. 基于针灸脑科学的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7,35(11): 77-84. [百度学术]
王 芳.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应用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百度学术]
徐旺芳, 荣长保, 姜劲峰, 等. 放血对焦虑样行为大鼠海马eNOS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27(04): 989-992. [百度学术]
李月梅. 磁圆梅针、梅花针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 [百度学术]
贾爽杰. 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62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28(9): 37-38. [百度学术]
TANG G,XIONG J,FAN Q,et al.Plum-blossom needle plu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alopecia areata: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Medicine,2020,99(41):e22515. [百度学术]
邢立莹, 徐枝芳, 陈 波, 等. 半刺治疗抑郁症刍议[J]. 山东中医杂志, 2018,37(9): 727-729. [百度学术]
杨 凤. 磁圆梅针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 [百度学术]
李月梅. 磁圆梅针、梅花针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 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 [百度学术]
梁 慧, 杜忠剑. 解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状态的疗效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36(2): 42-45. [百度学术]
吴建丽, 于致顺, 魏庆双, 等. 浅谈“医工结合”对针灸针具改革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33(12): 5409-5411. [百度学术]
谢佳更, 王 顺. 电鍉针循经感传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J]. 世界中医药, 2016,11(7): 1320-1322. [百度学术]
李建超. 电鍉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 [百度学术]
马 玲, 吴明霞. 浅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3(24): 56-57. [百度学术]
马 玲. 浅针配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百度学术]
梁清芳, 吴际军, 刘 爽, 等. 杵针疗法在社区老年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25(10): 1039-1040. [百度学术]
张 丹, 罗启平, 黄 丹, 等.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20,33(4): 162-164. [百度学术]
蒲慧琴, 陈 涛, 宋国红, 等. 杵针疗法结合阶段性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7,12(2): 251-254. [百度学术]
谢 晨, 杨文佳, 刘 臻, 等. 三棱针法的起源与发展[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34(11): 1129-1130. [百度学术]
谢洪武, 白春艳, 易 洋, 等. 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2,37(2): 140-144. [百度学术]
董 珺, 王月花, 张燕燕, 等. 百会穴放血治疗失眠引起的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0,35(4): 543-545. [百度学术]
梁 慧, 黄立武, 窦维华, 等.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后抑郁状态的影响[J]. 广西中医药, 2014,37(1): 52-54. [百度学术]
赵彦超. 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6. [百度学术]
郭保君, 余思奕, 胡幼平. 刃针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32(6): 210-212. [百度学术]
张凤琴, 付雅楠, 孙 恺, 等. 刃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8,40(8): 1223-1227. [百度学术]
冀来喜, 田建刚, 郝重耀. 新九针圆利针疗法[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28(10): 620. [百度学术]
代朴丁, 田 赟, 陈 哲. 气至病所验案四则[J]. 山东中医杂志, 2013,32(2): 130-131. [百度学术]
刘 蕾. 督脉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 [百度学术]
邵莹莹, 金 泽, 陈 静. 圆利针背俞穴埋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32(10): 20-21. [百度学术]
周洪鹏, 袁 雪, 阎加民. 抑郁症头痛的小针刀治疗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32(1): 155-156. [百度学术]
WANG Y, WANG A, GAO X, et al.Effect of the small needle knife through the Zusanli(ST 36) on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expression of NLRP3 and IL-1β in myalgia comorbid depressed rats[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9,32(12):1151-1155. [百度学术]
李大雷, 赵灿伟.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 2020,41(10): 1489-1491. [百度学术]
JIN-FENG W, LING-JING T, QING-XIAN M, et al.Meta analysis on acupuncture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7,27(1):28-34. [百度学术]
张晓丹, 杨 慰, 蔡 艳, 等. 针药结合干预围绝经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学综述, 2020,26(14): 2900-2904. [百度学术]
臧书晗, 周 莉.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概述[J]. 针刺研究, 2021,46(9): 804-808. [百度学术]
杨 敏. 背俞穴芒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 [百度学术]
曹雪瑞. 毫火针治疗产后抑郁45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32(7): 595. [百度学术]
邵莹莹. 火针头穴及背俞穴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疗效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 [百度学术]
李善华, 周 利, 张 霞, 等.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对大鼠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34(5): 62-65. [百度学术]
马燕辉, 毕海洋, 马 琳, 等. 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38(2): 174-177. [百度学术]
DUAN G, HE Q, PANG Y, et al. Altered amygdal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ollowing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t BaiHui (GV20) in first-episode drug-Naïv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2019,14(6):2269-2280. [百度学术]
代朴丁, 李伟艺, 邓建民, 等. 长针疗法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50(2): 64-66. [百度学术]
孙振华. 过梁针针刺治疗癫狂症108例临床分析[J]. 中国针灸, 1995,15(S2): 89-90. [百度学术]
王振周, 田从豁. 深刺奇穴(过梁针)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及其疗效简介[J]. 中医杂志, 1957,7(4):193-198. [百度学术]
邓晓红, 孟宪军, 朱安宁, 等. 陈应龙先生针药结合治疗闽台常见病经验浅谈[J]. 中国针灸, 2016,36(2): 187-190. [百度学术]
半 夏. 火针治疗抑郁症[J]. 家庭中医药, 2016,23(11): 19-21. [百度学术]
臧颖颖. 圣彼得堡中医院抑郁症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及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文献的Meta分析[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