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统总结武权生教授在卦术思维指导下运用“泻南补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分期应用经验,通过分析其对该病的诊疗思路、辨证体系及遣方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理论指导。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2次及2次以上妊娠28 w以内胚胎丢
复发性流产大抵隶属于中医学“滑胎”“数堕胎
心-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作用下的女性生殖月节律和以周期疗法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妇科的特色与优势。
女性生殖月节律通过肝受心、肾二脏调节,从而影响妇女妊娠。经水出诸肾,肾气充盛,天癸泌至;心气畅通,子宫开放,精【经?】血下泻。唐代医家孙思邈云:“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中生气,即为真火也,火中生液,即为真水
因“产育由于血气,血气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
在“心-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基础上,基于十二消息卦(见

图1 十二消息卦图
武教授将卦象思维与女性生殖月节律结合起来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武教授认为,经前、行经期治疗应顺应经血下泻之势,经后期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从姤卦到坤卦,阳退阴进之势。观卦坤下巽上,四阴在下,二阳在上,中正以观天下。阳气守正其位,阴气顺乘于阳而成
“泻南补北”一词见于《难经·七十五难》
行经期处于“重阳必阴”的状态,开势正盛,阴血下泻,故武教授以自拟通经泻南方因势利导。方中柴胡气味俱轻,从阳而升,为纯阳之品,调达肝气,疏肝解郁;白芍微寒酸苦,气薄味浓,从阴而降,为阴中之阳,补肝血而敛肝气。两者共为君药,一疏一敛,使厥阴开阖枢机转利,肝气得平而不上犯心阳,君主既安而成“泻南”之用。香附微寒,入厥阴以散肝气,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乌药辛温,主入少阴,温肾阳暖厥阴,主司厥阴生气,与香附共用,一阴一阳,共为青囊之用,助君药加强“泻南”之功;瓜蒌甘苦,利气宽胸;枳壳酸苦,理气行滞,其与瓜蒌均微寒,均为太阴阳明经药,阴阳相使,共开胸中郁气,而助君药泻心气之郁;当归气味俱轻,能入三阴,气轻而辛以行血,辛散温通以活血;赤芍苦而微寒,入厥阴而走血分,补肝血而行肝用,与当归共用,使肝血充足,增强涵养肝气之力,助君药疏利厥阴血分。此六者气血同用,共为臣药。黄芪甘温纯阳,以补命门生生之气;巴戟天温润不燥;续断甘温助阳,与黄芪、巴戟天共用,补气以生阳,于大队“泻南”之品中反佐“补北”之剂,以利于承接心气之降;厚朴气浓,承阳明胃天气之降;茯苓淡渗,导太阴水道之通,与厚朴相须为用,使中焦气机转利,加强中焦斡旋之力,使心肾阴阳上下之道路通畅,方可交通南北;熟地主入少阴,益肾填精,使天气降已而升;桂枝轻薄发散,通脉平冲,使地气升已而降,其与熟地用量最轻,弃其性而存其用。此七者共用,升降相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在经前及经期重阳必阴之时而成“泻南补北”之用。
经后重阳已泻,其势大虚,阴长之势强劲而其力未充,如此反成气血阴阳诸不足之症。故经后方中重用黄芪、党参为君,甘温平和,少火生气,补气以助阳、生血。臣以白术苦燥,使脾气升;茯苓淡渗,使胃气降,与白术共用,健脾除湿,使太阴阳明开阖有力,气血生化源泉不竭;熟地气味俱厚,善滋阴以补血;当归辛散,补血而温通;白芍主入厥阴,专补厥阴肝血;川芎辛香行散,补血而有行气之力。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者成四物之妙,养血而成臣使之功。佐以升麻辛散,为阳明经本药,升其阳明之气,使阳明阖于太阴之里;陈皮入手足太阴,使太阴开于阳明之表而有醒脾之用;柴胡能入肝胆,疏利足少阳春生之气,使之阖入厥阴。佐药均为升提行气之品,而使开阖正常,气机转利,阳因而上。使以枸杞子味甘质润,入厥少二阴,补肾养阴使精血互生;鸡血藤苦泻温通,性质和缓,补血活血,两者共加强臣药“补北”之用。如此,气血完实,阳渐消而阴渐长。
在此生理病理基础上,武教授认为应根据患者在此阶段本身的气血阴阳状态,加入不同层次的“补北”之品,具体有四。一是菟丝子、续断:二者性味甘平,禀气中和,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为平补之剂。二是淫羊藿、巴戟天:淫羊藿性温燥烈,温补肾阳;巴戟天甘温能补,温润不燥,两者补肾益精以助阳,为温补之品。三是鹿角霜、羌活:鹿角霜温润质柔,壮肾助阳能填补督脉;羌活为太阳经药,温肾壮阳,启动督脉之阳气,二者合用而成温督启阳之品。四是桂枝:桂枝辛甘气温,上温少阴以宣闭阻,下温寒水以司气化,为峻补温通之品。如此气血完实,而偏重于“补北”,体现了经后期阳消阴长之势。
经前、行经期重阳必阴,阳盛极而泻,阴气渐生,经血下行,治以泻南为主,辅以补气通阳,因势利导,消阳盛之积而助阴长之势。经后阳消阴长,冲任精血亏虚,治以补北为主补肾填精,助以行气活血,使徐而补之,补而不滞,阴长而顺。
孕期达到阴阳平衡,阴阳完实,使育胚胎,故“补北”以固摄保护温煦胚胎,“泻南”以防阳气过亢反而扰动胎元。
已孕之后阳长而阴消,阳长之势渐升,故以菟丝子为君补肾养血固冲安胎。桑寄生补肝肾,养精血,安胎元;续断者,断续也,补益肝肾,固经以安胎元,两者共用以助君药益经安胎之用,为臣药。佐以鹿角霜温阳填精;巴戟天、杜仲温肾安胎,加强君药补北之力;阿胶气薄味厚,气薄轻清而升阳,味厚质黏而生阴,升阳以助君臣补北之力,滋阴以防阳升而动阴。诸药合用,共奏补北之功。又胎前宜清,恐气血阴阳完实之后阳气虚亢,反害胚胎,故用黄芩、玄参以清上,苎麻根以泻心,生地滋阴凉渗而成“泻南”之用。如此一方中“泻南补北”共用而成养胎之功。
张某,女,31岁,2020年4月10日因“反复胎停3次【2次?】,清宫术后7月余”就诊。患者于2018年4月及2019年7月均因妊娠8
2020年7月31日二诊:经前乳房胀痛,烦躁,舌淡红苔薄,脉细涩。治以行气活血佐以益精助阳,处方:桂枝9 g,柴胡12 g,麸炒白芍15 g,赤芍15 g,醋香附10 g,盐荔枝核30 g(捣碎),乌药12 g,麸炒枳壳12 g,当归18 g,瓜蒌20 g,黄芪30 g,续断15 g,盐巴戟天18 g,厚朴12 g,茯苓15 g,熟地15 g。5剂,用法同前。
2020年10月10日三诊:主诉“停经36d,伴阴道少量出血5d”。患者于月经周期第28天自测尿HCG阳性,遂就诊于省妇幼保健院,查P 17.67 ng/ml、β-HCG 635.4 mIU/ml,未予以药物干预,嘱畅情志,节饮食,注意休息。患者遂抑郁恐惧,寝食难安,渐生口腔溃疡,食欲不佳,纳眠差,腰骶部酸困,便干,舌红,脉细滑。遂今日来我院就诊,查P 21.67 ng/ml、β-HCG 2860.0 mIU/mL,E2 350.1 pg/mL,妇科彩超提示宫内妊娠,孕囊大小约1.0 cm×1.1 cm,其内可见卵黄囊,未见胎芽及胎心管搏动。中医四诊合参,符合复发性流产肾虚于下,心亢于上的基本病机,故予以武教授清心益肾饮加减,具体处方如下:盐菟丝子20 g,桑寄生15 g,鹿角霜15 g,续断15 g,盐杜仲15 g,盐巴戟天15 g,阿胶6g(烊化)、黄芩9 g,玄参12 g,苎麻根30 g,麸炒白术12 g,生地15 g,醋艾炭6 g,海螵蛸15 g,共7付,用法同上;同时予以黄体酮胶囊100 mg/次,早晚各2次,共7天。
2020年10月19日四诊:阴道出血停止,腰部酸痛好转,余无明显不适。查:P 29.79 ng/mL、β-HCG 8253.9 mIU/mL,B超提示宫内孕囊1.1 cm×1.2 cm×1.2 cm,其内可探及胎芽及胎心管搏动。效不更方,嘱停用黄体酮胶囊。
2020年11月2日五诊:经服药治疗后症状好转,复查激素、凝血等检查指标正常范围。嘱停其停药,随诊保胎治疗。后电话随访,于2021年4年18日孕37 w自娩一健康女婴。
按 武教授强调“求子之道,莫如调经”,重在未孕之前的调护。患者屡孕屡堕,肾精亏虚,故治以“补北”为主,温肾填精佐以行气活血。就诊时为周期第8天,正值经后期冲任血海亏虚,阳渐消阴渐长,为肾气逐渐充盛的过程。故武教授应用自拟调肾补北方辨证加减,以“补北”为主。此外,患者额头痤疮,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加用荆芥性平质轻,善宣发透散。调肾补北方中稍佐以泻南之剂,如此顺应经后期阴阳消长之势,补阳消之势,而阴从中生,为经间期打下物质基础。
二诊时,患者就诊时为月经周期第27天,正值经前期阳盛已极,重阳必阴,阴血下泻之际,此时,顺应开泻之势以“泻南”为要。故采用武教授自拟通经泻南方辨证加减,此外患者尚有经前乳房胀痛之滞,故在自拟方基础上加用荔枝核辛行温通,入厥少二经以散滞气、散结止痛。以此促进阳盛转阴,枢机转利,重阳得泻,经血得下。
三诊时,患者就诊时月经后期未至,阴道见少量出血。四诊合参,符合已孕之后肾虚于下,心亢于上,胞胎不固的病理。曾屡孕屡堕,母质怯弱,胎系不固,孕后阳长之势过盛,扰动胚胎,而成胎动不安之证。故用武教授予清心益肾饮以治疗,海螵蛸止血、补益肾经助其闭藏之用;艾叶入三阴经,为温经止血要药,醋用炒炭加强止血之力;麸炒白术使气血生化有源,补气以助安胎。如此,补肾之不足,平心之阳逆,“泻南补北”合而治之,心肾既济,以安胎元。武教授常对患者谆谆教导,孕后养胎重在“神静、药静、时静
妇人数胎产伤于血,精常不足,阳无以化,加之妇人平素忧愁恼怒,盼子心切,数孕数堕,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泻南补北”法内容丰硕,基于宁心补肾、调养胞宫的原则,重在未孕之前的调护和已孕之后的中西医结合保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卦象与女性生殖月节律,改善体质,促进受孕。孕后中西医结合保胎。以未孕(经前、经后)、已孕各期辨别阴阳气血盛衰规律,泻其南而补其北,使阴平阳秘,胚胎完实,生生不息。武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证经验丰富,从南北虚实基本病机出发,并将卦象思维和周期疗法相结合,应用于胎前孕后气血阴阳虚实调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泻南补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1):1082-1090. [百度学术]
柏文心,赵爱民.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10):1371-1377. [百度学术]
李聪聪,赵爱民.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免疫指标筛查及诊治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08):567-570. [百度学术]
马渑霞,申焕霞,吕田甜,等.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生育压力与抑郁症状间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1):1627-1631. [百度学术]
唐菁婕,连方.参芪寿胎丸方治疗复发性流产12次验案[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1):1264-1267. [百度学术]
王鑫焱,许小凤.从心-肾-子宫轴论治滑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1):209-211. [百度学术]
李荣慧,雷晓明,邓成镇,等.基于“多脏协同”探讨“心肾相交”之机制及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4. [百度学术]
康怀远.《周易》交感论与李白天地游[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2):31-37. [百度学术]
谈勇.中医妇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14. [百度学术]
杨涛,赵明镜,王蕾,等.“心主神明”的内涵及现代科学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0):811-814. [百度学术]
秦楚峰,夏梦幻,杨丹倩,等.试从“七郁”病机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J].中医杂志,2021,62(18):1594-1597. [百度学术]
冯晓玲,常卓,赵小萱,等.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D型人格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4):4227-4231. [百度学术]
张作良,董雪珊,梁相强,等.基于卦术思维“促卵助孕”探析[J].国医论坛,2018,33(01):12-14. [百度学术]
黄文青,殷燕云.从“心-肾-子宫轴”学说论治低预后人群不孕症析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09):1650-1653. [百度学术]
张静蓉,陈四文.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9,39(04):137-141. [百度学术]
叶利群,杨脂,吴萍,等.滋肾疏肝、活血祛瘀法干预滑胎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03):665-668. [百度学术]
黄烨,殷惠军,陈可冀.心主血脉与血栓前状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4):633-636. [百度学术]
李洪海,李晓,马月香.基于辟卦的时间节律-脏腑体系谈脏腑应时调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7):4348-4352. [百度学术]
吴宏进,戴薇薇,王利波,等.泻南补北法对去势雌性大鼠性激素及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9):4114-4117. [百度学术]
张瑞秋,陈英华,李迎.泻南补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227-22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