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气周流”作为黄元御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后人对其阐述颇多,然尚未深入,大多停留在《四圣心源》的中气五行气机上,在其理法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尚少,当从其源头再探“一气周流”理论结构,方能深刻阐述其学术思想内涵。黄氏提炼《道德经》《易经》中的“天道”规律,并结合岐黄、扁鹊、仲景之学,整合出一气周流气化观。以中气作为气化中心,并以阴阳规律发散变化万物,又以阴阳规律归化于中气,如此周而复始,此过程中万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气化体系。故本文主要从黄氏中气思想(万物并作、复命归根)、扶阳思想(气运原力)、五运六气思想(周流气象)等进行剖析总结,旨在使其理论更具系统性和具象化,以使临床“一气周流”气化理法体系的运用趋于完善。
一代宗师黄元御,其著作丰富,理论周密,方药临床效验显著,近年来黄氏“一气周流”学术思想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气周流”作为黄氏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贯穿其理论始终,不仅逻辑严谨,且继承于经典,契合临床实践,是后人研究黄氏思想一座绕不过去的桥梁。诸多学者应用一气周流学术思想,在深化中药药性与药物配
黄氏学术思想本于“二经”,发于“四圣”,黄元御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四圣
黄氏理论思想核心主要体现于《四圣心源》中,书中开篇言道:“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老子于《道德经》开篇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黄氏以老子之意,认为“无”乃天地之本,是为太极,蕴含中气,中气虚静,阴阳无序,纠缠难分,即阴阳未判,一气混茫,一气周流实为中气周流。然中气于至虚之境而备万物之有,于其虚静之时,虽尚未化一切形质,却是一切形质之祖,静极而动,于其方动之时,施轮旋之令,积阳左升乃为天,积阴右降乃为地。是以天地乃为中气使,以纯阳纯阴昭万物之序而化万物之有。
中气阴阳虽能化万物,但必须依赖一重要物质,那就是土,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比喻为“玄牝之门”,又将“玄牝”比做“谷神”。黄氏对此解释道:“中气在戊己二土之间……是曰谷神。”又云:“己土左旋则此门开,开则阳升;戊土右转则此门阖,阖则阴降……故玄牝之门乃阴阳升降之关。
纵观此过程,从中气到阴阳,从阴阳到中土,从中土到四象,此乃《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言“天以阳生阴长”,黄氏释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阳升阴降,故能生能长
然万物有盛必有衰,有叶必有根,有作必有复,一定之理。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终也。此乃道家有无相生之妙,以此即彼,以彼即此,以中气轮旋观四象之作,以四象旋缩观中气之复,“有”根于“无”而又馈于“无”,即四象根于中土而又复馈于中土,充分体现了道家万物为一整体观。可见有无相生是世间万物能够不断延续的永恒定律,是以《素问·天元纪大论》亦言“地以阳杀阴藏”,黄氏释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阳降阴升,故能杀能藏。
综之,太初一气混沌,未有之先,是为太极(中气)。古人引入阴阳以示太极运动,阳生阴长是为气之动(万物并作),阳杀阴藏是为气之续(复命归根),动而续之,四象迭出,旋缩运动,复归太极,循环往复,生命不息。万物并作实为开玄牝之门,复命归根实为阖玄牝之门,作中有复,复中有作,作复调和,生命不殆。充分认识此过程方是灵活运用“一气周流”诊治思想的前提。
然气若要运,必然需依赖一定的动力。黄氏依照易理,将气运的动力总结为“阳倡阴随,阳施阴受”。《易经》中乾卦示“乾,元亨利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黄氏认为元亨利贞象四象之德,乾为纯阳统此四德,并以龙喻之,春为阳之初生,万物并作之始,以此统万物之序,阳由初而盛,上以统天,阴顺其势乃布云雨,万物丰成,品物添形。盛极而复,龙又复潜于地府,以此正其性命,保其元气,阴亦随其令而复归天宫。此理在坤卦篇又以阴的角度再次强调——“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牝马乃雌马,马以柔顺与坤阴相合,是以利牝马之贞,坤阴以顺从之性自元始就顺承乾阳之令,依势而行。岁半之前,地气左升,阳出于地,春回冻解,万物资生,以伴阳生长;岁半之后,天气右降,阳复归地,诏阴代其行令,万物收藏,以护阳收藏。故阴只有顺阳势而行,方才得其正道,万物得以化生,不然阴凌阳辱,阴先行则迷而失道,阳不资始,万物无生,可见阳气为一气周流之原动力,主导着生长化收藏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末火神派鼻祖郑寿全、现代火神派代表人物李可亦认为“天施地润水才通”,两位医家的扶阳思想亦皆源于乾坤二卦中的微妙之理,与黄氏扶阳思想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以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
以此结合老子之学,可总结为中气轮旋(播种),阳升阴降,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自此生化,天地既成(阴阳互根),万物乃生。然气运之初,以阳为大,以阳为先,盖阳主生,阴主杀,阳主动,阴主静,而虚无之至,乃化万有,阴随阳长方才化生万物,是以阳倡阴随一定之理也;物长极而复命,阳施阴令,万有复归虚无,阴伴阳复而化生不息,是以阳施阴受一定之理也。可见万物于生命始终皆以阳诏阴附。
黄氏“一气周流”理论不仅是对气运学说的论述,更包含了气象学说的论述,即六气学说。其在《四圣心源》中单立“六气解”篇以示六气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即六气作为五行的外象,是中气阴阳五行病变诊治最重要的线索与依据。
正所谓“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
人处天地之中亦秉天地之气而生,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
足厥阴为厥阴之方盛,手厥阴为厥阴之已衰;足少阳为少阳之始生,手少阳为少阳之方盛。体阴用阳,此当足厥阴肝木主风令,始化其表里之少阳,是以足少阳胆木从其令,阴升化阳,足少阳胆木升而化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厥阴肝木升而化手厥阴心包相火。体阳用阴,此当手少阳三焦相火主火令,始化其表里之厥阴,是以心包相火从其令,阳降化阴,手少阳三焦相火降而化足少阳胆木,手厥阴心包相火降而化足厥阴肝木。前者乃木盛火弱,是以足厥阴主风木之司化,手厥阴从足厥阴风木之化,而兼秉相火之气;后者乃火盛木弱,是以手少阳主相火之司化,足少阳从手少阳相火之化,而兼秉风木之气。
足太阴为太阴之方盛,手太阴为太阴之已衰;足阳明为阳明之始生,手阳明为阳明之方盛。体阴用阳,此当足太阴脾土主湿令,始化其表里之阳明,是以足阳明胃土从其令,阴升化阳,足阳明胃土升而化手阳明大肠金,足太阴脾土升而化手太阴肺金。体阳用阴,此当手阳明大肠金主燥令,始化其表里之太阴,是以手太阴肺金从其令,阳降化阴,手阳明大肠金降而化足阳明胃土,手太阴肺金降而化足太阴脾土。前者乃土盛金弱,是以足太阴主湿土之司化,手太阴从足太阴湿土之化,而兼秉燥金之气;后者乃金盛土弱,是以手阳明主燥金之司化,足阳明从手阳明燥金之化,而兼秉湿土之气。
手少阴为少阴之始生,足少阴为少阴之方盛;足太阳为太阳之已衰,手太阳为太阳之方盛。体阴用阳,此当手少阴心火主热令,已化其表里之太阳,是以手太阳小肠火从其令,阳极生阴,手少阴心火降而化足少阴肾水,手太阳小肠火降而化足太阳膀胱水。体阳用阴,此当足太阳膀胱水主寒令,已化其表里之少阴,是以足少阴肾水从其令,阴极生阳,足少阴肾水升而化手少阴心火,足太阳膀胱水升而化手太阳小肠火。前者乃火盛水弱,是以手少阴主君火之司化,足少阴从手少阴君火之化,而兼秉寒水之气;后者乃水盛火弱,是以足太阳主寒水之司化,手太阳从足太阳寒水之化,而兼秉君火之气。
黄氏之六气解在岐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将《素问·阴阳离合论》中阳外阴内的三阴三阳气运分布规律与三阴三阳气运消长变化相结合(

图1 三阴三阳气运分布及消长变化图
以上所有内容为“一气周流”气化全过程的基本要素,亦是一气周流生理病理观的理论依据。即黄氏所做的最大贡献是将中气、阴阳、五行、六气统于一体,并进行系统的阐述,以至可从高视角俯观整个人体的生理及病理气化。纵观其所著之论,无不体现这样的诊治观,一环扣一环,六气不离五行,五行不离阴阳,阴阳不离中气,逐步揭示病理生理本质。是以人体气化可概括如下:中气为阴阳之本;五行为阴阳之形;六气为阴阳之象;三阴三阳为阴阳之量以定其气;气先定,形乃成,象乃显。即阴阳之动以气为化,以象为见,以形为载,以中为本。
当代对于一气周流思想着重从理法的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尚不多
参考文献
颜一品,朱章志.《四圣心源》桂芍配伍之思辨[J].环球中医药,2022,15(2):258-260. [百度学术]
宋广越,戴 铭.黄元御《四圣心源》桂枝运用特点探析[J].中医杂志,2021,62(19):1744-1745. [百度学术]
王怡超,焦丽静,胡佩珮,等.从一气周流分析肺癌的因机证治[J].中医药导报,2021,27(8):185-187. [百度学术]
滕 磊,忻耀杰,寻满湘,等.基于《四圣心源》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策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110-112. [百度学术]
杨际凤,林 超.“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4):6-7. [百度学术]
王理想,王 涛.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2):13-15. [百度学术]
焦健洋,孙竹青.黄元御儒道易医会通视域下的道论——以《道德悬解》为中心[J].周易研究,2019,32(1):19-26. [百度学术]
阳缘乐,李 敏,杨志军,等.基于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的当归应用探析[J].新中医,2021,53(18):195-200. [百度学术]
黄元御.黄元御四圣医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40. [百度学术]
黄元御.道德悬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14-321 [百度学术]
黄元御.素问悬解:黄元御医书全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6:249. [百度学术]
谭 峭.化书[M].李似珍,金玉博,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0:21. [百度学术]
庞鹤鸣.气本质研究—宇宙物质结构三层面理论假说[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3):18-22. [百度学术]
申弘道,黄家诏. 黄元御一气周流学说的近现代研究概况[C].昆明: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42-34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