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22年3月的中药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提取相关处方药物,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药物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中药进行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7篇,处方47首,共计120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79次,其中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川芎、当归、地龙、石菖蒲、丹参;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归肝、脾经,药物功效分类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川芎-当归、川芎-赤芍、当归-赤芍-川芎等高关联药对共16对;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药物聚类组合。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是指由多种机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的综合征,累及脑内小血管,如小动脉、小静脉、穿支动脉等,导致小血管出现结构或功能上的改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3月有关中药治疗CSVCI的临床文献。选用高级检索方式,以(“脑小血管病” OR “腔隙性脑梗死” OR “脑微出血” OR “脑白质病变”) AND (“认知” OR “痴呆” OR “呆病”) AND (“中医” OR “中药” OR “中西医”)等作为主题词和中文关键词进行精确搜索。
(1)符合《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
按照筛选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方剂逐一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在录入数据之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处方47首,共120味中药,药物总频数479次,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药有30味,排名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芎、当归、地龙、石菖蒲、丹参、黄芪、肉苁蓉、熟地黄、赤芍、甘草。见
序号 | 药名 | 频数/次 | 频率/% | 序号 | 药名 | 频数/次 | 频率/% |
---|---|---|---|---|---|---|---|
1 | 川芎 | 25 | 53.19 | 16 | 红花 | 9 | 19.15 |
2 | 当归 | 18 | 38.30 | 17 | 山茱萸 | 9 | 19.15 |
3 | 地龙 | 18 | 38.30 | 18 | 半夏 | 8 | 17.02 |
4 | 石菖蒲 | 17 | 36.17 | 19 | 三七 | 8 | 17.02 |
5 | 丹参 | 16 | 34.04 | 20 | 陈皮 | 7 | 14.89 |
6 | 黄芪 | 14 | 29.79 | 21 | 党参 | 7 | 14.89 |
7 | 肉苁蓉 | 13 | 27.66 | 22 | 何首乌 | 7 | 14.89 |
8 | 熟地黄 | 13 | 27.66 | 23 | 黄精 | 7 | 14.89 |
9 | 赤芍 | 12 | 25.53 | 24 | 僵蚕 | 7 | 14.89 |
10 | 甘草 | 11 | 23.40 | 25 | 大黄 | 6 | 12.77 |
11 | 全蝎 | 11 | 23.40 | 26 | 天麻 | 6 | 12.77 |
12 | 益智仁 | 11 | 23.40 | 27 | 牛膝 | 5 | 10.64 |
13 | 茯苓 | 10 | 21.28 | 28 | 桑寄生 | 5 | 10.64 |
14 | 郁金 | 10 | 21.28 | 29 | 桃仁 | 5 | 10.64 |
15 | 远志 | 10 | 21.28 | 30 | 蜈蚣 | 5 | 10.64 |
对纳入本研究的120味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均采用第一属性对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治疗CSVCI中药的四气主要为温、平;五味主要是甘、辛、苦;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见
四气 | 药味/味 | 频数/次 | 频率/% | 四气 | 药味/味 | 频数/次 | 频率/% |
---|---|---|---|---|---|---|---|
温 | 29 | 170 | 35.49 | 微温 | 12 | 58 | 12.11 |
平 | 27 | 103 | 21.50 | 凉 | 6 | 10 | 2.09 |
寒 | 22 | 66 | 13.78 | 热 | 4 | 5 | 1.04 |
微寒 | 19 | 65 | 13.57 | 大热 | 1 | 2 | 0.42 |
五味 | 药味/味 | 频数/次 | 频率/% | 五味 | 药味/味 | 频数/次 | 频率/% |
---|---|---|---|---|---|---|---|
甘 | 39 | 168 | 35.07 | 咸 | 10 | 37 | 7.72 |
辛 | 40 | 150 | 31.32 | 酸 | 3 | 15 | 3.13 |
苦 | 27 | 108 | 22.55 | 微苦 | 1 | 1 | 0.21 |
归经 | 药味/味 | 频次/次 | 频率/% | 归经 | 药味/味 | 频次/次 | 频率/% |
---|---|---|---|---|---|---|---|
肝 | 44 | 215 | 44.89 | 肾 | 4 | 20 | 4.18 |
脾 | 27 | 106 | 22.13 | 胃 | 7 | 9 | 1.88 |
心 | 25 | 98 | 20.46 | 膀胱 | 1 | 3 | 0.63 |
肺 | 12 | 28 | 5.85 |

图1 治疗CSVCI中药四气频率分布图

图2 治疗CSVCI中药五味频率分布图

图3 治疗CSVCI中药归经频率分布图
将纳入本研究的120味中药根据《中药学》进行中药功效的分类,共分为19类。其中前5类依次是补虚药(29.85%)、活血化瘀药(17.33%)、平肝息风药(11.48%)、清热药(6.47%)、开窍药(5.22%),共占70.35%。见
序号 | 药物类别 | 药味/次 | 频次/次 | 频率/% |
---|---|---|---|---|
1 | 补虚药 | 26 | 143 | 29.85 |
2 | 活血化瘀药 | 13 | 83 | 17.33 |
3 | 平肝息风药 | 11 | 55 | 11.48 |
4 | 清热药 | 13 | 31 | 6.47 |
5 | 开窍药 | 4 | 25 | 5.22 |
6 | 解表药 | 10 | 20 | 4.18 |
7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6 | 19 | 3.97 |
8 | 安神药 | 4 | 15 | 3.13 |
9 | 利水渗湿药 | 4 | 15 | 3.13 |
10 | 理气药 | 5 | 14 | 2.92 |
11 | 祛风湿药 | 5 | 12 | 2.51 |
12 | 收涩药 | 3 | 12 | 2.51 |
13 | 止血药 | 2 | 9 | 1.88 |
14 | 泻下药 | 3 | 8 | 1.67 |
15 | 温里药 | 4 | 6 | 1.25 |
16 | 消食药 | 3 | 6 | 1.25 |
17 | 化湿药 | 1 | 3 | 0.63 |
18 | 杀虫止痒药 | 2 | 2 | 0.42 |
19 | 拔毒生肌药 | 1 | 1 | 0.21 |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中 Apriori模块,将30味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8%,置信度≥70%,得出治疗CSVCI的常用药对。其中,由2味中药组成的药对共10组,由3味中药组成的药对共6组。见
后项 | 前项 | 支持度/% | 置信度/% |
---|---|---|---|
川芎 | 当归 | 38.30 | 83.33 |
川芎 | 黄芪 | 29.79 | 85.71 |
当归 | 赤芍 | 25.53 | 75.00 |
川芎 | 赤芍 | 25.53 | 91.67 |
当归 | 全蝎 | 23.40 | 72.73 |
川芎 | 全蝎 | 23.40 | 81.82 |
地龙 | 益智仁 | 23.40 | 72.73 |
地龙 | 远志 | 21.28 | 70.00 |
石菖蒲 | 远志 | 21.28 | 80.00 |
川芎 | 红花 | 19.15 | 77.78 |
后项 | 前项 | 支持度/% | 置信度/% |
---|---|---|---|
当归 | 黄芪+川芎 | 25.53 | 75.00 |
当归 | 赤芍+川芎 | 23.40 | 81.82 |
僵蚕 | 全蝎+川芎 | 19.15 | 77.78 |
当归 | 全蝎+川芎 | 19.15 | 77.78 |
川芎 | 赤芍+当归 | 19.15 | 100.00 |
川芎 | 黄芪+当归 | 19.15 | 100.00 |
将治疗CSVCI的高频药物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通过线的粗细来体现药物之间链接的强弱(线越粗表示关联性越强),可以得出具有强关联性的药物组合。见

图4 治疗CSVCI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图
前项 | 后项 | 总链接数/次 |
---|---|---|
川芎 | 当归(15)、黄芪(12)、赤芍(11)、地龙(10)、全 蝎(9)、石菖蒲(8) | 65 |
当归 | 川芎(15)、赤芍(9)、黄芪(9)、全蝎(8) | 41 |
地龙 | 川芎(10)、肉苁蓉(9)、石菖蒲(8)、益智仁(8) | 35 |
石菖蒲 | 川芎(8)、地龙(8)、肉苁蓉(8)、远志(8) | 32 |
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30味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获得树状聚类图,见

图5 治疗CSVCI高频中药聚类分析树状图
CSVCI归属于中医学“痴呆”范畴。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记载“中风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表明认知功能的下降与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陈士铎在《辨证录》立有“健忘门”之说,主张健忘多归咎于肾水衰竭,认为痰邪阻滞于内,使经络阻塞,脏腑失养,上扰清窍,从而神明不清,指出了呆病与痰密切相关。当代医家对CSVCI的理解与古代医家基本相同,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脑,与肝、脾、心、肾的功能相关,与虚、痰、瘀相关。刘立瑾
高频药物使用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治疗CSVCI的高频药物主要为川芎、当归、地龙、石菖蒲、丹参等。川芎为辛香之品,既能行散祛瘀,又能解郁止痛。《神农本草经》记载川芎“上行,专解头脑诸疾”,指出川芎对瘀血阻滞引起的头风、头痛疗效极佳。相关研
通过对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数的分析可知,治疗CSVCI中药的四气主要为温、平,五味主要是甘、辛、苦;归经主要为肝经,其次归脾经、心经。说明本病本质为虚,与治疗主要运用补虚药一致。甘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脑络失养,神明失用。侯志峰
药物功效频数分析结果表明,治疗CSVCI的中药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其中补虚药以补肾药居多。《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藏精,精生髓,可见脑髓的化生多依赖于肾精的充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治疗CSVCI的常用药对可分为4类:①活血化瘀通络药对(川芎-当归、川芎-赤芍、川芎-全蝎、川芎-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僵蚕-全蝎-川芎),多是“通窍活血汤”的核心药物组合,药物之间相互配伍,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多针对瘀血阻滞型CSVCI;②补血活血通络药对(川芎-黄芪、当归-赤芍、当归-全蝎、川芎-黄芪-当归、当归-全蝎-川芎),多是“补阳还五汤”的核心药物,药物之间相互配伍,既可补气,又可活血,一气一血,阴阳调和,多针对气虚血瘀型CSVCI;③补肾固精通络药对(地龙-益智仁、地龙-远志),地龙通经活络,益智仁暖肾固精,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多针对肾精亏虚型CSVCI;④化痰开窍益智药对(石菖蒲-远志),二者均入心经,均可化痰开窍,宁心安神,且二者均是“远志汤”的核心药物,可化痰开窍,补肾健脑益智,多针对痰浊阻络型CSVCI。
通过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可知,川芎、当归、地龙、石菖蒲为核心用药,与黄芪、赤芍、全蝎、肉苁蓉、石菖蒲、远志药物间的关联性较强。诸药组合之处方,乃补阳还五汤去桃仁、红花,佐以补肾开窍益智之品。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兼活血,二者配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补气之中兼养血,活血而不伤正;川芎、赤芍相伍,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地龙、全蝎有走窜之性,通经利水,定抽搐;肉苁蓉、益智仁温肾益智;石菖蒲味辛而开窍,善通气,能豁痰开窍,通神明,远志益智豁痰开窍,二者合用,可通气化痰行滞而开窍。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活血化瘀、醒神开窍之功。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改善脑灌注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通过促进血管的新生,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改善认知功能障
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树状图的分解,可以得到6组聚类组合。第1组药物均为补虚药,熟地黄、山茱萸配伍可增强益肾填精之力,牛膝、桑寄生相佐相成,可使补益肝肾之力得到加强,四药相伍,可补益肝肾,填精通络,主要针对肾精亏虚这一主要病机进行治疗。第2组药物中党参补脾益肺,大黄下瘀血、除痰实,其余药物为“二陈汤”“温胆汤”的核心药物,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涤痰开窍、祛瘀通经之功。第3组药物中,红花、桃仁均为“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的核心药物,且二者相须为用,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对,相互之间能加强活血作用。第4组药物主要为补虚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主要作用为化痰开窍、固肾通经。第5组药物中全蝎、僵蚕相须为用,力能搜风通络,入血解痉;补益药黄精可健脾益肾;其余药物为“补阳还五汤”核心药物,可补气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能补气活血化瘀,开窍醒神。第6组药物能活血化瘀,平肝潜阳。这6组药物分别能补肾益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开窍醒神、补气活血、平肝潜阳,体现了CSVCI本虚标实的病机与“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CSVCI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精亏虚,标实为痰、瘀等,故治疗时要注重扶正祛邪。扶正重在补肾填精,补益气血;祛邪重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开窍醒神。本文通过对中药治疗CSVCI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探究,得出的用药规律与本病的基本病机相符,但基于CSVCI的临床研究文献有限,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仍需更多的数据,多方位、高质量地进行分析。中医在防治CSVCI还应继续探究,寻找更适宜的治疗本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胡文立,杨 磊,李譞婷,等.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7):716-726. [百度学术]
张 薇,刘 会,张亚岚,等.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2):235-238. [百度学术]
彭丹涛,邵 文.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J].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2019,2(3):405-407. [百度学术]
孟胜喜,霍清萍.从肾论治脑小血管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1):1242-1246. [百度学术]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6. [百度学术]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40-450. [百度学术]
刘立瑾,蔡浩斌,王建军,等.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痰、瘀、虚型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686-2689. [百度学术]
郭 清,宫洪涛.从中医五脏论血管性痴呆的病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1-72. [百度学术]
蒲忠慧,代 敏,彭 成,等.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8):1020-1024. [百度学术]
高成林,王瑞旋,陈 娟.当归对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4):350-351. [百度学术]
杨 明,杨 虹,陈锦香.地龙提取液对兔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19):3847-3848. [百度学术]
李晓青,赵佳奇,田雅娟,等.远志、石菖蒲及其对药改善记忆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3):190-199. [百度学术]
WANG W,HU W.Salvianolic acid B recovers cognitive deficits and angiogenesis in a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rat model via the STAT3 /VEGF signaling pathway[J].Mol Med Rep,2018,17(2):3146-3151. [百度学术]
侯志峰,徐国存.归脾丸对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6(12):754-755. [百度学术]
张尚鑫,徐海燕,毕家香,等.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探讨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1):107-109. [百度学术]
周德生,谭惠中.基于络脉理论辨治脑小血管病——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2):153-158. [百度学术]
杨文明,韩明向.老年性痴呆病机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11-13. [百度学术]
丁彩娟,江 勤,王 鑫,等.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动物全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与凋亡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4):2-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