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原理,分析除病机外的时间、空间因素;选介临床医案,从运气的角度出发,总结运气因素与疾病的发病规律,体现龙砂六气开阖针法的临床疗效。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由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王凯军主任学习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所创的一种针法。顾植山教授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图1 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乃是根据患者就诊时的运气的特点及其出生年月和脉象,通过五运六气思维模式,结合临床三阴三阳辨证、六经病欲解时的理论而进行取穴

图3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取穴图
章某,女,57岁(1963癸卯年2月出生),2020年7月9日初诊。主诉:大便秘结2周。患者自诉近半个月以来,因情绪不畅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偶感两胁窜痛,自行服用逍遥丸等药,效一般。刻下症:腹部胀痛,左下腹为重,矢气后缓解,排便无力,5~7日一行,大便量少、质干,两胁部窜痛,痛无定处,情绪激动时明显,纳可寐差。舌暗尖红,苔薄黄,脉左寸关细数右关弦。辅助检查:(2020年7月3日)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大便常规示无红细胞、白细胞。西医诊断: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辨为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通滞。针刺处方:太阳、太阴,行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操作方法:根据“圣人面南而立
2020年7月13日复诊:首诊当日回去后大便得解,现仍感腹部胀痛不适,以下午时尤甚,入睡困难。针刺处方:少阴、少阳、阳明、厥阴,行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操作方法同前,每日于15:00~17:00针刺1次。连续针刺3天后,患者腹胀腹痛明显减轻,大便恢复正常,胁肋部窜痛消失,睡眠有所改善,疗效满意。
按 便秘属于中医“大便难”“脾约”范畴,主要是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大肠传导必然失职,脾胃纳化赖气机条达,气滞则升降之令不行,糟粕内停而大便内结。2020年为庚子年,全年运气以金运太过为主,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燥气尤甚。金运太过攻伐肝木,肝气为金所乘,患者情绪不畅,肝主疏泄,肝气不畅且肝郁化火,耗伤津液,阴不制阳致使患者出现排便无力、两胁胀痛,又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与阴阳五行相配且内与脏腑之气相通,厥阴风木为肝胆之气,同时又为两阴皆尽,阴尽阳生之经,其出阴而入阳,具有体阴而用阳的特点,厥阴风木失司,则阴不得出,阳不得入,是故患者阴阳失和,出现失眠等症。舌尖红,左寸关脉细数也侧面佐证这一点。又刻下为三之气,少阴君火司
古人认为气候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五运周期与六气(三阴三阳)周期,五运周期与六气周期结合即为“五运六气”。十天干配五行以定五运,三阴三阳对应(风、寒、暑、湿、燥、火)的运动状态以分六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负之差。”是故五运的太过不及,六气的胜复从逆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是人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重要依据,治疗六经病主要是通过针灸、方药等,调整疾病所对应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功能,使之趋于平衡,从而促使疾病痊愈,正如刘完素在《素问要旨论》提到:“天为阳,地为阴,乃为二仪。阴阳之气,各分三品,多寡不同,故有三阴三阳之六气……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则明可见矣。
参考文献
杨 力.中医运气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62-165. [百度学术]
刘 星,牛 阳.再论三阴三阳开阖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08-1910. [百度学术]
郭宏明,史光伟,李 萍,等.开阖枢理论新探及其在小柴胡汤中的运用[J].中医研究,2018,31(10):8-10. [百度学术]
韩维哲,韩福祥,杨维波,等.从针药并用验案谈顾植山太极时相图的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8):787-798. [百度学术]
王凯军,林轶蓉,卓 鹰,等.传承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新针法[N].中国中医药报,2019-09-05(4). [百度学术]
顾植山.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8) :451. [百度学术]
叶嘉礼.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相关险研究及规律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百度学术]
陶国水.顾植山谈六经病“欲解时”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7):1707-1709. [百度学术]
陆 曙,陶国水,顾植山.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临证处方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565-568. [百度学术]
顾植山.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6,12(6):463-466. [百度学术]
史锁芳.必先岁气无伐天和[N].中国中医药报,2015-07-16(4). [百度学术]
张效科,田正良.张学文运用三阳经开阖枢理论辨治疑难杂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15):1275-127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