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认为脓毒症病因病机主要为正虚毒盛,治疗原则以扶正祛邪为主,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阴生津及通腑泄热等治法。肠道作为脓毒症受累最严重的靶器官,目前认为其损伤的机制为肠道机械屏障损伤、免疫屏障紊乱及生物屏障失调等。中药灌肠作为祖国特色疗法,具有经济、方便、安全及多靶点等优点,且可将其分成毒热证、血瘀证、急性虚证及腑气不通证等证型进行组方,以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水平,填补了临床上多重耐药的缺陷,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脓毒症是在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下导致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治疗费用高的特点。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可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33
刘清泉教
肠道作为消化吸收及菌群的主要场所,其黏膜具有阻止吸收肠腔内毒素的屏障功能。目前认为脓毒症胃肠道障碍的机制主要包括:肠道机械屏障损伤、免疫屏障紊乱及生物屏障失
应用抗生素治疗脓毒症易产生耐药菌,使临床救治更加艰难。中药灌肠相对于口服及鼻饲给药途径,可不经肝脏代谢而直接入血,避免首过效
中药灌肠法乃“下”法之宗,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就有相关记载,曰:“阳明病……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又曰:“又大猪胆一枚……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蜂蜜、猪胆汁及土瓜根汁归肺与大肠经,具有清热润燥解毒之功,用于灌肠通便疗效甚好。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
脓毒症早期热邪犯表,化热入里,日久生为热毒,灼伤津液,损及络脉,津亏血
鲁召欣
脓毒症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发现,大肠与肺这两个病位占脓毒症总病位类证候要素的42.03
承气类方为仲景名方,其可通腑泄热存阴,广泛应用于阳明腑实证,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等其他经兼
霍娟
综上所述,尽管证型相同,但由于患者先天禀赋各异,应用中药灌肠应根据辨证是否夹痰、夹瘀、阳虚、阴虚、气虚等而进行临床加减。刘苗矿
中药灌肠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其生物利用度高,抗炎效果好,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中药灌肠经直肠给药,避免了首过效应,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及肝毒性,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灌肠方剂,做到一人一方辨证遣方用药。若是配合子午流注择时灌
参考文献
齐文旗,张 斌,郑忠骏,等.拯救脓毒症运动:2021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1):1300-1304. [百度学术]
王桂倩,郑慧娟,曹 迎,等.近两年中医药干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3):819-828. [百度学术]
刘清泉.对脓毒症中医病机特点及治法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7,26(4):198-200. [百度学术]
王今达,李志军,李银平.从“三证三法”辨证论治脓毒症[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1):643-644. [百度学术]
梁 群,谢礼翔,王若晖.益气活血解毒法对脓毒症大鼠肺保护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16-18. [百度学术]
张 庆,刘清泉,蔡阳平.从气虚腑实证谈脓毒症的胃肠功能障碍机制[J].环球中医药,2020,13(6):993-997. [百度学术]
梁立新,吴彦青,郭玉红,等.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7,12(4):741-745. [百度学术]
冯文涛,韩耀国,孙芳园,等.中药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8):1565-1568. [百度学术]
孙文静,谢莉玲,黄龙贤,等.鼻饲患者两种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及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9):1352-1356. [百度学术]
沈智丹,周 喆,方洪格,等.脓毒症及脓毒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控制 ——伊伐布雷定的作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1):1393-1398. [百度学术]
高薇薇,阚建英,于乃浩.增液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8):3-7.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6):401-426. [百度学术]
李丽萍,张平平,王东强,等.中医清热解毒治法在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867-869. [百度学术]
姚晓彬.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尿源性脓毒症的证治规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32(6):862-868. [百度学术]
陈佑生,魏 蕾.自拟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及免疫炎性反应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5):3949-3951. [百度学术]
崔 磊,辛显波,申 斌,等.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保留灌肠对多重耐药菌所致脓毒症(气分实热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6):682-686. [百度学术]
徐震宇,王 毅,顾巍峰,等.清热解毒灌肠方治疗脓毒症初期(热毒内盛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30-32. [百度学术]
徐亚文,刘 洋,曾圆圆,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脓毒症用药规律探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0):1762-1765. [百度学术]
闫雨蒙.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百度学术]
武双敏,李泽运,侯书涵,等.知母皂苷B-Ⅱ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5(6):92-96. [百度学术]
鲁召欣,高翠翠,张 明,等.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4):2530-2533. [百度学术]
汪 潞,胡晶晶.自拟扶正通腑泻热汤治疗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6):881-882. [百度学术]
高薇薇,阚建英,于乃浩.增液通腑逐瘀方灌肠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肠屏障的修复作用[J].天津中医药,2019,36(10):963-966. [百度学术]
侯道荣,刘 振,崔斯童,等.丹参酮II-A通过调控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症[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1,37(2):210-214. [百度学术]
陈剑明,刘清泉,连 博,等.脓毒症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8):1361-1364,1377. [百度学术]
刘佳丽,常毓颖.大承气汤治疗严重脓毒症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1):99-100. [百度学术]
王若晖,李 卉,梁 群,等.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脓毒症患者细胞炎症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7,45(2):58-60. [百度学术]
廖陆雷,陆云霞,凌 玉,等.大黄芒硝汤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合并肠功能障碍62例[J].河南中医,2019,39(2):237-240. [百度学术]
肖秋生.中药灌肠方+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ICU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5):74-77. [百度学术]
程华初,徐 琦,杨茜芸,等.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11):142-146. [百度学术]
许梦婷,邓定伟,李 健.中药灌肠治疗成人脓毒症的Meta分析[J].天津中医药,2021,38(3):350-356. [百度学术]
高薇薇,阚建英,于乃浩,等.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163-165. [百度学术]
龙 玲,赵浩天,任 珊,等.大黄素鼻饲对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J].山东医药,2020,60(27):35-37. [百度学术]
霍娟勇.扶正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脓毒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9,28(22):55-57. [百度学术]
王丁超,张艳阁,徐玮玮,等.基于“虚-瘀-毒”辨证思维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30例[J].中医研究,2020,33(7):13-17. [百度学术]
张 庆,蔡阳平,王 兰,等.参黄灌肠方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5):1-5. [百度学术]
王信林,应天昊,李晓丽,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人参抗脓毒症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1,38(3):40-47. [百度学术]
谢 静,龚易昕悦,丁立生,等.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对脓毒症临床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8):2502-2510. [百度学术]
刘苗矿,朱琼祥,刘贤沛.大黄甘草汤类方辨证灌肠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9):90-92. [百度学术]
李明雁,沈云霞,万 青,等.子午流注择时应用清瘟败毒饮合凉膈散加减通腑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8):1407-1410. [百度学术]
霍 雁,李淑芳.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0):1874-1876. [百度学术]
李建洪,龚瑞莹,吕锐萍,等.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1):185-188. [百度学术]